《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8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二。二三年十一月目录I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发展基础3第二节机遇挑战6第三节重大意义7第二章总体要求7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发展定位9第四节试验目标10第三章构建融合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13第一节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14第二节推动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先行示范16第四章建设融合共赢的特色产业体系19第一节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20第二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22第三节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26第四节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29第五节共促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33第六节协同承接产业转移37第五章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38第一节
2、构建内畅外联交通运输体系39第二节联手打造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44第三节构建跨区域多元化能源保障体系47第四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49第五节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53第六章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55第一节全面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55第二节全方位拓展区际合作57第三节加强对外国际交流合作59第四节强化通道和平台支撑61第七章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64第一节推动生态共保64第二节推进环境共治67第三节加强统一管控69第四节推行绿色发展71第八章打造有亮点有特色的宜居宜业目的地73第一节协同建设西部地区职教高地73第二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75第三节共同打造安逸生活胜地78第四节全力共建和谐
3、稳定社会环境80第九章探索统筹协调的融合发展机制82第一节携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82第二节加快建设统一要素市场85第三节建立规则统一制度体系87第四节健全重点领域合作机制89第五节完善多层次多主体协作机制92第十章推进规划实施94第一节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95第二节加强组织实施95第三节健全合作机制96第四节完善配套政策体系96第五节加大指导支持96第六节抓好监督落实97前言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4、以下简称“试验区”)O2023年3月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进一步指明了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试验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处,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试验区,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茶江区(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足区
5、、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2017.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0万亿元。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试验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范围示意图第一章规划背景“十三五”以来,川南渝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愿望更加迫切,具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发展基础区位交通优势凸显。试验区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
6、汇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区域合作的主体区域,战略区位日趋重要。试验区内交通路网密度较高,省际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已基本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江黄金水道更加顺畅,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对外交通更加便利,试验区具备1小时连通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快速通勤能力。资源禀赋条件良好。试验区空间广阔,天然气(页岩气)、煤、石油、水电等资源富集,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生猪、茶叶、特色水果、林竹、油樟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是成渝地区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基地。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
7、部分,拥有成渝地区首批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劳动力资源丰裕,职业教育优势突出,宜宾、永川分别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西部职教基地,全域现有职业学校112所,2021年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18.84万人。产业融合基础较好。试验区产业基础较扎实,各市区经济互补性较好,已形成食品饮料、汽摩及零部件、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试验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050.06亿元。粮油、水果、茶叶、生猪、肉牛、肉羊、水产、蚕桑、林竹、油樟等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川南渝西大数据产业联盟、川南渝西文化旅
8、游联盟、“泸州永川江津”装备产业联盟、成渝地区南翼城市会展联盟等组建运营,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联动共保。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有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成效显著,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完善,河湖长制全面落实。统一监测、预警、治理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控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4.30%o沱江流域(内江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全面完成,釜溪河、漱溪河、越溪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2021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8.23%,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身份证换领、企业设立登
9、记”等171项政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川渝两地户口迁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等116个民生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或线下“异地可办”。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川南渝西乡村教育联盟、川南渝西公共图书馆联盟组建形成,签订医院专科联盟等协议72个,CT,DR等21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公积金中心信息快速协查、互认互贷等工作机制业已建立,跨省城际公交开通7条。合作机制不断健全。试验区各市区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融合发展具有天然基础。近年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机制日益深化,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合办公室组织架构及工作规则印发实施,川南渝西经济运行监
10、测体系建立。试验区内协同合作不断强化,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方案等颁布实施,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泸内荣永协调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川南渝西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友好合作协议泸州、万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自贡、某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合作协议签署实施。第二节机遇挑战川南渝西地区的融合发展,既具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牵引和难得机遇,也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和现实挑战。重要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试验区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西部陆
11、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塑造了试验区全方位开放的新优势、拓展了试验区国际合作的新空间。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打开了试验区与沿海地区协作互动的新局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扩大内需战略稳步推进,为试验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试验区融合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的新使命。面临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力量对比
12、深刻调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瓶颈,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试验区整体实力、空间效率、融合发展水平等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城市间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不足、开放合作程度不深、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内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和常态化协调协商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第三节重大意义规划建设试验区,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
13、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是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加快形成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对成渝地区乃至广大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有效路径,为跨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第二章总体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合力打造区域融合高质量发展样板,持续增强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在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14、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索创新跨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重点产业全链条布局、集群化发展,强化科创资源整合提升、集成转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对外开放协同并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走出全面融合、高效协同、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打造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力川渝两省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基本原则统筹谋划
15、,协同推进。围绕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安全等政策整体设计、衔接配套,做到统一规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提高跨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创新引领,产业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携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构建创新能力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生态优先,低碳转型。统筹生态空间管控,统一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共建共治机制,强化跨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突破,开放共赢。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难题,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用市场化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激发活力,携手“走出去”、更好引进来”,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区域联动,共建共享。坚持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突出利益共享,以市场为导向、平台为载体、资本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项目共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第三节发展定位成渝地区高质发展重要支撑带。依托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