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编号项目类别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课题类别学生发展研究课题立项时间2019.04课题名称基于社团活动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郭丽裘红英负责人所在单位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开题时间2019.06一、课题组成员(包括主持人)序号姓名年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课题研究任务分工Ol郭丽44学校办公室主任高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主题主持人02裘红英48校长一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主题第二主持人03陈士君体育教师二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课题组长04李雨晴体育教师二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课题组长05周静体育教师一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课题组长06李军体育教师
2、一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资料收集07郑涛涛体育教师二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资料分析整理08郑宇明体育教师二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资料分析整理09刘宝众体育教师二级教师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资料分析整理10丁俊鹏未评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资料分析整理11顾建清体育教师一级教师苏州高新区东渚小学资料分析整理二、课题研究具体方案-(一)课题名称:基于社团活动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二)课题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国家在学校教育上的新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践行健康
3、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拼搏意识、集体意识等体育心理与适应能力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小学社团活动是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小学生特长发展和个性形成的有效形式。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社团活动缺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社团管理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才能为社团活动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对策。(2)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研究价值:2.1国内外研究现状:2.Ll关于学生社团的相关研
4、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中对关于“小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等为核心词进行检索。总体上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学生社团”的研究已经成熟和丰富起来,关注的角度也从多维度出发。聚焦基础教育发达的美国,针对“学生社团”的研究最近几年没有成为热点。通过对美国社团活动的历史发展的了解,“在美国学校里,学生社团的发展己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活动课程在美国多数中小学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美国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基础教育倡导加强学校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这里看出,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小学社团活动”已经十分稳定和成熟。对比美国的基础教育,我国
5、教育者也不断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发现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社团活动课程作为学生获取和积累知识的重要平台及途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经验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应成为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素质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我国对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的研究也己经丰富和成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学社团活动认识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社团活动在学校占据重要地位。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的校长陈竹根提出了将“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社团活动的实施也对学校、学生和老师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王旭平任职丹阳华南实验学校校长认为社
6、团活动的课程化实施,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社团活动从课程体系上看具有有很强的前脂性;从育人功能上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上也有很强的呼吁性。同时他也强调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不断的去摸索和探究。学者胡晓琴在艺术滋养人生社团提升素质中强调了社团活动建设的重要意义。”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效方式”(2)对小学社团类型的研究可以看出社团活动的开设类型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开设的总体形势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美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开设类型丰富
7、,小学除了开设数学、科学、阅读、写作以及社会常识等学科课程,也设置了体育、美术、音乐和手工等活动课程。例如学者胡庆芳在美国教育360度中提到“芝加哥的小学会专门安排每周三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韩国开设的社团类型也是依据本国文化进行开设。例如学者胡萌洁等人在对韩国的社团活动研究中谈到中国的社团活动更多的是以文化艺术类为主,而韩国小学社团都是以文化、体育、学术、科技等为主。重视体育、强调生活技能和社会公益。这些社团目前在中国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发展得还较少。我国社团活动开设的种类十分丰富,开设的种类少则10几类,多则几十类。涉及面较广,基本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综合类等社团。而且每个学校开设的社
8、团都有属于学校自己特点的“特色社团”、“精品社团”等等。当然也有与当地资源和文化紧密结合开展的一系列社团。例如学者李哉平在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学社团活动中谈到了农村学校的社团活动开设的内容与城市学校的有区别,在以上五大社团内容的基础上还开设具有浓郁的农村特色的社团活动,例如编织、刺绣、种植、饲养、环保等特色社团。还邀请了某些有能力的退休教职工或者民间艺人作为外聘的指导老师,保证学校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3)对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在对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发现,学校在实施社团活动课程中采用的方式不同。学者梁鹏莉在研究中提出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实施都要强调“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
9、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把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例如学者方绪豹在研究中将学生社团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进行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建设研究。学者周虹也提出学生社团是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因此将学生社团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进行探索,从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四个层面提出了在社团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将社团活动以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实施。例如学者李维兵、周琰琥在学生社团点亮学校特色中以泸州师范附属小学为例进行调查,这所学校对社团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建了一批“特色社团”,把社团活动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设和
10、探索,为国家课程作了一个有力的补充。社团活动课程化学者向桂春在社团活动课程化一一提高综合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提出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纳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课时安排、有任课教师、有教案、有作业、有教学评价。第二个性化,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兴趣相结合;第三“平民化”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开设,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得。第四“特色化”,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一定要遵循学校和当地特色进行开发。学者赵瑞情和学者李江红都对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进行探索并提出提下观点:第一,管理上的“课程化”与内容上的“活动化”并重。其中学者赵瑞情还特别强调,社团活动课程
11、化并不是束缚社团发展,而是给社团一个固定的时间、场地,使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性和有序性。第二,课程的严格和活动的灵活并举。第三,社团活动课程的计划性是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第四是教师作用相对弱化而学生自主性凸显。2.1.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成员,讲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12、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015年,褚宏启、张咏梅等人在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结构与具体指标,他们认为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2017年,潘勤、纪晶等人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探析中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终身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2017年,于素梅在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
13、系建构一文中的研究认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并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2016年吴惟粤、李俊等人针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培训课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出为了促进教师提纲挈领落实学习发展目标,必须加强教师培训资源的整合,科学设计培训课程、设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项目,建立多形式、高效能的教师培训体系。2017年,薛天龙对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他将体育核心素养分为3个一级指标:即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和健康知识与行为。进而每
14、个一级指标又分化出6个二级指标:2017年,黄巧容主要围绕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展开探讨,她提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身实践能力三大素养。综上,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运动技能素养、运动认知能力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素养、健身实践能力素养、德育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责任素养等。2.1.3 关于社团与体育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及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都旨在通过学习经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这种趋势的进一步研究。因而英美等欧美国家的社团发展较早、
15、发展成熟。学界相关研究重点之一在于社团的成立及管理,教师的引导作用慢慢变弱,社团的社会参与度非常高。研究重点之二是社团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但是国内能够查到的资料较少,因而在方案设计、案例参考方面不能给我们提供很大帮助。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理论结构,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紧接着,陈鹤琴主张“活教育”,强调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实际上强调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自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改革中的亮点、焦点和难点。国内也掀起了关于综合实践的研究热潮。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的建构和指导,郭元祥等国家级学者作为代表;二是实践层面的方法研究,在这一方面广大的一线教师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研究范围重点在小学、初中学段,尽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上对高中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程有明确要求,但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仍然很难展开,案例参考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高考利剑之下,“应试”占据了主要地位,甚至全部。于是社团活动开展举步维艰,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