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技术.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15064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疟疾防治技术.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技术.ppt(5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疟疾防治技术疟疾防治技术内容提要本次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七项:本次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七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疟疾临床诊断二、疟疾临床诊断 三、疟疾防治三、疟疾防治 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五、疟疾病例审核与个案调查五、疟疾病例审核与个案调查 六、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六、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 七、加强疟疾常规防治工作七、加强疟疾常规防治工作 一一.病原及发病机制病原及发病机制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形

2、态特点形态特点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阶段为诊断阶段;阶段为诊断阶段;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环状体:环状细胞质上有核一个,呈红色,被寄生的红环状体:环状细胞质上有核一个,呈红色,被寄生的红 细胞无变化。细胞无变化。滋养体:细胞质不均匀有伪足和空泡,形态不规则,有滋养体:细胞质不均匀有伪足和空泡,形态不规则,有 疟色素,核一个,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色淡,有疟色素,核一个,被寄生

3、的红细胞胀大色淡,有薛氏点薛氏点 裂殖体:细胞核裂殖体:细胞核2-242-24个,排列不规则,成熟裂殖体中细个,排列不规则,成熟裂殖体中细 胞质裂开,包绕细胞核,疟色素成堆,被寄生的红细胞胞质裂开,包绕细胞核,疟色素成堆,被寄生的红细胞 变化同滋养体。变化同滋养体。配子体: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均匀规则,配子体: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均匀规则,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细胞质略带红色,核疏松,位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细胞质略带红色,核疏松,位 于虫体中央,雌配子体细胞质蓝色,核致密位于虫体侧于虫体中央,雌配子体细胞质蓝色,核致密位于虫体侧 ,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同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

4、变化同滋养体。间日疟原虫的特点间日疟原虫的特点 环状体:环状体:(特点:体积最小)(特点:体积最小)环纤细,多环(一环纤细,多环(一个红细胞内有个红细胞内有2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上有上有2个细胞核)个细胞核)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缘分布)。缘分布)。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

5、点同雄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的特点恶性疟原虫的特点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开始有性繁殖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开始有性繁殖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 在人体内发育包括在人体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 配子体形成配子体形成生活史生活史 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外裂体增殖,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外裂体增殖,产生许多裂殖子(不同疟原虫成熟裂殖子数产生许多裂殖子(不同疟原虫成熟裂殖子数 目不同)。目不同)。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进间日疟原虫速发型子

6、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进 入肝细胞的发育时间差异明显。入肝细胞的发育时间差异明显。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即环状体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即环状体滋养体滋养体裂裂殖体殖体裂殖子。裂殖子。疟原虫红内期裂殖时间:疟原虫红内期裂殖时间:Pv(间日疟)、间日疟)、Pf(恶性疟)、恶性疟)、Pm(三日疟)、分别三日疟)、分别 为为48h、36-48h和和72h。配子体形成: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配子体形成: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为雌、雄配子

7、体。为雌、雄配子体。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 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配子生殖:雌、雄配子体配子生殖: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雌、雄配子 受精受精合子合子动合子动合子卵囊。卵囊。孢子生殖:卵囊形成后即开始孢子生殖,孢子生殖:卵囊形成后即开始孢子生殖,形成大量子孢子。形成大量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在蚊体内的发育疟原虫寄生部位:疟原虫寄生部位:肝细胞和红细胞肝细胞和红细胞休眠体:休眠体: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

8、殖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殖 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 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 疟性肾病:为疟性肾病:为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见。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见。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 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

9、殖周期时间分别为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48h、72h和和36-48h,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36-48h发作一次。发作一次。复发与再燃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无复发。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无复发。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增殖,再

10、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原虫均有再燃。原虫均有再燃。带虫免疫 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临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二疟疾临床诊断二疟疾临床诊断临床遇有下列情况者,可疑为疟疾 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间歇性发

11、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时出现一次;时出现一次;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粒;粒;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临床诊断要点: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寒;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

12、时,然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24小时测小时测量体温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有规律性;有规律性;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外,一般感觉良好;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作者较少;发作者较少;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轻,有后,又

13、渐次减轻,有“自愈自愈”的趋势;的趋势;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次数相符;作次数相符;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见肝肿大。例见肝肿大。热型 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热型却往往又是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热型却往往又是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才能转成间

14、日热型。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才能转成间日热型。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出现定时发作的间日热型。出现定时发作的间日热型。实验室检测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1、检出疟原虫是明确诊断的最直接证据2、厚、薄血涂片的优缺点: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三疟疾防治三疟疾防治(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 1疟疾流行的三环节疟疾流行的三环节 (1)传染源:末梢血中)传染源:

15、末梢血中有配子体的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虫者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 (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通过输血感染通过输血感染 (3)易感人群:均易感,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易感人群:均易感,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非疟区非疟区 无免疫力的人群尤为易感。无免疫力的人群尤为易感。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疟播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

16、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150C,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行。行。1、目标、目标 消除疟疾是疟疾防治的最终目标(消除疟疾是疟疾防治的最终目标(2013年)年)2、策略、策略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3、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控制 (1)传染源发现)传染源发现 发热病人血检发热病人血检、临床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 的假的假定性治疗、病例追踪随访、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定性治疗、病例追踪随访、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二)疟疾防治需要掌握的要点(二)疟疾防治需要掌握的要点(2)传染源治疗)传染源治疗 现症病人治疗、间日疟休止期服药现症病人治疗、间日疟休止期服药4、疫情管理、疫情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疾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