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ppt(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v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v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v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9种。甲类:鼠疫、霍乱(2种)v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
2、、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2009年4月30日)。(26种)v丙类: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2008年5月2日)。(11种)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采用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传染病的预防原则v管理传染源:强调
3、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霍乱、鼠疫(强制管理强制管理)2、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严格管理,其中SARS按甲类处理)3、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监测管理)v切断传播途径v保护易感人群:1、特异性主动免疫 2、特异性被动免疫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v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v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v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随访。分期分型的病种v梅毒梅毒v一期梅毒一期梅毒 v二期梅毒二期梅毒v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v隐性梅毒(潜伏梅毒)隐性梅毒(潜伏梅毒)v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胎传梅
4、毒(先天梅毒)v血吸虫病v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v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急性、慢性急性、慢性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和指南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和指南重点讲解重点讲解v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信息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采集采集,并,并通过通过中国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进行网络进行网络直直报报。v谁报告?v哪些病种需要报告?v怎么填写?v如何报告?谁报告?谁报告?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
5、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均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均为为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v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 哪些病种需要报告?v3939种法定传染病种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疑似病人、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v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v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阳性检测结果。怎么填写怎么填写?v必填项必填项1111项项姓名、性别、年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职业、病人属于、病
6、人属于、现住址现住址发病日期、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填卡日期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14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学生需填写就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学生需填写就读学校及班级读学校及班级v职业职业: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v现住址:现住址: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寄宿地址或是家庭地址,寄宿地址或宾馆宾馆、医院。医院。如病如病例发病时地址不明确,应填写首先被发现及例发病时地址不明确,应填写首先被发现及隔
7、离治疗所在地址,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所在地址,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后续追踪。如北京甲型和后续追踪。如北京甲型H1N1H1N1流感、广水手流感、广水手足口死亡病例。足口死亡病例。v诊断日期诊断日期填写年、月、日、时,特别是甲类填写年、月、日、时,特别是甲类和甲类管理传染病。和甲类管理传染病。v订正病名: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报告的疾病名称。以填写订正前报告的疾病名称。以前报告的疾病如需订正为其它疾病,则在纸前报告的疾病如需订正为其它疾病,则在纸质报告卡表头选择订正卡,在疾病名称栏填质报告卡表头选择订正卡,在疾病名称栏填写现在诊断的疾病名称,订正病名栏填写原写现在诊断的疾病名称,订正病名栏
8、填写原来诊断疾病名称。来诊断疾病名称。如何报告?如何报告?v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疾病诊断后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内小时内上网报告。上网报告。v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24小时内小时内报告。报告。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关注敏感疾病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关注敏感疾病的诊断。的诊断。(三)报告程序 v第一步:登记门诊日志医生诊治病人,要仔细填写门诊日志。门诊日志必须有9个项目: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初(复)诊、初步诊断(卫生部统一的诊断名称)。v门诊日志登记率与处方符合率100%。v第二步: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
9、传染病报告卡”医生一旦发现疑似或者确诊法定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初次诊断的疾病,一旦确诊或排除,再填写订正卡订正卡。v第三步:报告公共卫生科医生将填好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交给保健科,履行报告手续(签字)v第四步 审卡 录入网络系统保健科收到医生的传染病卡片后,首先审核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如果有,则返回原报告医生,要求重填。审核合格的卡片,填写收卡登记表后,立即录入“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要求卡片录入率达到100%,录入的及时率、完整率达到100%准确率达100%传染病报告卡和直报网络中该卡片项目内容的符合率100%。临床医生临床医生v程序:医生(发现传染病)登记
10、在门诊日志(并用红色“”警示符号)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公共卫生科审卡登记网络直报v门诊日志v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初复诊)填写传染病报告应注意的事项v(一)患者的姓名:必填(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与身份证上的一致,如为性病/AIDS则可填写代号)v(二)患儿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要求填写家长姓名v(三)身份证号码:可填可不填v(四)性别:必须填v(五)出生日期与年龄:出生时间不详细就应该填写年龄,年龄应该填写实足年龄。并注意选择年龄单位。v(六)患者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则不需要填写v(七)联系电话:填写与患者联系的方式(尽量填写)v(八)
11、病例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址与看病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v(九)现住址:原则上是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址v(十)职业:v(十一)病例分类:病原携带、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乙肝和血吸虫必须填写急、慢性分类。v(十二)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必填,必须和门诊日志上登记的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保持一致。v(十三)死亡日期:用于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十四)疾病名称:必须填,在相应的病种前的方框里划勾。v(十五)报告人:医院填卡日期:必须填写。性病病例的报告v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v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报告卡时,应在“其他法定管理
12、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填写该病种v淋病、梅毒应填写实验室诊断v淋病、梅毒无临床诊断病例v对经实验室确诊的有症状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在填写时按“实验室确诊病例”填报,对无症状的病例,按照“病原携带者填报”v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病例,按“临床诊断病例”填报,且只报告初发病例,不报告复发病例。v当一个病人同时患有多种性病时,每一种性病需要填写一张卡片v报卡应做到填写准确、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内容完整,尽可能减少不详,填写完成应有填报人签全名v传染病报告卡和疫情登记簿的纸质保存为3年传染病预防v1.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
13、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v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v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v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v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v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
14、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方面的职责v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v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常用概念v(一)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v(二)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
15、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v(三)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v(四)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v(五)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v(六)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v(八)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v(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v(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v(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v(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v(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v(十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v(十五)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