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XX年法考主观题题材详细讲解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XX年法考主观题题材详细讲解梳理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一、基本原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二、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完善监督体系、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三、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依法治国的性质和地位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的历史成就法治建设的现存问题和时
2、代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导坚持人民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合坚持从中国际出发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具体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依法治国的性质和地位: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口
3、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己经成为满足人民口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3、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
4、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历史成就:1、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I,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2、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
5、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Fl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现存问题:1、必须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矛盾和
6、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2、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4、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指导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
7、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
8、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1.主要内容:即“10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
9、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时代意义:(1)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思想旗帜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作出的中国原创性理论贡献。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2.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4.依法执政,既要求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5.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11、、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6.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
12、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4.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拥有、所遵守、所运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职责和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2.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
13、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持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14、、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3.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
15、四中全会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任务,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o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
16、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3.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重要修改.这次修改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