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8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一)CT成像原理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局部投影叠加在一起的影像(模拟图像)。CT成像是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扫描部分:X线球管、探测器(扫描架):行X线扫描并经探测器搜集扫描的数字信息。计算机系统:将扫描系统收集的数字信息进行贮存运算并重建成图像。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将重建的横断面图像由荧光屏显示或激光相机拍摄成片。1.空间分辨率 CT图像识别相邻物体尺寸的最小极
2、限即空间分辨率。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密度不同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这些像素是相应部位单位体积(体素)X线吸收系数。该吸收系数通过数学方法重建成CT图像。CT图像空间分辨率较X线低。2.密度分辨率:即CT分辨或区分相邻组织密度差异的最小值。CT图像与灰度反映组织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故黑影为低吸收区(肺部),白影为高吸收区(骨骼)。CT具有较X线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更清晰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纵隔、肝胆胰脾及盆腔等。可肉眼观察,又可通过CT值量化反映组织结构密度。CT值可理解为数量化的组织密度值,即某一区域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这种系数换成CT值来具体说明某一组织密度的高低。正常人体各种组
3、织成份CT值:水:0Hu;空气:-1000Hu;骨皮质:+1000Hu;软组织(包括肝、肾、脾、胰):2060Hu;出血:6090Hu;脂肪:-70-90。1.检查方法:仰卧(俯卧)位横断面,用于多数部位(胸、腹、颈等)常规检查。冠状位冠状面(蝶鞍、副鼻窦、眼眶)层厚、层距:常规7-10mm。少数2mm(肺部HRCT)、3mm(肾上腺)、5mm(腰椎间盘)。2.检查方法 平扫: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升高后,器官与病变吸收碘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造影后扫描:先行某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脑池注入对比剂(空气或碘剂),脑池造影
4、后再行扫描。CT的诊断价值较为特殊,临床应用广泛,设备较贵,检查费用较高,定性诊断尚有一定限度,故应了解其优势合理选择应用。1.检查方法(1)轴位:仰卧、制动,10mm层厚、层距。(2)冠状位:俯卧、制动,2-5mm,适用于颅顶及蝶鞍区病变。2.中枢神经系统CT检查适应症(1)颅内肿瘤与囊肿:各种脑内肿瘤(胶质瘤)和脑外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与囊肿(皮样囊肿)。CT检出率达95%以上,较小肿瘤而且与脑组织密度相近者易漏诊,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由于伪影或部分容积效应而误诊或漏诊。CT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脑内或脑外幕上或幕上)较准确,部分肿瘤的定性、准确性在85-90%。左侧鞍旁胶质母细胞瘤。左:平扫
5、,右:增强脑干星形细胞瘤侧脑室三角区畸胎瘤 (2)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破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阻塞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右侧基底节急性脑出血蛛网下腔出血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颈内动脉动脉瘤 (3)颅脑外伤 CT可明确诊断骨折及其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疝等;显示萎缩、软化、穿通畸形等陈旧性病变或后遗症。CT可明确显示颅内血肿的位置及性质:脑外(硬膜外、膜外下)或脑内(实质)血肿及挫裂伤,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左颞部急性弥散性硬膜下血肿右额骨粉碎性骨折碎骨片突入脑质(4)颅内感染与炎性病变脑外感染:硬膜外脓肿或硬膜内脓肿、脑膜炎。脑内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脓肿、
6、结核病。颅内病毒感染:疱疹性、亚急性硬化性脑炎。脑内真菌感染:隐球菌、放线菌等。颅内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包虫病等。左颞叶脑脓肿(5)脑白质病脱髓鞘性脑白质病:病因不明的髓鞘脱失。多发性硬化,动脉硬化性脑病。髓鞘形成不良病变:染色体遗传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肾上腺脑髓质营养不良(6)先天性颅脑畸形中线部位病变:胼胝体发育异常、Dandy-Walker 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疾病。脑回形成异常:多发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丹瓦氏畸形(7)脑积水与脑萎缩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等。脑萎缩:老年性脑萎缩、弥漫性脑萎缩(代谢性)、局限性脑萎缩。综上所述,CT对中枢神经系
7、统各种疾患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上可疑颅内占位或高颅压者、症状性癫痫者、疑先天性畸形者、疑脑血管意外者、疑颅内感染者、退行性病变或代谢性疾病者、外伤患者可以达到检出病变、明确定位、定性诊断或排除性诊断。1.眼部疾病:2-5mm薄层扫描(轴位),冠状位可用于显示病灶与眶内解剖关系。适应症:确定眶内肿瘤存在位置、大小及浸润范围,眼眶外伤及异物、感染(脓肿)的诊断。右眶内皮样囊肿 2.耳及颞骨病变 采用骨高分辨CT(1.5mm层厚)可清楚显示中耳、内耳的细微结构,尤其是骨结构。适用于先天性畸形及局部外伤诊断。也适于肿瘤或炎症(脂肪瘤)诊断及明确侵犯范围。3.鼻及鼻窦 轴位,少数可采用冠状位扫描。
8、可明确显示鼻窦炎症或积液;肿瘤的位置及范围,CT对鼻窦肿瘤侵犯周围情况有特殊价值,为首选方法。4.鼻咽及喉 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侵犯情况。5.甲状腺及颈部软组织肿瘤 判断肿瘤存在与否及周围浸润。左侧外耳道先天性闭锁蝶骨骨软骨瘤。左:轴位,右:冠状位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右侧声带区喉癌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右侧喉咽旁纤维黄色肉瘤1.检查技术:熟悉病史,参考平片及其他资料确定方法及扫描范围,一般用屏气后平扫,轴位:10mm层厚、层距,对于较小病灶需采用HRCT(1-2mm)。2.肺部CT扫描适应症支气管、气管病变:囊肿、肿瘤、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炎症、结核、脓肿、真菌感染。肺部肿瘤:周围型及中心型肺癌
9、、转移瘤、错构瘤。肺部弥漫性疾病: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肺泡液石症、结节病。其他:肺不张、肺发育不全。双肺下叶多发囊状支气管扩张双肺下叶浸润性肺结核左肺上叶肺腺癌肺泡蛋白沉积症右肺发育不全并肺囊肿 因此,对可疑肺部肿瘤或结节;确诊肺癌需了解胸内侵犯或转移确定手术与否;肿瘤治疗后随访;X线诊断困难的肺部感染性病变(结核及肺炎);肺间质性疾病;肺门增大;胸部外伤需明确胸膜及肺内情况者,均适于CT胸部检查。3.纵隔及胸膜、胸壁检查适应症纵隔肿块:了解肿块部位、组织来源、囊性或实性、恶性肿瘤侵犯范围。重症肌无力疑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肺部恶性肿瘤有无纵隔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治疗后复查。胸壁
10、肿瘤(块)及外伤。左:纵隔心包囊肿,右:纵隔畸胎瘤1.检查技术:检查前禁食6h以上,1周内不服如硫酸钡等重金属药物。扫描30min前饮水或服1.5%泛影葡胺500ml使胃充盈。急腹症者可不须禁食用服造影剂。儿童不配合者可服镇静剂。2.技术参数 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范围,肝、肾可采用10mm层厚、层距,胰腺、肾上腺可采用2-5mm层厚、层距。腹部实质脏器病变一般需平扫与增强扫描结合观察。3.肝脏疾病肝脏肿瘤:肝癌、腺瘤、肝血管瘤、转移瘤。肝脏感染:肝脓肿、寄生虫(包虫)、结核。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代谢性肝脏疾病。肝脏外伤:首选方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原因及分型。4.胆道疾病:适用于B超
11、检查后补充方法胆道结石: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肿瘤:观察对肝脏的侵犯及转移。胆系先天性异常:异位或浮游胆囊,胆总管囊肿。黄疸的鉴别诊断:可明确是否为梗阻黄疸及梗阻的位置、原因。5.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诊断最重要的无创性影像方法。胰腺肿瘤及其侵犯范围;胰腺炎及其合并症。胰腺外伤性疾病。6.脾脏疾病脾外伤:可了解脾脏有无挫伤、血肿及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脾脏肿块:肿瘤或囊肿。脾脏感染:脓肿、结核、寄生虫。脾梗死及先天性解剖变异。7.肾脏疾病肾脏占位:囊肿、肿瘤;肾脏外伤:肾实质损伤性质、部位、范围。肾脏及肾盂感染:肾脓肿。肾脏及输尿管结石,可明确梗阻部位、性质。肾周疾病。肝脓肿。左:平扫,右:增强结
12、节性肝硬化肾脏外伤,肾包膜下血肿胰腺尾部囊性腺瘤脾脏淋巴瘤肝、肾多发囊肿8.腹膜后及腹膜腔疾病腹水、脓肿。肿瘤及囊性的诊断、鉴别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膜后外伤后血肿。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栓塞。腹膜后脂肪肉瘤腹膜后囊性畸胎瘤 检查前2-3天少渣饮食,检查前24小时服用1-2%泛影葡胺液500ml,使胃肠道充盈。另需大量饮水使膀胱充盈。1.采用10mm层厚、层距,前列腺、精囊腺可加扫3-5mm薄层。2.平扫:观察盆腔内有无钙化、肿块。3.增强:用于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的病灶。1.膀胱:膀胱肿瘤的术前分期及膀胱型增厚的性质。2.前列腺:观察其大小、形态,诊断前列腺早期癌困难。3.子宫、卵巢:用于B超检查后的补充手段。膀胱移行上皮癌子宫平滑肌肉瘤1.椎间盘突出及退行性病变:显示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压迫硬膜囊情况,采用定位片椎间隙内2mm(颈椎)或5mm(腰椎)扫描,4-5层。2.脊柱肿瘤:原发肿瘤及转移肿瘤,层厚5-10 mm连续扫描。3.脊柱外伤:椎弓骨折、小关节脱位、碎骨片突入椎管的位置、效果良好,5-10mm连续扫描。4.脊柱感染:结核或术后感染累及椎体、椎旁情况。5.部分椎管内肿瘤:腰骶椎管,较MRI逊色。腰4-5椎间盘突出腰椎粉碎性骨折,碎骨块突入椎管腰椎椎体骨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