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西安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2年3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陕政发(2022)7号)。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加快推进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促进西安都市圈高
2、质量一体化发展,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了本行动计划。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建立更加有效的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加快西安一咸阳i体化发展和西安渭南融合
3、发展,带动周边城镇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高效、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对外开放拓展空间、生态环境共治联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互补发展为重点,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支撑能力和对西北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非省会功能有序疏解,西安一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基础设施互联
4、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网络化、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区域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能源安全供应和互保互济能力显著提高,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都市圈范围布局成网,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更具活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承担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富平阎良、
5、高陵泾河新城三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临渭华州、耀州、杨凌武功周至、乾县礼泉七大功能组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多元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多层次区域生态网络不断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明显进展,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74%以上、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降至34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化、现代化、便捷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区域城乡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公共卫生体
6、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二、强化核心区引领,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发展(一)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作用聚焦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围绕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全面增强核心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强金融、研发等高端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平台经济等,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着力增强西
7、咸新区创新效能,高水平建设秦创原总窗口和创新驱动总平台,加快建设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和全国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中心、国际会展名城和国际产能合作高地。优化消费空间布局,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优化都市圈核心区功能布局,统筹行政区和经济功能区,制定实施功能分区规划。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
8、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为强化核心区功能释放发展空间。实施西安中优计划,优化核心功能,强化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极核支撑。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更好发挥西安领头作用、咸阳主体作用、西咸新区纽带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实体性和功能性强的支撑平台,努力在空间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七个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北跨发展,将渭北区域和渭河两岸打造成为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
9、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功能单元,推动构建交通圈、科技圈、产业圈、生活圈、生态圈于一体的都市圈功能体系,推进都市圈核心区与周边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市政公路有机衔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便捷换乘,大力提升服务能力、质量、效益和品质,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二)建设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富平阎良组团:加快推进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承接航空制造与维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产业新城,打造西
10、安渭南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市功能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西安经开区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三原高新区协同发展、一体布局,培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功能组团。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推动西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咸阳临空经济带建设,构建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航空全产业链,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临渭华州组团:建设集文化创意、绿色康养、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设施一流的高新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新区:以大健康产业为重点,打造全国首个银发友好型城市
11、组团;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文旅融合为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品质新城、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地;以蔬菜产业为重点,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西安菜篮子;加快推动西渭东区建设,创建跨行政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区。耀州组团:以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为引领,创建铜川国家高新区,发展新型建材、汽车配套、食品医药、铝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省先进制造高地和科创转化高地。持续提升铜川新区城市功能水平,推动耀州老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优化西安主城区与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交通网络连接。推动
12、杨凌示范区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旱区种业科研创新基地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参与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带动武功和周至种业、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乾县礼泉组团: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新型建材、先进制造等产业,持续强化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推进以文旅、农旅为主的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主动承接西安、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鄂邑、蓝田、临潼等秦岭北麓县区在严格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康养、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吸引创新要素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建设生态化
13、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功能板块。三、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等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畅便捷都市圈(一)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研究编制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规划。加快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研究西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推动西银高铁礼泉南站、西十高铁蓝田站、西延高铁富平南站和铜川站、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加快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建成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研究,加快西安与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咸新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轨道网络融合。将西户铁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成陕西省首条市域(郊)铁路改造示
14、范项目。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和资金分担方案,继续推行市区共建模式,并在市域线、城际线规划建设中依照市区共建模式,积极探索推行省市共建新模式,推动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各组团延伸。(二)加强都市圈公路网络高效连接加快实施鄂邑经周至至眉县、马家堡至泾阳、S05高新至鄂邑高速复合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着力推动G65包茂线曲江至太乙宫段、G3023西兴线西安至兴平、G6522延西线铜川至西安、兵马俑专用线、G70福银线西安至永寿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启动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研究兴平西、阜寨等新增高速出入口工程方案。建设G210西安和铜川过境公路、东临路、西户路等国省道及快速路项目,加快省
15、道310铜川至玉皇阁二号桥项目建设,推进省道312渭南经开区至西安市高陵区公路、省道108渭河特大桥及引线工程、桃花源至铁炉西渭公路、西铜快速路渭北段改造等项目落地实施,开展西阎快速路、G312陈家岩至磨子段、G310周至县城至青化段、G211东江渡至洋峪口公路等都市圈快速路及过境干线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形成都市圈高效公路网。(三)提升都市圈航空机场服务效能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高标准建设综合换乘中心,加强与多层次轨道交通、公路连接,完善机场集疏运网络和货运通道建设,推行异地候机等服务,加大城际机场大巴开行力度,提升都市圈航空服务效能。推动通用机场多点布局,高标准建设蓝田通用
16、机场,加快推进富平通用机场、华山机场前期工作与规划建设,建设彬州新民通用机场,打造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国家区域性通航服务网络。(四)推进交通同城化运营管理加密优化城际班线交通连接,建立毗邻地区公共交通跨市运营管理机制。推动都市圈停车设施一体化布局,做好停车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有效衔接。联合制定西安都市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开通都市圈高速连接路段ETC包年业务,优化增设西安咸阳公交线路。全面推行都市圈联网售票一网通和交通一卡通。推行各种运输方式换乘区、候车区、售票区、停车场等功能合并布设,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五)完善都市圈物流体系加快西安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申报建设西安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