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全面建立区、镇、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基本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按照严保严管、质量优先、利用为要、预防在先”原则,建立健全田长制配
2、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到2025年,形成保护更加完善、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目标任务,为我区建设“吴越名城-幸福”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础。二、主要任务为推进田长制工作目标的实现,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数量质量并重、耕地利用与防控共抓作为实施田长制的主要任务。(一)坚持数量为本,严守耕地红线。1.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将区镇村三级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上图入库,纳入相应的田长矢量化农田管理责任范围,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足额分解下达至下级田长,确保每一块农田保护责任落图、落地、落
3、到人。2.严格占耕管理。加强占用耕地的源头管控,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按照“谁占谁补、以补定占、先补后占”的要求,落实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补充耕地;国家明确的六大类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更优的要求,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按照先进后出”的要求,落实耕地进出平衡。3.严格“两非管控。按照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治理抛荒”的原则,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和耕地非粮化四个禁止的要求,强化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二)坚持质量为先,确保等级不下降。1.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建设项目确需占
4、用耕地的,应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不低于被占用耕地质量等级,占用水田的补充同等数量水田。未落实“占优补优措施的建设项目,依法不得提出农用地转用申请。2.严格落实先剥后动”。对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在农用地转用组件报批中需包含耕作层表土剥离利用方案。在建设用地办理供地手续时,应依法督促占用主体落实耕作层应剥尽剥规定。3.优化功能布局。结合“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两非整治等工作,开展耕地功能恢复五年行动计划,选址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时应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聚,积极
5、引导耕地优化整合和质量提升治理,力争五年内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集聚,形成部门协同管理、实施特殊保护的优质耕地高质量保护区。(三)坚持利用为要,严禁耕地抛荒。1.严格落实耕地种粮要求。积极指导种植户依法依规合理利用耕地,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功能区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2.严格耕地利用管护。运用人防+技防手段,加强对耕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监测,对非粮化”问题及时核查制止并纠正。加强耕地种植管护管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报备入库后,镇街要落实新增耕地后续管护的责任人与措施,并及时落实耕种生产。3.坚决
6、杜绝耕地抛荒。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抛荒耕地的种植条件,积极规范引导集中连片耕地的流转,以用促保。鼓励各地对抛荒耕地以零租金”低租金代耕方式进行流转。(四)坚持预防在先,强化源头管控。1.严格落实先批后用。依托审批信息系统,将供地批准信息、临时用地、先行用地等项目审批信息实时推送至对应的镇村级田长和耕地保护巡查员,确保审批信息及时告知、实时畅通,便于基层精准巡查监管。2.落实用地社会监督。凡涉及占用使用耕地的非农建设、临时用地、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动工前要在现场醒目位置设置批后公示牌,鼓励采用加载二维码扫一扫功能等信息化手段公开项目信息,便于群众监督。3.落实后果提前告知。建立重点
7、项目责任和后果提前告知制度,在项目审批阶段,应将“不得未批先用”违法用地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提前告知建设单位,进一步增强建设单位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三、田长设置和职责(一)区级田长。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级田长,负责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区级副田长,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区田长制成员。区田长制办公室(非实体机构)设在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局,办公室主任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制定实施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下级田长制执行情况、田长履职情况等进行监督考核。区田长制成员单位按照配套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二)镇村级田长。
8、镇级田长、副田长参照区级设置,并设置镇级田长制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配置专职人员,承担田长制的具体工作。村级田长由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镇、村级田长要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抓实抓好“四个坚持”主要任务,按规定履行田长职责,扎实推动本区域的耕地保护工作。(三)耕地保护巡查员。各行政村(社区)综合考虑管辖范围内耕地的数量、连片度、分布及现有人员设置与工作量等村情实际,按规定合理配备耕地保护巡查员,履行农田一线巡护等职责。四、工作机制(一)工作例会机制。区镇级田长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例会,听取下一级田长工作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村级田长可
9、根据本区域耕地保护任务轻重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二)问题发现机制。各镇(街道)应在耕地集中连片区醒目位置设立田长责任公示牌,明示保护范围,公开责任田长、耕地保护巡查员及联系方式等。其中,万亩方和跨镇街的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由区级田长担任责任田长;千亩方和跨行政村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由镇级田长担任责任田长;其余区域由村级田长担任责任田长。村级田长每月对责任区内所有耕地田块巡查不少于1次,耕地保护巡查员每周不少于1次,违法问题整改期和农忙应季时期应加大巡查频次。(三)问题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线索,耕地保护巡查员应按耕地智保”场景规定的流程进行现场核查和上报,由上级田长或田长
10、制办公室按分工与流程进行处置。(四)约谈预警机制。各镇(街道)年度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达10亩(含)以上或被省天巡地查”系统赋红码预警的,由区级田长约谈镇级田长;年度违法占用耕地面积5亩(含)以上10亩以下或被省天巡地查”系统赋黄码预警的,由区级副田长约谈镇级副田长。严格落实增违挂钩”约束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且未能消除违法状态的镇街,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面积取消或核减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五)审计移交机制。耕地保护工作列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田长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发生变化的,应办理耕地保护清单移交手续,签订离任移交书,做到党政领导干部
11、接任接清单、离任交清单。(六)信息报送机制。田长制办公室应及时报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并在每年年底前将年度工作落实情况报送本级田长和上一级田长制办公室。五、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田长要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将田长制深度融合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实现上下贯通、条抓块统,整体智治。田长制成员单位要加强协同,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田长制建设。(二)加强保障支撑。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耕地保护巡查员劳务报酬等田长制建设资金纳入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范围。完善人田对应的田长责任体系,结合铁塔高位视频和卫星遥感影像等资源优势,推广高位视频监控、Al识别、GIS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场景的应用,建立全域全覆盖的人防+技防耕地保护监管体系。(三)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耕地用途管制和种植用途管控等要求传达到村(社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对耕地两非行为的监督,营造全社会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四)加强考核监管。将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及区年度综合考评,奖惩并重,推动田长制工作落地落实。对违法用地严重、整改不力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督察、挂牌督办,必要时依规依纪依法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