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地形变化的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地形变化的动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形变化的动力【学习目标】1 .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3 .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重难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 .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2)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对地貌的影响有些内力作用表现得很剧烈,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非常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是经过长期的作用,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2.构造运动按照构
2、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表现影响关系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堂往往是相互伴生的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地质构造(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褶皱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扬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图示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或盆地断层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形成地貌常形成
3、断块山、沟谷、陡崖等(3)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图表点拨1.教材第28页图222,该图展示了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了形成褶皱的过程。2 .教材第28页图223,该图展示了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3 .教材第28页图224,该图展示了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形成山岭。4 .教材第29页图225,该图展示出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形成断层。(二)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1 .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
4、的宏观地貌格局,大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2 .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是南美板块,是纳兹卡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是亚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是非洲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壬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适跃,多火山和地震。(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三)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作用力。2 .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太阳辐射、水、大气、生物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侵蚀和搬运作用遮水、风、冰川和波浪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产
5、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作用,并使它们发生位移;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常见,冰川和波浪等也会产生侵蚀和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外力搬运能力减弱被搬运的物质沉淀、沉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图表点拨1.教材第32页图2210,该图展示了岩石的球状风化过程。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3 .教材第33页图2211,该图展示了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侵蚀过程。4 .教材第33页图2212,该图展示了沙丘的移动过程。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迎风一侧沙丘坡度缓。5 .教材第33页图221
6、3,该图展示了河流的搬运与堆积。河流上游以搬运为主,中下游以堆积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自上游到下游越来越小,依次为砾石、砂、黏土。易误点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不同。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通常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2) “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是由背斜转化成了向斜。()(3)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
7、(4)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弯曲河段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碰撞形成的()A.非洲板块B.大西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提示:(l)x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固结成岩属于外力作用。(2)背斜谷虽然被侵蚀成了山谷,但地质构造仍然是背斜。(3)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才会形成断层。(4)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弯曲河段则按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5)C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边界地带,从成因上看,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
8、压形成的。(二)合作探究1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B.背斜D.断层A.褶皱C.向斜(2)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2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8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B侵蚀作
9、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学习小结】【达标检测】题组1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1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处不同的是()B.汾河谷地D.长江三峡B.向斜成山D.岩层堆积成山A.渭河平原C.东非大裂谷2 .图中处山地为(A.背斜成山C.火山题组2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3 .(易错题)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B.板块生长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C.非洲板块4 .上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题组3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读下图,回答56题。图甲图乙5 .形成图甲奇岩怪
10、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6 .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侵蚀作用8 .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答案:(二)合作探究1. (1)C(2) D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可知为向斜。第(2)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 (1)A(2)B解析: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
11、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达标检测】1. D2. B解析:第1题,处为断层下沉形成的地堑,A、B、C项都与相同,长江三峡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由地层结构可看出为向斜成山。3. D4. B解析:第3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本题易错选A.第4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5. D6. D解析:第5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第6题,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