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教育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密围绕XX十四五规划,对接十强”现代优势产业,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先进制造业和经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主动适应集成电路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升学就业,现制定以下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加快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对接XX省新旧动
2、能转换、青岛自贸片区、胶东一体化经济圈建设,紧盯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高端技能三高定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突出中德合作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全国领先的优质高水平中职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二、总体目标按照“引领改革、支撑发展、青岛特色、全国一流发展定位,夯实传统优势、突破关键领域、培育质量特色、提升办学条件,补强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社会服务等弱项,建成具有鲜明中德办学特色的高水平中职学校,建立符合五年一体化职业教育特色制度和模式,创立与区域深度融合的内涵发展道路,为全省全国
3、其他中职院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青岛方案、提供齐鲁样板。三、攻坚行动(一)中德合作为引领,构建高质量育人高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区域中德产教合作中心。创建XX省与德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与2所德国职业院校缔结友好学校开展合作,在德国设立2个教师访学研修基地和3个学生海外研习基地,研究人员境外访学达400人日;吸收德国双元制精髓,将其本土化为:校企双元主体,三地协同育人”的新型青岛职教模式;借鉴德国的职业标准引领三教改革,重塑教师能力素质、再造教材体系结构、建模类型教育教学方法;引进德国巴州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助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升;引进BFE课程资源,
4、开展3个德国AHK证书考核,编写工作页式教材5本,作为学生技能评价标准,拉升培养质量水平。构筑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地、中德产教融合高地、德国标准本土化高地坚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企业海外员工培训100人次以上,参与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二)校企融合为支撑,服务区域经济大发展对接国家级新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区、青岛自贸片区、国家级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区等产业发展;共建海尔学联网产业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物流产业学院。推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合作共建机电技术应
5、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建设6个跨企业培训中心,3个技术研发中心和3个双创孵化平台。按照1+1+N校企合作模式,在机电、数控、汽修、物流、信息、护理等6个专业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企业文化和乡土文化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校企双元共同参与的四维质量评价机制,引入3项企业奖学金,校企共建企业奖学金评定指标体系,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三)智慧教育为保障,对接新经济和新业态打造智慧校园,助力学校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丰富且智能化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改造传统专业,赋能智能化、智慧化高水
6、平特色化专业发展;对接新经济和新业态,开设新专业,融入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素养,为新兴产业提供具有现代智”技能人才。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策略,围绕专业建设,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汇聚校企优秀师资服务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库,服务1+X证书试点。利用5G和虚拟现实技术,面向物联网应用、物流管理与服务、机电一体化等重点建设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2个具有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室,服务学生。(四)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搭建立体化成才桥立足学生高质量发展,对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中高职五年贯通一体化培养,利用一
7、个学年的时间完成专业教师与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轮流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开展工匠培训;融通职普筑牢基础,经营综合高中,突出教学质量;探索5年贯通+2年职业本科,接续专业研修,培育大国工匠。形成多梯度上下贯通、职普左右融通、育训并举的立体成才路径,服务学生优质发展,为青岛和新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检查和目标考核,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完成。(二)加大督查督导。建立学校双高等项目建设月汇报、半年考核、年终总结评比的管理机制。建立项目间有效沟通机制。建立学校项目建设的
8、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健全学校项目建设奖励机制,对项目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三)加大经费和队伍建设保障力度。建立学校双高双优及特色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出台学校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跟踪评价建设绩效。以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抓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从企业聘任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到校兼课教学。(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项目团队,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打破原有的部门门槛和行政界线,创造更好的资源交流和沟通的环境。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在项目建设、名师工作室、技术技能服务与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人才管理环境,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全员参与学校建设项目的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果和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