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7699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Ol1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机理水泥颗粒分散、凝聚,是水泥浆体流动性变化的内因,而水泥浆体流动性变化将最终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变化,水泥颗粒凝聚导致坍落度减小,反之若水泥颗粒分散则坍落度增大。022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影响主要因素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是研究的热点,目前一致认为影响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因素主要有水泥、集料、外加剂及施工环境等。2.1 水泥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水泥的细度和矿物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影响较大。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原料中,唯一的一个液相组成,它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即时含量是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重要因素。水进入混凝

2、土拌合物后,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导致自由水减少,同时形成水化产物固体,致使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降低。水泥水化越快,自由水减少就越快,水化产物形成速度也越快,坍落度损失就越大。水泥细度对水化速度影响较大,水泥越细,水泥比表面积越大,因而与水接触越充分,则水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消耗的水分就越多,则混凝土拌合物中液相减小就越多,坍落度就越小,其损失当然越快;此外,水泥越细,相同条件下,水泥颗粒数量就越多,水泥颗粒间距离也就越小,水化反应中,水泥颗粒越容易被连接起来,凝聚成更大的颗粒,坍落度就变得越小。显然,水泥太细时,容易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产生较大的坍落度损失。水泥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C3A,C4AF,C3

3、S,C2S。在相同条件下,这四种物质对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不尽相同,一般C3A最强、C4AF次之、C3S一般、C2S最差。如果所用水泥中含有较多的C3A和C4AF,则二者将会吸附绝大部分的减水剂,相应地C3S和C2S的吸附量微乎其微,然而后两者是水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所占质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产生严重的坍落度损失。显然,水泥中C3A,C4AF含量较高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反之较小。2.2 砂石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砂石集料不参与水化反应但集料颗粒对水具有吸附性。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前,水分子可以自由运动,但当水被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便有一部分水分子被吸附到砂石表面

4、,水分子的自由运动受到了限制,不能自由运动,不能参与水化反应,导致生成的水泥浆体数量减少,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加剧。此外,砂石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的影响与其吸水率密切相关。若砂石吸水较快,其吸水过程较为短暂,如果搅拌过程中砂石完成了吸水,那么该集料仅仅影响混凝土拌和需水量,但是如果集料吸水慢,拌合后几小时才能完成,则势必引起坍落度损失。因而,必须通过试验来确定集料的吸水性和速度,以确定它是影响拌和用水量,还是会导致拌合物坍落度的损失。2.3碱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的影响如果水泥中含有大量的碱(超过规范要求),那么其便会与砂石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盐凝胶,

5、该凝胶具有膨胀性,它不但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试验表明:它还会减弱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塑化作用,导致水泥浆体流动性越来越弱,凝结时间急剧缩短。水泥中碱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与减水剂用量相关,减水剂较少时,大部分减水剂被碱中和,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严重;减水剂较多时,混凝土拌合物会产生离析和泌水。试验表明:碱含量位于0.4%0.8%以内时,其对外加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在国家标准中,低碱水泥的碱含量不得大于06%,为了降低碱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水泥碱含量宜控制在04%0.6%以内。3结语太细的水泥易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水泥含有较多C3A,C4AF时,其坍落度损失较大,反之较小。集料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与吸水速度有关。混凝土搅拌前应该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吸水情况,同时用于混凝土拌和的水泥的碱含量宜控制在0.4%0.6%以内。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添加到商品混凝土中用于减缓坍落度损失时,它们的掺加量均有一个最优值,具体配置商品混凝土时应当通过试验确定。运输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也影响较大,在商品混凝土生成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工地距离,气温等因素,综合考虑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