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两山”理念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质量打造“两山”理念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质量打造两山理念示范区一一绿色转型发展调研报告“两山”理念在实践中正不断彰显战略价值和真理力量。新一届黄岩区委作出“忠实践行两山理念”系列部署,全力擘画橘乡盛世新图,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近期,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我深入到我区“两山”建设主战场一一中西部开展调研,进一步了解绿色转型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黄岩打造“两山”理念示范区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一、现实基础1、生态环境优势突出。黄岩生态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17个,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区等称号
2、。西部长潭水库是台州唯一的大(三)型水库,被称为台州300多万居民的“大水缸”。鉴洋湖是台州最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是全国4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2、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黄岩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头等大事,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三改一拆”深入推进,去年拆违480万平方米、“三改“431万平方米,居全省前列;“五水共治”持续推进,4个省市区控断面、89条劣V类支河、277个劣V类小微水体、长潭水库下游216条支河全部完成消劣;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培育了“古韵今风,和美宁溪”“柔美山川,柔极屿头”等一批彰显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小镇、风情小镇。3、全域旅游初具规模。以“中华橘源逸享黄岩
3、”为品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黄岩大旅游发展格局。去年成立旅游事业发展集团,成功举办首届台州黄岩旅游柑橘节,屿头乡柔川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一季度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60万人次,同比增长2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长率居台州市第一。4、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已形成柑橘、东魁杨梅、高山蔬菜、番茄、果蔗等5条农业产业带。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了绿沃川、中德农场、蓝美庄园等33家现代农场,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同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深度挖掘农业展示、体验、观光等新兴业态与功能,蓝美庄园创成国家3A级景区,北洋镇
4、成为全省首个特色农业观光小镇。5、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喜人。黄岩西部有众多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近五年我们累计投入1、5亿元,对6批次、30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利用,重点打造西部美丽乡村风景区、农旅结合示范区、环长潭湖乡村休闲风情带等6个精品区块,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省级景区村庄16个,获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优秀区称号,屿头乡沙滩村被列为中国村庄当代发展的浙江样本。6、人才建设取得突破。与同济大学合作创办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专家智库”团队,设置乡村生态系统等20多门课程,配置15个现场教学点,为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
5、乡村振兴工作十法”,并举办培训研讨班8批次,参训人员600多人,吸引全国各地前来学习调研。二、面临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黄岩西部山区经济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短板尤为突出。主城区通往乡村的干线公路密度和等级偏低,西部地区与周边仙居县、永嘉县等地的交通仍处于“断头”状态,难以有效互联互通。西部乡镇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雨污串管、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没有整治到位。2、旅游业态层级较低。黄岩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规模偏小、布局零散,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业态不够丰富,缺乏重量级产品。旅游配套能力不强,缺少高星级酒店,民宿型农家乐档次不高,吸引客源能力有限。3、人力资源较为匮乏。黄岩西部山区
6、受区位等因素制约,引进高端人才较难,要留住更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加,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制约了当地的进一步发展。4、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受基础设施和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限制,社会资本参与黄岩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的热度不足,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困难,体制机制仍需健全,开发模式有待突破。三、对策思路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西部区位条件。重点推进黄岩西部连接仙居朱溪和温州永嘉的两条一级公路建设,实现与周边地区交通的互联互通。深入推进西部“八字成环、四纵四横六线”建设,加快形成“环线带网”的美丽公路新格局。加快推进现有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和“断头路”改造
7、,优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通过新增公交线路、延伸线路和出租车巡游等方式,解决西部村居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2、加快整合美丽资源,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两轴三区”总体布局,统筹推进82省道延伸线南轴、沙茅线北轴和环库、中部、南部重点区域建设,实施“十村精品、百村景区”工程,五年内创建50个乡村振兴精品村和100个A级景区村。加快打造三大田园综合体品牌,其中中华橘源综合体以贡橘园和沿江蜜橘产业带建设为重点,重新擦亮“黄岩蜜橘”金名片;诗画长潭田园综合体,以农旅为特色,培育和扶持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实现三产融合发展;鉴洋湖田园综合体突出农耕文明特色,计划投资36、5亿元,
8、打造全国独特的集田园生产、生活、景观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3、加快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实施“美丽黄岩2020”计划,扎实开展八大专项行动,推进20项工程、100个项目建设。加强长潭库区水环境整治,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系统推进水库二级保护区内生态移民工作,确保治水长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三年内完成开发土地5500亩,盘活低效用地4亩。4、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特别是利用长潭水库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规划在库区周边流转近万亩土地,发展原生态纯有机的绿色中药材产业,打
9、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入推进“一体型”产品销售,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深入推进“现代型”主体培育,积极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5、加快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全面打赢低收入群众增收攻坚战。持续巩固216个经济薄弱村消除成果,把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充分挖掘区域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地理条件等优势,精准实施“一村一策”。突出多元扶持,打好“村企结对、乡贤帮村、校地合作”三张牌。积极招引浙商、台商和国内外高校共同参与开发,以重大项目、创新技术、前沿理念,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创
10、业致富。强化要素保障,发挥2、17亿元专项基金作用,进一步完善34条扶持政策、优化帮扶项目资源库。6、加快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充分发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作用,借助大学“智库”力量,构建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进一步拓展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等培训内容,加快南、北两个校区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一批高端人才资源和专家团队,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习近平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
11、、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对这一论述的积极回应,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与思政课程实现有机协同,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要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找寻课程思政有效建设的着力点,从而推动各类课程打好组合拳,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困境1、课程与思政关系不治、不融、不明的困境。课程思政的课程是根据大学生培养方案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选择和开设的,具体的课程都具有本身的教学价值和学术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有成型的教学大纲和业已规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基于具体课程的学术定位、教学大纲和知识结构,并通过内在深入挖掘
12、、外在有机嵌入等方式来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然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以下困境:第一,存在对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学术定位等方面的忽视,而强行外在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元素,导致具体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够融洽。第二,忽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来挖掘具体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是在教学设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简单列在教学目标中,并没有真正实现二者的深度结合、有机嵌入。第三,忽视具体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关系,依然注重从具体课程的教学思路来开展课程思政,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具体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做到具体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2、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不
13、新、不专、不实的困境。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师生之间有机互动的主体性活动,并非任课教师单向度地去实施“思政+课程”的活动,因此,大学生和教师均是课堂的主体,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使大学生积极融入课程教学,做到教与学的结合。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表现在:第一,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转变思维,形成新的方法,但是在具体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及思政价值目标,没有形成有利于或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的教学方法。第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讲授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显性和隐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有机嵌入,而部分教师尚未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方式方法,并没有通过
14、讲道理、摆事实、做引导、作比较、树典型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采取自己固有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法的运用。第三,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大学生专业课程知识以外,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也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知识、领悟价值要领和提升思想理论水平,不断谋求进步。而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尚未做到紧密联系实际需求,并未采用有效方法来促使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3、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不全、不深、不合的困境。无论是具体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思政建
15、设,都需要坚持内容为王,课程思政建设如果内容缺乏或内容不准确,将会使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大打折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指出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安全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方面。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具体体现在:第一,内容不够全面。具体课程尚未围绕教育部要求来布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根据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作为一种补充,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较少且不全面,这往往是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不熟悉、不重视导致的。第二,内容不够深刻。具体课程尚未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对于课程
16、思政内容的传递、讲解、说理、解释均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尚未深入探析,导致思政教育内容传递不深刻。第三,内容不够契合。任课教师尝试从课程本身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往往与教学环节匹配度不高,显得突兀、不够契合课程主题,这是由教学设计不成熟以及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择取和加工不到位导致的。二、课程思政高效建设的三大着力点1、强化”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一对最为基本的关系,即具体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就无法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第一,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具体课程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立足具体课程本身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体课程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定然存在诸多本身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这些元素的挖掘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具体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下功夫。任课教师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进行学习、分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