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人婚嫁的习俗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人婚嫁的习俗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习俗黄梅人婚嫁的习俗流程本人作为黄梅人,虽为90后,但是对于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还是很感兴趣的,今天就来一起了解黄梅县的婚嫁习俗。黄梅县古来作为吴头楚尾之地,地理位置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方,传统文化方面自然较为接近南方,但是在婚嫁习俗方面还是融合了南北方的特色。总体来说在结婚习俗上,过去采用的抬轿娶亲方式基本取消,现在大多采用婚车、大车方式娶亲,延用了过去结婚办娶媒酒、娶亲酒和闹新房等传统风俗。女方陪嫁的嫁妆在娶亲那天,男方挑礼担的人要对每一项嫁妆品逐一说四言八句吉祥话,说了就拿,说的好,女方会给烟的,说的不好就不准拿。这个是最有趣的,本人的爷爷在这方面是老手,说的不错。在陪嫁上,条件好的出现
2、了有的陪电脑,陪存折甚至陪轿车的新变化。黄梅婚俗虽各地有不同,但大体是:第一步看亲,媒人牵线,双方有意,见可以上一面,大多是媒人把男的直接带到女家,由女方家人先看看,若双方同意,女方就会去男方家里看看到时手女方的母亲或者婶娘、嫂子和姑娘本人,随同媒人去男方家进行实地考察,若觉得不满意,也就不怎么逗留,看完也就走人。旧时,有的女方家人在村口望见实际情况与媒人说的不符,连门都不进。若看对了,女方一伙人就在男家吃午饭。饭后,姑娘留下,其余人就回家。第二天,男的就要带女的上街下县,买定亲衣物。现在绝大多数是三金(项链、戒指、耳环)。接下去是认定,也称过礼。男的到女家叫爹妈,两家正式开亲。认亲要看日子,
3、要备礼品,女方家庭中有来往的,每个都备一份。主家通常都要备的充分些。女方接客办酒,让大家认识、认可。这个过礼的过程现在大多减少不少事宜,也不用送那么多的礼了。旧时指腹为婚或摇窠对摇窠开亲,过礼不能少,还写准证和过贴。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手续自然消失了。男方认亲头一年,过年、端午、中秋送初节,8斤肉8包糕,夏天送扇子雨伞,上学的买笔和本子。看亲合适了,接下来就要娶亲了。娶亲前要开年庚和看日子,男方到女方家提出娶亲要求,女方父母同意后,将姑娘的生辰时间(具体到时辰)写在红纸上(叫庚帖)交给男方,男方把庚帖交给阴阳先生推算嫁娶日期。看日子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诸如红煞日之类不吉利的日子一概避之。有的小夫
4、妻婚后有些不如意,往往怀疑结婚日子没有看干净。也有极少数人家干脆不看,选日不如撞日,乱撞乱好。日子看好后,男方将所选的吉日良辰写在红纸上,用被面或毯子包上送到女方家。开年庚和送日子男方都要备一份礼品,旧社会较殷实的人家还要用台划(一种专装礼品的器具,现在就简化了一对笏筐就可以啦)将日子抬到女家去。礼品中要有生鸡活鸭,这叫报日。现在这些手续仍然保留,但简化了许多。看日子,很多人根据情况自己选择,利用假节日,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举行婚礼,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亲友。报日则完全消失。男方送日子时,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理由是我出菩你出金o娶亲前三天,男方要往女方送箱,数量不等,两三只的居多。颜色一定要
5、是朱红色,钉有金色的箱牌和包角,很美观,里面要放在花生、豆子、红枣、桂圆、糖果等吃食,叫角珍。还要放上一定数量的现金,称为压箱钱,多少无定规,女方要陪上数量相等的现金(现在这个过程也基本简化没有啦)。挑箱用的蔑梦扁担一定要新买的。箱甩和管索上都要系上红布条,送到后留在女家,以备娶亲时挑嫁妆用。现在,男方将女方置办的大型家具,如冰箱、摩托车、红木沙发等和娶亲那天需要的烟酒也一并用大货车送到自家,箱子一到,女家亲房的婶娘、嫂子便忙着给姑娘整理嫁妆装好。主箱主被里放上角珍和红包。姑娘出嫁前,要请家里的亲戚朋友吃嫁饭的。上乡只限于本房族内,下乡所有亲戚都请。但一定要事先接到女方的肉要子。一般是姑娘和母
6、亲吃饭时自己带来。这些礼品都是男家办备的数量多少由女家决定。送日子时一并带来。凡接到肉要子的亲友都要送一份礼物。哭嫁,连续哭三个晚上。哭嫁的来历各地传说不一。但越哭越发的传统则是统一的。不过这些过程现在当地的农村也都大多没有了。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家要起媒,准备娶亲的礼物,包上红色。凡女方为姑娘出嫁服务的都有表示。娶亲礼是8斤肉8包糕,糕是云片糕,用红纸包成船形,活鸡一对,系上红布条,酒,绑扎嫁妆用的东西。娶亲当天男方早上是办娶亲酒,这是正宴,吃完饭,娶亲的队伍在媒人带领下出发,放长鞭,现在放礼花炮。娶新的路线很有讲究,从家门至大路这段,去与回来不能走同一条道。娶亲时新郎要剃头修饰,剃头师傅要
7、加倍收费。金榜题名大登科、洞房花烛小登科,新郎旧时称作新状元,县官出巡,若碰上迎亲队伍,也要下马让道。这些老传统,现在肯定是没有啦。姑娘出嫁这天,吃完早饭便去与要好的姐妹辞行。之后用艾叶水沐浴,梳妆打扮,换上嫁衣,然后呆在闺房里不出来。现在多数是一大早就去发廊作头化妆。姑娘穿嫁衣时要在胸前挂上怀镜(这个估计现在也基本没有啦)。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长鞭迎接。嫁女的酒席新郎首座,要十分小心。新娘的姐妹们会设计戏弄。新娘也在闺房里吃嫁饭,也会叫来和哥弟吃分手饭的。酒筵毕,媒人便催促主家发箱,由亲友中的精明人执行(一般是自家房里大伯)。先发主箱主被,每发出一件,男方家负责搬运的必须先说两句
8、吉庆话,给两包香烟,才会允许抬走。接下来基本每样嫁妆都要有吉庆话的,这个环节往往是最有意思的啦鸡毛弹子最后发出从窗子里往外扔,男方至少也要给8元,等于从商店里买来的。有的地方嫁妆在酒筵前就让搬走(这个基本很少见)。嫁妆抬走后,姑娘便动身去婆家,旧时用轿,叫发轿,新娘要穿筒鞋,就是从闺房经祖堂到轿前这段路程,新娘的脚不准沾地,怕带走娘家的福禄。后来不用轿,用轿车了新娘由哥弟牵出或者背出大门。(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时,送亲的和迎亲的两支队伍汇合时,送亲的刁难男方,要牵娘唱歌,与新娘亲嘴,否则不放新娘走,直到闹够,才将新娘交给对方)。现在都改用小车娶亲,用仪仗队,洋鼓洋号吹打起来,拉嫁妆的大汽车贴
9、满了大喜字,比过去风光许多。新娘到达婆家的时间各地不一,上乡要求太阳落山之前,下乡天黑时才动身;如果一个村子有两家同时嫁女,各家都会抢先,说先走的姑娘发旺些。传统的婚礼习俗新娘迎回后,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还有闹洞房,闹洞房有武闹和文闹,不过现在基本很少有这些过程了。这些就不用赘述了。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起床后要吃长寿面,两人共吃一碗,即使一方没有早吃的习惯,也要用筷子挟一点送到嘴里。第三天新娘回门(早早地起床,到灶屋塞把柴火,去猪圈往盆里添点猪食,捏扫帚扫上几下,表示正式接替家庭主妇这个位置,这套仪式现在基本消失)。早饭是酒席,新娘首席,戚族中的女客们相陪,饭后捡箱,新娘要给每
10、位女宾一份礼物:袜子、手帕之类的,新娘娘家的哥弟一大早送书皮、剪刀,男家办席着人相陪,这些仪式也基本没有啦。饭后,新娘新郎随娘家哥或弟一起回娘家,叫做回门。吃完午饭就回婆家,绝不在娘家住下,说住一晚就一年不生小孩。现在大都是第二天大早新郎就去把新娘的哥或弟接来。一般,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第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偷快的好印象。此时的新女婿还要献给岳父母回门礼、回门钱。新人结婚回门时,女方也要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方尊长陪饮,这就是回门宴。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日后有空多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满月,男方的亲戚要请新娘走一次,叫做走满月,由婆婆或嫂子陪同,亲友家要打发衣服、鞋袜、还要拿回角珍,分给小孩,不过据我了解做满月的仪式现在也不多见了。以上基本就是我们黄梅县的婚嫁习俗全过程啦,不过现在的年轻人结婚都在走西式婚礼模式,这个无可厚非,只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我们可以做的更多。作者顺便问问各位看官们对于你们自己的婚礼,你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