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幅员广大,拥有大量的县级行政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1864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和自治旗),面积约为8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8%。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大量的县级行政区均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县,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依托大量的农业县来实现的。然而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尤其是广大农业县的发展质量及成效仍需进一步提升。因此,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及农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路径之一。一、我国县域经济基本情况从GDP方面来看,2020年我国县级行政区GDP总量约为39
2、、12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8、51%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近76%。从人口总量方面来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县域地区户籍人口总量为8、88亿人,常住人口总量为7、45亿人,分别占我国人口总量的62、93%、52、80%o从发展均衡性方面来看,2020年我国“百强县”的分布中,东部地区占67个,其中江苏25个、浙江18个。而38个“千亿县”中,东部地区占31个,其中江苏16个,浙江9个。从特色农业产业方面来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3090个,其中数量较多的地区均为四川、贵州、陕西等农业大省。二、特色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打
3、造县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实质上是对县域特色农业资源的商业化、产业化的开发利用。随着县域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的不断成熟及深入,所形成的相关农产品的吸引力及品牌效应也会持续显著。一方面能够吸引或创造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并促进相关市场占有率及产业收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链规模效应的形成。即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所形成的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将有力促进县域差异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及深化。有助于提高县域知名度。随着县域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的持续深入及相关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对产业所在县域知名度的提升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县域知名度的提高,对其他产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
4、作用,其中较为直接的即如文旅食宿行业等,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与积极作为。同时,县域知名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一方面能够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其他产业或地方基础设施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当地综合实力。有助于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及相关一二三产业得到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对于县域经济的一个最直接影响即是有助于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具体来看,一是随着特色农业相关产业规模的扩大及相关主体经营效益的提升,能够切实推动各类税费缴纳数量的增加,从而直接增加县域财政收入。二是随着特色农业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地方就业,并拉动当地如房
5、地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从而间接增加县域财政收入。有助于其他农产品品牌培育。从实际来看,县域农业产业并不单一,往往由多种农产品所构成。当成功打造出一个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并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时,会形成对该县一定的品牌认知,在此基础上则有助于打造其他县域特色农业产业。一是可将单一品类的品牌效应扩展到其他也具备一定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品类上,形成新的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可将单一品类的品牌效应扩展到某一大类,并形成该大对于在某种农产品生产方面同时具有优势自然资源的多个县域,可联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此时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宏观的地域作为产业品牌的地域承载,如川西陕南等。类的品牌效应。如当在某种特色水果上形成品
6、牌效应时,可以逐渐扩展到其他水果领域,形成县域特色水果品牌。三、县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来看,特色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着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撑不足、农产品品质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等方面的困境,亟需破解。品类同质化严重。如前文所述,我国幅员辽阔,多数县域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环境,因此会导致很多县域的农产品品类基本相同,即品类同质化严重。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多个县均以一种农产品作为本地特色农业产业进行打造,其影响即是在该品类上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品牌,消费群体
7、对于同一农产品品类面临着多个产业品牌,很难形成显著的品牌认知度及忠诚度,极大影响了品牌黏性的提升。此外,当多个县均围绕一种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时,理论上也会导致各种恶性竞争的出现。发展资金不足。特色农业产业的打造及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农户(生产主体)而言,需要一定的资金购置种子、化肥等农资,并且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能够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对于相关企业而言,需要大量资金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目标,且充足资金同样有助于抵抗经营风险。而目前在农业领域,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领域相关主体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商业银行所认同或接受的抵押标的,同时我国涉农担保相关措施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完
8、善,尚无法完全满足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人才及技术能力弱。在农业与技术结合不断深入的今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更是需要较强的人才及技术投入。如特色农业的育种、培植、生产,以及产业化运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但目前实际情况是,除了个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以外,绝大部分县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都相对较弱,尤其是涉农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更为突出。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导致特色农业产业研发的不足,进而对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产业发展重在特色。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
9、历史文化内涵、产品市场优势等,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因此,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必须立足县情,发挥优势,走生态化、高端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差异+协同发展。一是县域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寻找较其他地区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县域特色农业品类,并加以科学的鼓励、引导及支持,争取发展为本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对于已在某种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方面取得一定发展成效的县域,可以与其他合适的县域围绕产业链形成产业联动,如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其他县域承担一定的后期加工、物流储运等功能。三是对于在某种农产品生产方面同时具有优势自然资源的多个县域,可联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此时可以选择
10、一个相对宏观的地域作为产业品牌的地域承载,如“川西陕南等。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一是县域政府部门应牵头与各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积极沟通协商,并通过政府信用背书,向商业银行等争取更多更优惠的信贷支持。二是省或地市级政府部门应鼓励本级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对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的支持,并组织各方共同探索制定符合目标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特点的差异化信贷产品。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应继续积极推动国有涉农担保机构的发展及相关功能的进一步深化,通过为相关涉农主体提供强有力的担保,切实缓解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一是通过县域政府部门与地方(包括省、市级)相关专业院校开展战略
11、合作,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制的人才培养并提供较为固定的就业渠道。二是通过设立专门的津补贴、研发经费支持、科研成果奖励,或在住房、教育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切实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与上市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经历了多次经济改制,多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国有企业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重组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国借鉴了国外一些企业重组的经验,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了完善,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提供了指导,也加速了国有企业的上市速度。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结果来看,西方
12、国家经济重组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经济体系,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一、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与重组对于上市的意义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现实情况来看,其在本质上对上市的意义重大,下文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下,国有企业过去依靠高投入、铺新摊子的方式就会被取代,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会逐渐转变为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个大目标下,我国国有企业非常重视资产重组的问题。通过资产重组,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资产作用的发挥为基础,实现了资产重组,才可以将负效益变为正效益,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消耗,并将国有企业现有的
13、资产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资产重组切入,对资产存量结构进行重组,还有助于资产增量的合理化,并推进整个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有助于社会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经济投入,还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并且效果显著。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投入自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各方面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还有待提高,做好国有企业资产增产保值增值工作,有助于国民经济根本与基础的夯实。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国有企业
14、资产效率就会随之下降,也会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盘活存量,盘活存量之后,才能够加速企业运行,使企业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从企业内部开始,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中越来越多的资产重组延伸到了企业外部。资产重组一旦涉及企业外部,就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产权重组。基于此,资产重组可以理解为是产权重组的开始。一旦发生了产权重组,相关制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企业资产重组必然会将企业推到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不单如此,资产重组还会改变企业组织结构与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改制。针对国有企业来说,进行改制或者改组,就意味着建立了现代制度,这对于国
15、有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进行改制和改组也十分紧迫,资产重组不仅会涉及很多国有大型企业,也涉及很多中小型企业,通过这样的改革,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向纵向、横向发展,资产重组要将国有企业作为核心进行,也可以理解为资产重组的主体就是我国国有企业。二、国有企业上市前的改制重组模式国有企业在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由于条件、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自然重组的方式也不同,上文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在企业上市方面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现结合上文对改制重组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整体改组模式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步入了整改重组的阶段,并且是以整体改组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在我国国有企业早期整改重组
16、时得到了应用,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如下:企业经营性资产相对较少,并且具有良好的整体经济收益。企业资产关系要简单、明晰,并且业务不应该过于复杂,业务要单一化。企业的社会负担比较轻,并且企业内部人员精练、简单。这种重组模式非常容易实行,在我国比较早的国有企业改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模式应用之后暴露了一些弊端。企业中有很多非经营性资产,这样一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就会降低,盈利就会减少,一些企业也失去了配股的资格,不能在证券市场进行资金募捐。原有企业内部会进入股份公司,一部分企业并不能进行完全的机制转换,原有内部组织依旧在运行,很多企业只是换了招牌,因此,很多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不好,甚至出现了亏损,因此,现阶段采用这种重组模式的企业比较少了。分立模式分立模式也是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制重组中应用的一种模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