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引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引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调研报告根据年度协商计划和市政协重点议题安排,7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调研小组,对我市“引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全市人才工作面上情况,并先后赴XX港、数智产业园、中节能产业园等园区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人才引聚中存在困难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婕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一、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市紧扣增量跃升、平台突破、服务升级三大重点,全力打造“诸才云集”人才高地。2021年全年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相关部门人才计划人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等多项指标位居绍兴第一。(一)突出量质并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是海外人才扩量引进,实施诸才云集伙伴计
2、划,高规格举办人才赛事活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率超70%o二是青年人才加快聚集,迭代开行招才引智“人才专列,与全国50所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与清华、浙大等共建社会实践基地,2021年新引进大学生3、2万人。三是本土人才重点培育,梯队化培养新时代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5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157人,2021年新增省级名师名医名家18人,入选绍兴名士之乡特支计划人才21人。(二)突出产才融合,各类平台升级发展。一是产业平台致力做强,G60创新港、海归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吸引人才创新创业,“XX岛一XX港创新园成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
3、示范基地。二是科创平台推进做实,浣江实验室正式签约,中俄(XX)国际实验室即将落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增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新增21家。三是服务平台聚焦做优,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运营,组织长三角知名人力资源机构XX行活动,常态化举办线下招聘会,提升人才配置效率。(三)突出服务实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人才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出台4、O版人才新政,探索以人才竞争力指数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近两年已兑现政策资金3、14亿。二是金融有效供给不断增强,打造人才项目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基金两年已累计投资人
4、才项目5100万元。探索“投贷联动”“银担合作”模式,累计为人才企业提供贷款5、2亿。三是人才服务生态更加优化,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人才码激活量绍兴第一,人才政策网上兑现率达100%。办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坚持人才“绿卡”制度,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等难题。二、存在问题(一)引聚力有待增强。人才引聚不够精准。我市正处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阶段,加之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在引才机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引聚“适配度”不高。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全面。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的工作机制尚在探索优化阶段,企业引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引才留才长效机制、创新
5、创业平台搭建方面作用不够明显。激励政策有待完善。多渠道引才激励手段不够丰富,层次不够分明,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是企业高管个人激励政策等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二)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平台承载力不够大。缺乏像XX未来科技城、XX材料所等先进性、标志性平台,已有的平台人才承载力、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不强。平台协同性不够强。我市各类平台与细分产业、产业上下游的匹配还不够精准,与各类基金、专业机构的匹配还不够深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全,市场化人才中介服务、技术成果转让信息服务等配套分散、各自为政。(三)服务水平有待升级。数智服务保障仍需加强。回应人才关切、优化人才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精准
6、性、专业性仍需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还不够高。要素保障水平有待提升。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产业基金配套政策还需完善,市级平台仅开发委有产业基金使用先例。人才项目经济配套尚不完善,如科技城意向落地项目所需的土地和厂房短期内难以兑现,缺乏商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以及缺少适合高层次人才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三、意见建议(一)做大人才蓄水池。紧扣产业精准引才。摸清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靶向发力,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需求“双向对接”;突出服务产业、聚力落地的导向,办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优质人才项目落地;打造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相匹配的产业,形成以人才兴
7、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的良性互动效应。多措并举培育工匠。继续实施“新时代XX工匠培育工程”,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创业培训“马兰花”等行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竞赛、企业岗位练兵活动,扩大高技能人才基数。完善政策助力聚才。在全面评估现有政策兑现落实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滨江、余杭、XX等先进县(市、区)相关政策,不断充实人才新政4、O版本内涵,送好,共性+个性,政策大礼包,做到精准滴灌、精准直达。(二)打造平台强磁场。重点打造四类平台:一是产业平台,对照标志性平台,提高平台建设规范,高质量地推进以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为主的创新产业平台建设;二是飞地平台,重点聚焦海归
8、小镇建设,继续推动XX岛一XX港创新园、中韩科创中心项目入驻,强化飞地顶层设计,创新发展飞地群岛运营模式,实现资源要素互通共享,提升运营实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双向人才飞地;三是校地合作平台,加强与大院名所的对接合作,引进落地具有牵引力、影响力的校地合作平台,持续推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各类技术中心建设;四是产才融合平台,统筹布局补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快高科技创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我市袜业、珍珠等传统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注重创投改革的深化,聚焦资源优势的转化,推动建设以创投、金融、资本市场高端人才为引领,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协
9、调发展为方向,集人才、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功能性+经营性”人才引聚平台,实现运作平台集中化,支撑起高层次人才引聚工作。(三)优化人才生态圈。重塑工作体系。完善以人才竞争力指数为导向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述职评议体系,强化人才落地率和贡献度评价;多渠道、高频次宣传推介人才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迭代金融服务。完善“政银保担投”五位一体科创金融机制,加大对初创期人才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深化人才企业上市培育服务;积极争取浙江省人才专项基金与XX市国有平台、专业投资机构等资源,设立人才科技项目专项基金,发挥产业基金对人才创业创新工作的前期支持。优化引才结构。除了加强科研、技能等人才的引进和储
10、备外,也要加大对国企平台、上市公司的高端全能人才、财务总监等的引进力度,提升平台融资能力、防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健全服务保障。推动“暖心小事”提质扩面,提供子女教育优先保障、医疗保健待遇落实、文体生活品质享受等提升人才获得感的暖心服务。后附新时代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和转型对策探究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减缓全球变暖,世界各国开始倡导绿色消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消费成为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国,绿色消费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
11、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有了较快发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推动绿色消费,我国发展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善。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重点消费领域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加强对绿色消费的科技与服务支撑,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的制度保障体系,健全绿色消费的激励体系政策。2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各个领域实践绿色生活方式的途径,实施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着力破解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全民推行
12、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绿色消费的内涵和意义绿色消费的内涵“绿色”一般包含节能和环保,代表着生命、健康和活力。绿色消费是指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在产品设计、生产、流通、使用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社会生态意识的体现,又是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产品绿色消费和服务绿色消费。产品绿色消费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上;服务绿色消费则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包括餐饮、住宿、家居等方面。从整体来看,绿色消费涉及多个领域,是一种政策导向,还是一种生活和消费理念。绿色消费的意义
13、绿色消费对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绿色消费有助于促成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持续消费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绿色消费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绿色消费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演进。绿色消费是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
14、境效益的重要途径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既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又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技术,采用绿色原材料,设计绿色产品,并积极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麦当劳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倡导“厨房革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食品、绿色原料和能源;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倡导“环保”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坚持“安全第一”“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等理念。绿色消费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
15、重要标准绿色消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文明的理解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绿色消费反映了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在向自然索取,因此只有当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重视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生态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绿色消费也正是适应人们对生态文明追求的一种理性消费行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念,有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和发达国家的经验18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
16、财富极大地丰富,其消费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大量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其后果就是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其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弊端逐渐显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1987年,英国学者ElkingtOn等提出绿色消费理念,之后又出现了“可持续消费”和“低碳消费”等概念,其宗旨可用“5R”原则概括: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re党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反复使用、多次使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大自然,万物共存(ReSCUe)。1997年,国际消费者联盟开展了以“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绿色环保活动,绿色消费理念逐渐走进人们心中,绿色消费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绿色消费的经验如下。制定绿色消费法律法规不少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