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在嘉善县蒋村村的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乡村振兴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在嘉善县蒋村村的调研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乡村振兴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一一在嘉善县蒋村村的调研与思考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有关部署,我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常下基层,进村入户,并以嘉善县天凝镇蒋村村为典型,深入调研,“解剖麻雀”,先后3次到该村与村干部交流探讨,又与群众面对面谈心,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的想法和群众的愿望,也更好地梳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一、蒋村村基本情况蒋村村位于嘉善县天凝镇的西北部,距离县城约40分钟车程,距离集镇约10分钟车程,村域面积不大,是全县仅有的几个从未合并过的村之一,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1351人,耕地面积1384亩。蒋村村是目前天凝镇集体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村,近年来,通过
2、积极参与强村项目、争取政策性实事项目和一些服务性项目等,村集体经济有了较大改观。20xx年村经常性收入80.8万元,较2012年的11、97万元增长了575%;农业总产值313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0828元,分别较2012年的1830万元和16216元增长了71、2%和90.遥。该村曾获省级卫生村、省级气象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xx年,蒋村村北蒋浜成功创建省级A级景区村庄。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实地调研,我也了解到该村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补齐的短板。一是农业需要提质。蒋村村是纯传统农业村,由于地势比较低,农业方面主要以种植水稻、莲藕为主,少
3、部分农民利用大棚设施种植葡萄。总体上,蒋村村的农业种植存在集中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附加值不高以及少数农田有抛荒现象等问题。20xx年,全村农业亩均产值9200多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尚须落实。目前,蒋村村农民的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农民主要是依靠务工收入,还有少部分农民是通过个体经营收入、田亩租金收入等,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渠道和办法不多。如何引导推动农民多元化增收,特别是在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显得刻不容缓。同时,作为一个村集体,如何在强村项目基础上,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三是农村环境仍待改善。尽管近年来通过环境整治、美
4、丽乡村建设,蒋村村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但从走访调研来看,仍然存在“点上出彩与面上不平衡”“主干道干净美化与房前屋后有卫生死角”等问题,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长效管理方面,仍然更多地依靠村干部的亲力亲为,在机制设计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探索。四是乡村有效治理有待加强。蒋村村地理位置与城镇有一定的距离,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相对滞后,如在住房方面,村里绝大部分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建的砖混房,住房环境和条件参差不齐,显得比较杂乱。在文明程度方面,蒋村村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现有留守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不强,在乡村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参与意识不强、认识不够。三、对策和建议根据基层调研和嘉善实际
5、,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以农田整治流转为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抓好“地、人、钱”三大要素,其中土地是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大农田集中流转的力度,尝试让各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此为依托,鼓励农户变个人私下流转土地为统一委托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通过市场化手段把土地配置给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大户,还可以让本地退出工业的资本来参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可以探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
6、治,创新推进“标准田”“标准地”等模式,构建农田农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美丽的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格局。同时,还要抓好农村“双招双引”工作,千方百计引导各类资本和人才涌向农业农村。第二,以农房改造集聚为重点,促进农民市民化。嘉善农村还有较多的房屋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农民对农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十分强烈,政府就要顺应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在交通相对便利、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完善的集镇上建设中心集聚点,让大多数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城镇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建设等改革成果也要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集聚带来的便利。针对基层反映的城乡一体新社区
7、双重属性和居民双重身份的问题,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权益。第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宜居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生态美起来、让乡风好起来。在生态环境方面,嘉善县前几年下了大力气,成效也很明显,广大群众对开展环境治理积极性也很高,像姚庄镇横港村的“党群联动、户比互评”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下一步我们要乘势而上,持之以恒地把治水治气、拆违治危、垃圾分类处置、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等工作抓紧抓实,从而彻底消除农村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在人文环境方面,嘉善已经有“善文化”的良好基础,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乡贤
8、的有益作用,打造“善文化”升级版,力求“满城荡漾善文化”。第四,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的,促进生活品质化。农民增收难,难就难在长期以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低,难就难在传统种植面积大、产出低。要破解这些难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障和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同时必须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对于困难群众,既要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要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变“输血型救助”为“造血型帮扶”,不断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五,以城
9、镇整治建设为核心,促进节点功能化。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抓好城镇整治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姚庄的小城镇建设和桃源新邨建设经验都是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财富,小城镇和中心集聚点就是要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高标准配置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地区,引导产业与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同时,巧克力甜蜜小镇、归谷智造小镇等特色小镇也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努力让农民有更加体面的生活、更加优质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关于公安科技人才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当前科技人才现状公安科技人才主要是指在公安机
10、关从事科技信息化及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目前,市局公安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或电子类相关专业。市局XXX多名警察中,有专业背景的约XX余名,不足1/10,且存在以下特点: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龄偏高,绝大部分年龄阶层介于3550岁之间;学历水平适中,大部分为本科毕业。二、问题及原因XX市公安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人才的分配方式、交流模式、培训工作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人才的分配方式过于粗放。为了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市局每年都会向军转干人员中择优选择具有技术背景的干部,然后按照各业务部门提出的岗位需求进行统一分配。随着公安信息化纵
11、深发展,公安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体现出跨警种、系统化的特点,公安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呈现出普及化、智能化的特点,再沿袭旧有的人才分配方式,一方面是造成专业人才的高消费,使专业人才长期从事简单的信息化应用操作工作;另一方面是导致信息化规划建设等专职岗位人员严重不足。因此,按类型分配使用信息化人才模式势在必行,规划建设人才队伍主要从专业人才中开源,而应用人才队伍应主要从非专业人才中挖潜。从这两年的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活动的评选结果来看,非专业人才创建的获奖项目占最大多数,这都充分说明了从非专业人员中内部挖潜是切实可行的,也为科技人才按需精细化分配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二是人才的交流模式较为单一。公安
12、科技技术只有和实战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而市局机关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既懂技术、又懂实战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技人才缺乏科学的,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模式。一方面,技术部门的民警由于专业性较强,往往被固定在数据库、网络、硬件运维、系统研发等专业岗位,鲜有到其他实战部门工作锻炼的机会,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对公安“打防管控”工作不熟悉,需求不清晰,无法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实战部门的信息化应用人才鲜有调入到信息化技术部门,通过接触更专业的科技技术,将实战的需求和最新的技术资讯有机结合。以市局科信支队为例,近年虽有2名专业人才调到其他业务部门,但他们基本是通过提
13、拔晋升的,基本不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三是人才的培训工作尚不到位。随着公安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不断涌现,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老化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局对科技人才的技能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长效的、可持续的、个性化的培训体系,一是培训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培训只是针对某个信息化应用系统、某个建设任务开展的,没有达到通过培训工作,实现有计划地提高信息化人才综合技能素质的目标。二是培训的目标群体不稳定。市局各部门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也时有变化,不利于信息化人才技能的不间断提升。三是培训的层级体系尚需完善。目前,市局的培训形式,基本上
14、还是采取专项培训,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方式,没有根据信息化人才的技能水平的不同层次进行,造成一部分吃不饱,另一部分又不够吃的现象。四是培训的内容有待丰富。从前期的培训内容来看,绝大部分还是基础性培训,特别是有深度、技术含量高的培训极度缺乏。四是人才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今年来,市公安机关开展的基层技术革新比武等活动,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表现突出的信息化人才进行激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是如何完善信息化人才政治待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由于公务员体制的特殊性,提拔晋升的名额有限,导致信息化人才实现政治待遇方面的出路不多,导致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
15、重影响,高精尖技术人才极度缺乏。三、加强我市公安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在科技兴警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市公安机关必须树立人才战略先导的理念,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一整套聚智凝力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实现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建立系统性培训机制,促进人才的素质提升。在单纯通过招警方式无法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只有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培训进行内部挖潜来缓解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的范围和目标、任务,系统化地把
16、培训工作纳入教育训练工作的整体范畴。一是抓好新警培训。对新招收的新警、转岗到技术部门的民警,不分专业,统一进行任前信息化应用的强化培训,使所有新警都具备初级信息化应用和维护水平,能够胜任实战部门的信息化的日常需求,夯实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层。二是扩大师资力量。在现有内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展高层次、高水准的培训,有意识地培养我市公安信息化的精英领军人才。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目前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对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措施,主要着力点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科学的激励机制,必须包含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措施。如果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跟进,将导致信息化人才过早考虑转出专业领域,难以潜心科技信息化技术工作。因此,要有效延长信息化人才的技术生命力,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建议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予以政策倾斜,一方面对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信息化人才要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另一方面,许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