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5301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因此引起诸多教师的种种困惑: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普遍怕学、厌学现象严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焦虑呢?而当一系列的学生心理问题呈现的时候,当继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以来数条鲜活的生命骤然消失引起的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后期措施上,而

2、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忽视了我们学生的学习生存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

3、。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4、本课题的研究更能在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5、本课题是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6、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

4、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支撑性理论1、健康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宣言指出,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缺陷。”阿拉木图宣言”是目前普遍认为上匕较科学的关于健康的界说。健康是一项人的基本权利,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目标。2、心理教育辞海中,对心理教育做如下解释:”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有学者认

5、为,心理教育亦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中小学心理教育主要指学校心理教育,但也不能脱离社会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学校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者是指教育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个性和谐发展,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等,这就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

6、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的基础和中介,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上来,这对中国教育来说,应该是深刻的改革。5、渗透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一再提倡把渗透性学习与系统性学习结合起来06、支撑性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的模式四、研究问题与内容研究问题(1)挖掘与处理各学科教材的心理素质内容,结合各学科自身

7、特点进行学科渗透。(2)将心理素质训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3)综合各学科渗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形成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内容主要探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具体包括:(1)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相互结合,深入探讨知识掌握与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2)心理素质教育渗透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的对策研究,探讨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应与发展并重的,知识掌握与心理素质发展相结合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3)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

8、环境。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的影响。五、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析:(1)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教学。(3)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教师目标:(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心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2)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浮心理健康渗透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去。(3)总结、筛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各科教学的优秀个案。(4)力争给教师提供切实可

9、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各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5)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学生目标:(1)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2)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六、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初中确定为()个实验校,每个学校确定不同学科的教师()人。小学确定()个实验

10、校,每个学校确定不同学科的教师()人。七、研究方法与途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心理测量法、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等方法。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学校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3、心理测量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来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被试的

11、各种特征。利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以确定其心理发展状况。4、个案调查法:对一些典型学生进行重点追踪研究,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孤僻的学生,有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等。以确定学科渗透对这些学生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对他们实施有效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独特方法和策略。5.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此课题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研究途径:(1)采用借鉴愉快教育、情境教学、协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解放出来:(2)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例如指

12、导自学式,提问一讨论式,弓I导一探究式,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解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学生自学,生生互动,有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3)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渗透点,并考虑哪个环节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去训练。心理训练应以知识为中介,构建心理素质内容、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的三维坐标。(4)及时写出教后记,教后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经验总结)八、研究步骤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9.3)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有以下方面:1、现代教学思想(1)树立教师心目中的主体

13、性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2)使教师树立广义的知识观。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有广义的知识和狭义的知识之分。狭义的知识是指知识的贮存和提取,即陈述性知识,我们现在的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就是评价学生的狭义知识。广义的知识观还包括知识的应用,即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使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义的知识观要求教师不仅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3)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

14、观。传统的教学实践往往只重视对人的知识、智力、道德等单一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人格的整体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切实地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2、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实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教育技能,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们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实验教师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

15、健康的基础理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等,力争使每个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技能,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做至U:(1)热爱学生,无条件完全接纳学生;(2)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理解学生;(3)学会移情思考、处理学生的问题3、基本技能(1)了解学生的技能。不了解学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才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分析、个别谈话等。在实验前

16、,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向实验教师介绍经验、传经送宝,同时要组织任同一班级课的教师互相交流对实验学生的印象,以求达到共识,只有当全体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使教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信念,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同一目标。(2)创造性地教学设计技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于课堂教学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情感。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我们准备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并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教学设计竞赛等集体教研活动,以求互相学习,取长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