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静老师《跟课文学写作》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曹静老师《跟课文学写作》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读曹静老师跟课文学写作有感跟课文学写作这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跟着百草园 的词语会说话,第二辑“群”生彩凤双飞翼,一辑是单篇, 一辑是群文。而每一篇内容又由教材、篇目、写作知识的表 格;教师解读;文题展示;习作示例和课评组成。每一篇都 是理论充足,内容丰富,示例鲜活,曹静老师就像在用一双 巧手,编织着作文教学的锦绣。一、紧贴教材,聚焦写作,理论实践巧结合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确实是这样,关 键是教师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呢?其实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 “跟着课文学写作”的指导用书,它们要么只有学生作文, 要么只有老师指导,还有的把课文割裂开来。曹老师并没有 简单的这样做,她的每一节课都设置了写
2、作知识表格,让人 一眼明了本堂课的内容以及理论依据。接着是一堂课的教师 解读,体现了老师深入的思考和用心的研究,这里还经常引 用名人名言,以及新课标的内容,体现了本节课的理论依据 和支撑。如为了说明教学科学性而不是随意性,曹老师经常在教 师解读或教学缘起里引用名言或者新课标,如在跟台阶 学数词传神中曹老师引用沈建华在数词的形象性及其修 辞功能中的语言来证明数词也有生命和情感。还有在跟 列夫托尔斯泰学比喻传神中教师解读环节引用课标对 修辞手法的要求来体现比喻的重要性等等。这些让每一篇教 学设计有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让我们看到曹老师研究的 理论性和科学性。曹老师每一堂课都有理论支撑并不代表晦涩难
3、懂,相反 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几乎对每一 篇课文都熟悉,但在曹老师的书里,每一篇课文又都焕发出 不一样的光彩。但曹老师并没有故弄玄虚,却是特别注重课 堂实践。如每一节课后都有紧跟着一节学生写作课,甚至课 堂里还有练笔的小片段,如跟“百草园”学妙语连珠就 是如此。不仅这样,曹老师还根据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点 评,这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和影响,对习作的一次指导和 鼓励。如在跟土地的誓言学写“乡情”中,曹老师对一位 梅诗涵同学写的乡情这样点评:小作者开篇和结尾,都 用“她”来亲切地称呼故乡,感情浓厚,一字彰显全文 既有直接抒情,又借童年趣事来间接抒情,读起来兴味盎然。 这样的评
4、语,同学读来也肯定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曹老师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教学实录还是学生的习作 点评无疑不是在实践,一本书就是又一节节课堆起来的。二、深入浅出,独僻蹊径,精准找出写作点曹老师仿佛具有慧眼,一眼就能看出教材的写作点,利 用写作点组织教学。如跟“百草园”学妙语连珠,曹老师 撷取这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先让学生小试牛刀学写片 段,接着让学生运用一节课所学写一篇文章,也都写的精彩 纷呈,由此可见无论教学的选点还是课文的选材都要精准。还有在跟土地的誓言学写“乡情”中,教师采用改 编课文的方式,先把课文改编成诗歌,还安排了领读、齐读 等,让学生通过这样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中隐藏的乡情 和强烈的爱
5、国情感。这也为下文写乡情文章作了情感的蓄势 和铺垫。还有在课文台阶中就单个选点两次,如跟台阶 学写“坐”和跟台阶学数词传神,这样的选点不可 谓不新颖,不可谓不聚焦,不可谓不科学,不可谓不独具匠 心。但是曹老师不没有满足单篇课文的教学,她冲破了单篇 的藩篱,开始了课文整合中选点写作的创新之举。如跟春和雨的四季学写“雨”,由于两篇文 章中都有关于雨的描写,那就从两篇文章中求同比异,带领 学生在雨的描写和绘制中穿梭往返,美不胜收,学生也在学 习中收获颇多,其实从学生后面的习作质量就可以窥见教师 课堂的解读、选点和掌控能力。三、朴实无华,字字珠矶,处处彰显美文感。曹老师的这本跟课文学写作这本书可以称作
6、写作的 参考书,论证充分,案例真实,但作者的语言也无疑是一大 特色。如“运用动词往往讲究连续使用,连续使用动词的妙处, 在于可以把短时甚至瞬时的动作过程延长并细化,这样细细 品味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句式不失专业,又感觉 读来亲切可感,这也是曹老师不断实践和锤炼的结果。再如“我们再来审视这些写人的活动的句子,会惊奇地 发现,这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最近的文字。借助这些句子, 就可以撬动学生头脑中那些封存已久的经验,让这些经验也 出来享受明媚的春光”。还有“在写人记事时,不妨尝试一下蓄势陡转法, 用心琢磨,这样文章便会如飞瀑一样跌宕奔腾,气势横生, 更有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就像春风拂面般温柔 多情,又如泉水击石般泠泠作响,真让人手不释卷呐。这让我想到了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郦道元的水经注也因语言优美 而流传至今。都说“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 挑一”,其实书籍也是如此,曹静老师的这本书也是既有皮囊 又有灵魂,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