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8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T生命体征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体温Temperature脉搏脉搏pulse呼吸呼吸respiration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PBPR生命体征生命体征(vital signs)(vital signs)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p第一节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的评估与护理p第二节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的评估与护理p第三节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血压的评估与护理p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呼吸的评估与护理4第一节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的评估与护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
2、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掌握掌握:1 1、体温的概念及评估、体温的概念及评估 2 2、几种常见热型的概念、几种常见热型的概念 3 3、体温过高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 4 4、测量体温的操作要点、测量体温的操作要点熟悉:熟悉:1 1、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1 1、体温的形成、体温的形成 2 2、产热与散热的过程产热与散热的过程相相 关关 知知 识识 体温体温(temperature)p体表温度(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shell temperature):机体):机体表层表层部分的温度,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部分
3、的温度,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部位的温度。肉等部位的温度。p体核温度(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core temperature):机体):机体核心核心部分的温度,主要指心、脑、肺、腹腔脏器部分的温度,主要指心、脑、肺、腹腔脏器的温度。的温度。体温(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但不易测量,临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处温均温度。但不易测量,临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处温度代表。度代表。(一)体温的形成:(一)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而产生糖、脂肪、蛋白质糖、脂肪、蛋
4、白质o2氧化氧化COCO2 2,水水含氮产物含氮产物释放释放能能量量化学能化学能ATP转化转化能量能量利用利用肌肉收缩肌肉收缩神经兴奋神经兴奋消化吸收消化吸收腺体分泌腺体分泌合成生长合成生长其它其它50%热能热能维持体温维持体温50%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情况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情况 产热量产热量组织、器官组织、器官 占体重占体重%安静状态安静状态 运动或劳动运动或劳动 脑脑 2.5 16 3内脏内脏 34 56 22骨骼肌骨骼肌 40 18 73其他其他 23.5 10 2(二)产热与散热(二)产热与散热产热产热(heat p
5、roduction)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基础代谢活动基础代谢活动 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一般环境温度一般环境温度下下寒冷环境下寒冷环境下(二)产热与散热(二)产热与散热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产热产热(heat production):化学方式化学方式散热散热(heat loss):物理方式物理方式 散热途径:散热途径:皮肤(占皮肤(占90%)呼出气体、排泄物占少部分呼出气体、排泄物占少部分 散热方式:散热方式:辐射辐射(radiation)(60%)传导传导(con
6、duction)对流对流(convection)蒸发蒸发(evaporation):不感蒸发、发汗:不感蒸发、发汗当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皮肤温时,蒸发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温时,蒸发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二)产热与散热(二)产热与散热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自主性调节(自主性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通过对产热和散热过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通过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调节,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程进行调节,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通过通过温度温度感受器感受器及及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调节。行
7、为性调节(行为性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而调节产热和散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而调节产热和散热的方式热的方式。(三)体温的调节(三)体温的调节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1.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腹腔内脏等。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腹腔内脏等。游离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冷、热感受器)(冷、热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脊髓、延髓、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中枢温度感受器:脊髓、延髓、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 热敏热敏N元:局部脑温元:局部脑温放电频率放
8、电频率 冷敏冷敏N元元:局部脑温局部脑温放电频率放电频率(三)体温的调节(三)体温的调节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2.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thermotaxic center)实验证明: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的实验证明: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的PO/AH 产热器官产热器官(骨骼肌、内脏等)骨骼肌、内脏等)体温体温基本中枢在下丘脑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PO/AH 散热器官(汗腺、皮肤血管)散热器官(汗腺、皮肤血管)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三)体温的调节(三)体温的调节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3.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定点学说(
9、set-point theory):调定点调定点(set-point):热敏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水平决定位于:热敏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水平决定位于PO/AH,正常情况下,调定点值设定约为,正常情况下,调定点值设定约为37,偏离,偏离0.1时,引起热、冷时,引起热、冷敏神经元放电改变敏神经元放电改变例如:例如:37热敏神经元放电热敏神经元放电散热散热体温不致过高体温不致过高 产热产热 37或口温或口温37.3,一昼夜温差,一昼夜温差1即称为发热即称为发热低热低热中等热中等热 高热高热 超高热超高热L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L 高达高达43极少存活极少存活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
10、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临床分级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产热产热散热散热骤升:骤升:见于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见于伤寒等渐升:见于伤寒等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发热过程发热过程产热产热=散热散热(热)(热)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软弱无力。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发热过程发热过程 散热散热产产热
11、(汗)热(汗)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发热过程发热过程25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热型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为热型。稽留热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体温持续在39394040,达数天或数周达数天或数周,2424h h波动范波动范围不超过围不超过11。见于肺炎球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菌性肺炎、伤寒等。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
12、(一)体温过高-热型热型(constant feverconstant fever)驰张热驰张热 体温在体温在3939以上以上,2424小时内温差达小时内温差达11以上以上,体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化脓性疾病(remittent fever)(remittent fever)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热型热型间歇热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体温骤然升高至3939以上,持续数小时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13、间歇,又反复发作,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出现见于疟疾见于疟疾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热型热型(intermittent fever)(intermittent fever)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则,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性发热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热型热型(irregular fever)(irregular fever)病人李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病人李某,发热一周
14、,体温持续在39-4039-40,拟,拟诊发热待查于上午诊发热待查于上午8 8时入院。测时入院。测T39.8 T39.8,P110P110次次/min/min,R28R28次次/min/min,BP135/90mmHgBP135/90mmHg,神志清楚,面色,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上午上午8 8:20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 38.9,大量,大量出汗,口干,下午出汗,口干,下午2 2:0000体温升至体温升至39.7 39.7。请问:请问:1.1.李某发热呈何热型?李某发热呈何热型?
15、2.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入院时的发热程度?3.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护理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护理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护理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护理护理38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一)体温过高-护理护理称为称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hypothermia)(hyp
16、othermia)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低(一)体温过低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轻度:轻度:3232.1.13535 中度:中度:30303232 重度:重度:30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致死温度:23232525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低(一)体温过低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低护理(一)体温过低护理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 口表口表 肛表肛表 腋表腋表1.1.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2.2.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3.3.可弃式体温计可弃式体温计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4.4.其他其他前额体温计前额体温计报警体温计报警体温计远红外线测温仪远红外线测温仪奶嘴式电子体温计奶嘴式电子体温计 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1.1.消毒消毒目的:防止交叉感染目的:防止交叉感染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时间:体温计测量体 温后温后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常用常用消毒液:消毒液:75%75%乙醇(不适宜口表)、乙醇(不适宜口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