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的通知(民办函(2022)52号)、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推进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协同及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试点的通知、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确定首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县(市、区)名单的通知要求,建立地名工作长效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和加强党对地名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区划地名工作的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规范地名管理,深化地名
2、服务,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扎实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探索总结创新经验和成功案例,助力我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二、总体目标坚持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提升历史地名保护力度,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充分发挥地名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推进我县地名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构建系统、科学、高效的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到2023年,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地名文化和地名服务成果,进一步完善全县地名文化和地名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三、工作举措整合现有成果,聚焦省级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省级首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民政部“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
3、3项试点,创建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地名文化特色,推动我县地名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健全制度,强化地名服务纵深管理1.健全地名管理体制机制。完成县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更新,规范全县地名管理行为。落实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公布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质量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制定县20222030地名规划。健全县门牌管理制度,提升门牌管理水平,地名标志设置率保持95%以上。建立健全地名巡检制度,对全县的地名标志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2 .加强地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在地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地名协会、县地名命名咨询组,完
4、善地名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库资源与特长,科学推进地名文化发展。健全镇(街道)地名专家服务团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文化需求,培育地名专家队伍不少于3支,专家人员不少于30名。强化网格服务管理,切实履行网格员在地名地址动态管理工作中的职责。3 .依规开展地名管理工作。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审慎开展地名更名工作。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对“有地无名”的进行命名,对新批地名蕴含文化内涵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不规范地名的产生。做好行业内标准地名的使用,确保在地名标志、广播、电视、广告、证件、地图等范围内均使用标准地名。对“有名无标”的设置地名标志,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完成通航河流、山、丘陵
5、、自然村、道路等标志牌设置工作。(二)规范标准,推进地名文化体系建设1 .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加强全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县文物古迹等地名的确认及相关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地名文化保护研讨,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健全地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地名档案管理。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并设碑工作,积极参与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等评选,培育争创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2个以上,总数达到5个以上。2 .丰富地名文化场景。积极组织社会团体、地名爱好者等参与地名文化服务,每年召开地名学术会不少于4次,完成地名文化调研课题1个。举办“地名大会”,推进乡村地名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2个千年县城地名文化馆,
6、打造地名文化村3个,设置地名书架10个,实现“村村有村史、镇镇有镇志”。3 .弘扬地名文化成果。结合村规民约、乡土风情,创作地名文化歌曲,拍摄微电影,发布微视频,开展诗歌编撰,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出版地名书籍,每年出版地名文化书籍2本以上,在国家级媒体发表地名文章5篇以上,开启“地名情故乡忆”系列宣传。通过讲座、展览、开设特色课程等形式,开展校园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根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三)搭建平台,促进数字地名精准服务1 .升级地址地名应用。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提升地名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地名地址库,打造乡村治理数字化基座,服务智慧城市和乡村一张图建设。建立地
7、名地址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名地址鲜活有效。凭借地名地址库精准化地图,通过精准化定位,牢固树立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前哨站”的突出作用。2 .优化数字门牌服务。以数字门牌为载体,打通“浙里办”通道,打造“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系统。整合民政内部资源、县级其他资源,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村社治理等服务横向融入,将公安、医疗等群众日常最需要服务的热门应用归类纵向融入,实现数字门牌应用“内外”服务双循环,确保惠民业务一码通办。3 .拓展乡村振兴通道。结合“我”小程序,加大互联网乡村特色资源推广力度,开展“优品”等农产品宣传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地名文化建设机制,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地名 文化建设 乡村 服务 工作 实施 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