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的界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的界定标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的界定标准一、公司治理的定义:1 .狭义: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2 .广义: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债权人、供应商和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体或个人。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从而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是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
2、大化。二、公司治理的界定标准:为了更好地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公司治理问题。1.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依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差异,公司治理可以被划分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治理结构主要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团队及公司员工间权责利相互监督制衡的制度体系。显然,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仅靠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很难以解决公司治理的所有问题。因此,还需要超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外部治理机制监控公司的经营决策。治理机制主要指除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外的各项市场机制对公司多维度的监督与约束。包括限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公司并购和接管市场及公司
3、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等。此外,信用中介机构、政府、媒体舆论等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对公司进行监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有三大类,即权益机制、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3 .从权力制衡到科学决策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下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利配置问题。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及代理成本的存在,在利益不一致的委托人和代理人间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契约的完善、委托人的监督及对经理人的激励来降低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4 .公司治理能力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可被视作企业的两种重要资源,究其本源这两种资源只是公司治理能力的载体和构成
4、要素。这种能力与公司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治理工具、治理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地体现了公司的治理能力。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是可以模仿的,但其背后的治理能力是难以学习和替代的。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环境等因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并综合的形成了公司的治理能力系统。三、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典型特征,由此产生了治理问题,使公司治理成为现代企业所应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公司的第一个特征是股权结构的分散化,第二个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大多数的股份制企业是所谓的公众公司,它们在社会范围内募集资本,向全社会发行股票。股票所有者或者不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或者作为经营者参与公司的经营事务,但只拥有小部分本公司的股权。在这种条件下,股东利益目标就有可能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目标发生偏离,甚至冲突,而在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经营者损害股东权益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