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3508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开课分院(系部)适用专业材料工程技术课程代码1011504学时64先修课程硅酸盐热工基础后续课程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编制人审定人制(修)定日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新型建筑材料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属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工程造价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保管等方面的知识。2 .课程设计1)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本课程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研究性习题,辅助以学习态

2、度考核、阶段性考核、期末综合性考核等多种形式组合,阶段性考核和期末综合性考核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等形式,考核内容以应用为主,着力避免“死记硬背才能得高分”的局面出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构建“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教”。熟悉原材料的组成成分和性能;使学生掌握配料计算、工艺设备控制参数的意义及控制

3、手段和方法、正确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3)课程设计的目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要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3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控制过程方面的职业能力,设备工作原理

4、,熟练掌握工艺设备控制参数的意义及控制手段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为毕业后从事材料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按面向材料应用标准进行培养。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建筑材料种类、组成、性能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检验,为毕业后拓展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胜任一线岗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知道除水泥外更多的建筑材料,为日后在对口岗位上更快更好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并深挖本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

5、效的将学生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四、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总体目标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按面向材料应用标准进行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建筑材料种类、组成、性能及应用,熟练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检验,为毕业后拓展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胜任一线岗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2 .课程具体目标表1课程具体目标单项能力(或能力级别)教学方式、手段能力目标核心价值观专业能力1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2 .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保管等方面的知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社会能

6、力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1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克服困难的能力;4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真诚、友善、诚信的良好性格;具有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适应岗位需要和持续发展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方法能力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1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2 .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3 .能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

7、 .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本课程分为11个情境,分别为建筑材料的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石材和土料、木材、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下表2:表2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名称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参考学时情境1材性筑的建料质1 .建筑材料概述2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3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4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装饰性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类型、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和装饰性等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

8、豪感。引帛、生树立节能意识,确立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价值观。6情境2性材硬凝气胶料璃灰膏苦玻石石菱水LZ工14,了解、掌握常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6情境3水硬性胶凝材料1 .硅酸盐水泥2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3 .特性水泥4 .水泥的验收及保存了解、掌握常见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8情境4混凝土1 .混凝土的构成2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了解、掌握混凝土的构成、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2 .特别要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能用于

9、解决实际问题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8情境5建筑砂浆1 .砌筑砂浆2 .抹面砂浆3 .其他砂浆了解、掌握常见建筑砂浆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情境6墙体材料L砌墙砖2 .砌块3 .墙用板材了解、掌握常见墙体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6情境7石材和士料1 .天然石材2 .人造石材3 .土料了解、掌握常见石材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6情境8木材1 .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 .

10、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处理和保护了解、掌握常见木材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情境9功能材料1 .防水材料2 .保温隔热材料3 .吸声、隔声材料了解、掌握常见功能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6情境10合成高分子材料1 .建筑塑料2 .建筑涂料3 .胶黏剂了解、掌握常见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合计6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37.5%)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24六、教学实施建议1 .组织实施建议教学方

11、法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要注意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2 .课程考核评价建议教学评价须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学和实训工作的重要环节,课程评价要求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境界性;要求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3 .教学团队建议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1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4 .教学条件建议开发相关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特别要注重建立有关水泥生产工艺的实验室。按照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根据以上所分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段教学,只有学生在完成本任务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进行下一任务的学习。5 .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实训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案例的选取要科学,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七、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