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学习遵循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学习遵循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遵循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共七篇第一篇】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住了发展大势,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加快
2、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
3、率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
4、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做好金融工作,就要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5、,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就一定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成为首个着力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优化
6、资金供给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层层条分缕析、切中肯繁,为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科学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而是始终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平稳运行,推动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稳货币是稳预期的重要基础,实施好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较快、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居民对未来收入、企业对未来经
7、营、外资对经贸往来的预期也将更加稳定,有助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良性互动循环,进而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拿稳指挥棒,四两拨千斤。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时,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在“稳”的基础上,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创新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既是总结过往,
8、更是指明未来。要坚持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坚持经营主体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不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经济活动,充分发挥我国4000多家金融机构、上百万银行工作人员在获取市场信息、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在宏观层面把握好利率汇率,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人民期盼、社会需要的地方,避免金融资源跑偏、走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全面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金融系统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不断优化
9、金融生态,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提升金融供给的质效和可持续性,为金融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好的环境应是兼顾内外均衡的良性循环系统。要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一方面,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更要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满足
10、经济发展需要,也要维护好币值稳定,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把握住了这样的本质,一项项部署就有了温度,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将得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表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是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事业,是引导稳定社会预期的事业,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事业。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就是要把金融工作向实体经济稳定运行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以经济稳定增长增进百姓长期福祉。第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补短板,促进经济
11、转型升级,稳定和扩大就业。会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各国都在高科技开发应用上展开竞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将金融资源向创新、绿色、区域协调方向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切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目的是推动市场创新力量不断释放活力、发挥创造力,增强实体经济的韧性,稳定和扩大就业。将金融资源向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倾斜,我国经济运行才能更有后劲,更有国际竞争力。为此,要通过完善金融机构治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金
12、融体系支持创新发展的能力。第二,金融机构要将市场化竞争与“金融为民”理念统一起来,创造性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会议要求“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员,既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竞争,实现机构自身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也要遵循“金融为民”原则,以普惠金融服务千行百业。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基金公司,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中小机构,本质上都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要坚持公平定价、合理
13、收费,不能搞“垄断吃天下”。在加强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的大命题下,要完善监管,加强引导,防止金融机构自身制造风险,要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市场公平的功能,要进一步发挥其平衡作用。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优化金融市场体系,以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促进民生改善。会议要求“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这些要求体现了很强的民生导向。金融稳定不仅意味着市场波动小,还意味着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安全感强。利率、汇
14、率基本稳定和有序波动,资本市场定价机制透明高效,房地产市场良性运行,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此,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计于市场,优化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以深化改革实现结构优化调整,以完善监管促进市场稳健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这一要求既揭示了金融风险源头管控的重要性,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科学指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早”,这是因为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和隐蔽性、突发性等特征,如果防范化
15、解金融风险的动作缓慢甚至迟钝,金融领域的局部风险就会演变为经济系统的整体风险,金融风险也会随之演变为社会风险。到那个时候,再想化解金融风险的成本可能就不是成倍而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可见,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件事情上,一“早”能抵万金。从金融活动的本质看,想要提前识别和预判金融风险并非易事。一方面,相较于实体经济的“终端性”,金融活动的“中间性”更加明显,其风险的隐蔽性更强。对实体经济而言,判断其是否形成经济风险相对较为容易,因为实体经济直接面对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很容易从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消费者有没有钱去消费等现象提前预判和识别经济风险。相比之下,金融活动只是通过融资行为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活动
16、,并不受生产、消费等宏观行为变化的直接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风险的传播过程比实体经济风险的传播过程多了一层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提前预判金融风险的难度就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相较于实体经济的“单循环”特征,金融活动的“双循环”特征更加明显,同样增加了对其风险的及早识别难度。在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遵循“购产销”的单循环逻辑,“购产销”任何一个环节的梗阻或中断都会产生相应的经济风险,这就为提前和准确识别实体经济风险提供了参照系。相比之下,金融活动具有“双循环”属性,它既能深度参与实体经济的“购产销”循环,也可以脱离实体经济并在金融领域形成独立的资金借贷循环。在这种情形下,想要提前和准确识别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真正做到及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方位贯彻落实到金融体制建设的各个环节。针对金融业务的起点,精准识别金融业务究竟是属于“钱生钱”的资本主导型业务,还是“产生钱”的产业主导型业务,坚定不移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