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振兴中心组研讨发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发力,乡村才能实现振兴。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挥其乡村振兴资源性基础作用,应当分别发挥其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作用。推动产业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在乡村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些遗产是可以直接产业化的
2、,比如刺绣、蜡染、编织等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上,应当把这些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每个村寨都有,都实现产业化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各乡村应当选择自己村寨擅长的类型进行产业化,从而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两品,不宜过多,过多将因缺少特色、缺乏专业化而缺乏吸引力。黔东南拜控村、麻料村的专业化银饰制作,既为该村寨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其他乡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适用技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事业需要有人来干,更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干,乡村需要能够团结村民、带动村民、掌握适宜乡村产业发展技术技能的人才。农村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通过组织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展示活动,可使村民在集体交往交流中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培养掌握适宜技术技能的人才。乡村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产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熟练技术、技能。蜡染、刺绣、银饰制作、药剂煎制、编织等技术技能,都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练就的。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某些含有集体主义意识的文化,对培养有带头担当作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人既是物质性存在,更是精神性存在。精神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饭养身,歌养心”,少数民族这句俗话,表
4、明不少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一直是乡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文化活动已经逐渐向乡村扩散,如电视、电影、广播、流行歌曲等,但这些以城市生活为主题的现代文化活动,与乡村社会生活差距较大,难以为乡村人们所共鸣。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源自乡村、成长在乡村、繁荣在乡村,相当贴近乡村村民的生活、实际、心灵,容易为乡村所接受、喜欢。乡村非物质文化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需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名,其次政府要做好引导,村民要主动积极参与。生态习俗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历史洗礼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乡村,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方法。这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方法,多多少少都积淀在乡村非
5、物质文化遗产中。在乡村生态振兴实践中,可以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导甚至复活,使某些蕴含丰富生态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转化,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如,“树葬”,人一出生就要栽一棵树,人死后又栽一棵树;有些乡村的祭田活动,要求把田埃上的草割掉,扔在田里让它自行腐烂;有些乡村在举行祭河祭塘风俗时要放鱼、植树,等等。这些文化习俗尽管带有迷信的成分,但对乡村生态振兴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乡村振兴可以通过科学阐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意义,使其摆脱迷信束缚,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发掘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以尊长思想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某种程度上,乡村社会过去是一个自我稳定的社会。乡村社会过去能够保持自我稳定性,与族长、寨老等的维护团结有较大关系。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获得乡村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能够尊重传统、公正行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组织振兴,需要把各种力量团结起来,争取广大乡村村民的支持,让乡村组织更有凝聚力,更好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