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路探究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路探究与思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路探究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教育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0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首次对“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提出指导意见。思政课是大中小学的灵魂课程,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加强“党的领导”教育并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战略性价值。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这
2、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党的领导”教育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参考。一、“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探寻“党的领导”教育虽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早已有之,但从其融入深度来看,这还是第一次。增强“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深入探寻“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第一,做好“党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彰显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党的领导”教育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做好“党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党的领导”教育包含了党史学习教育、初心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不同内容,开展“党的
3、领导”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自觉认同党的全面领导并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现已开设的思政课涉及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和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其最本质的规定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并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后继人才。A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思政课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并加强“党的领导”教育,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服务好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和政治判断力强的后继人才。“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
4、也必须体现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教育必须贯穿到所有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之中。”可见,“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现了思政课最为本质的属性,彰显了用正确政治方向指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坚守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第二,“党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也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本要求。A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在我国,培养为国家作贡献的人才,或培养社会主
5、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又或培养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自觉认同和拥护党的领导的人才。所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聚焦“党的领导”教育,将“党的领导”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同时,党的领导的独特地位也决定了“党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党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党的领导的独
6、特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要把“党的领导”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自觉投身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见,“党的领导”教育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第三,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党的领导”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思政课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方面,“党的领导”教育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革命英雄事迹、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内容,具有
7、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因而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教育过程。这意味着“党的领导”教育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活动。这些特点和要求使得“党的领导”教育必须有一个独特的主渠道来开展。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是开展“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根本定位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本身必然是一体化设计,必然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必然要实现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有效衔接,实现协同育人和育人合力。所以,
8、借助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承载优势,将“党的领导”教育循序渐进地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才能更好地造就无数拥护党的领导和投身党的事业的后继人才。可见,大中小学思政课只有发挥好“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党的领导”教育,实现“党的领导”教育的目标。二、“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现状分析从整体推进上看,目前“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的质量。目前,“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都有涉及。例如,小学阶段思政课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故事或事迹,以此激发小学生爱党敬党的初步情
9、感,同时也起到政治启蒙的作用。初中阶段思政课重点回顾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常识的掌握和思想情感培养。高中阶段思政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是,更加全面地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并学会用党的指导思想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深化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主要阐述党的发展历程与方针政策等,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可见,每个学段“党的领导”教育有其侧重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段思政课中“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存在对已学知识简单重复的问题,“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例如,大学阶段思政课的内容大多是对以往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扩展
10、,对党的领导背后的深层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阐述得不够深入,没有实现与中小学阶段相关内容的有效衔接。此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化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容易引发厌学情绪,无益于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升华、政治认同。可见,“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党的领导”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二,教学方式缺少递进性与多样性,制约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随着学生身心逐渐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同时对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开展“党的领导”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观看视频等教学方式。不可否认,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讲解及视频展示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容易取得较好
11、的效果。但随着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单纯的知识讲授或视频观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党的领导”教育的客观需求,课堂讨论、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亲身参与的方式能使学生对“党的领导”教育理解得更为透彻,激发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担当使命的责任感。然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教师在高中、大学等阶段仍普遍采用课堂讲授的单一方式开展“党的领导”教育。如果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采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很容易造成学习氛围的压抑,不易调动学生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仅影响当前学段对“党的领导”教育知识的理解吸收,还影响较高学段“党的
12、领导”教育的学习效果。所以说,缺乏递进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第三,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深入性和衔接性,影响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获得感。“党的领导”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教学中落实。A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来讲,即要讲好思政大课。只有将课堂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党的领导”教育,增强教育效果。通过开展体现“党的领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夯实课堂所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及其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的重
13、大成就,逐步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自觉认同。但目前“党的领导”教育的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入性与衔接性。例如高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首先介绍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然后组织学生到基层感受党领导群众实施自治的现实状况和制度优势,这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组织得不够充分,特别是由于学生自身调研的个案性或访谈的随意性,个别学生可能会得出与教材相反的结论,无法感受党领导的群众基层自治的优越性。再如,思政课与共青团共同开展活动是现实中“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思政课与共青团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体现出诸学段之间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导致诸学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14、性不高。如此既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知识巩固或思想引领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作用。深入推进“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必须下功夫解决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深入性和衔接性的问题。三、“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要求第一,构建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形成诸学段之间有机衔接的教育内容体系。推进不同学段“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的衔接与递进是做好“党的领导”教育工作的首要之举。学记中有言:“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思政课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内容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学生在不同学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能够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不同。一方面,每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对
15、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大脑、肌肉等生理系统仍在发育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对其进行“党的领导”教育就要考虑到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如,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了,而且他们很重视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应着重体现党的领导的内在规定性。另一方面,每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必须层层递进、逐渐深化。例如,初中生认识水平比小学生有所提高、视野更加开阔,这为其深入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提供了可能,所以要对其增强“党的领导”教育中的国情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就是说,高学段“党的领导”教育内容不能停留在低学段,必须要有所扩展;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
16、讲授也应该从不同方面进行加深,同时又不能超过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状况,要随着学段的提高和年龄的变化,逐步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第二,要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党的领导的接受认同。改进教学方式是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关键之举。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段和年级要求,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总体而言,“增强对党的领导的理性认知,要重视运用经典著作、史实案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形式呈现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丰富感性材料、营造视听认知情境,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感受力、认知力和思维力,促进政治认同”。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哪种教学方式,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通过生动讲述党史故事激发学生敬党爱党的美好情感。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要多通过辩论、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他们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逐渐成熟,对于社会问题能够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