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观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观后感近日,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据了解,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是选树褒奖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此次颁奖对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到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如何抢抓机遇、全速起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工
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组织部门要重视发掘和培养技能人才,用“三道加法”拓展技能人才“储存容量”,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院校+企业”齐驱并进,突破成长瓶颈,让技能人才“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技能人才的培育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与时俱进、久久为功,因此要为技能人才打造“成长摇篮”和“发展阶梯”,盘活人才“源头水”,做大做优“蓄水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聚焦本土“补链强链”的需求,做好产业调研工作,进行订单式精准匹配,依托属地高校、职业中专开设“冠名班”,定向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进阶融通机制
3、,通过中职、应用型本科、研究生的“进阶体系”,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要充分尊重企业“主人翁”地位,实施跟踪式常态提升,不断推行“工学一体化”“终生制学习”,根据成长阶段,进行暖心式服务、递进式学习,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系列培训,确保技能人才的技艺愈加精湛,在“人岗相适”环境下更好作为。“保障+导向”双管齐下,打破刻板印象,让技能人才“是处移花是处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技能出彩的道路并非坦途,有时甚至荆棘丛生,若是社会不能给予充分的关注,就极易让新生代技能人才出现半途而废,导致人才断档,后继无人的情
4、况。各级组织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树立“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的鲜明导向,对技能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用政策优惠为技能人才“保驾护航”,不断加大资金补贴力度,牢牢抓好“护苗工程”,推进技工院校学生资助核查工作,确保“活水”源源不断;要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实施以技服人,以技获岗,以赛入企,坚持“榜下抓婿”“立地提拔”,让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有“一席之地”,“技高一筹”的人才“薪高一档”,畅通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评价+待遇”衔接有序,释放强劲动能,让技能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博求人才,广育士
5、类”,个别地区人才评价标准僵化单一,存在“看学历、看资历、看论文、看职称”的“铁帽子式”评价标准和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的错误导向,严重打击能人巧匠的进取心。因此,要打造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评价矩阵,围绕产业发展和地区现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出多元化、差别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把人才评价的自主权“还”给用人单位,强化对技能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工作,扩大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支持各类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形成“以企业自主评价为主、技工学校和社会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不是终点,要强化结果收益,同步提升待遇,对取得证书、职称和晋升的人才,及时调整工资待遇,在子女就学、疗休养、医疗保障、住房等“关键小事”上给予倾斜,持续增强技能人才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