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2671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编 品德心理名师编辑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品德的重要性品德的重要性从古代来看从古代来看 古人云:德者,本也;才者,未也。古人云:德者,本也;才者,未也。孔子:孔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屈。”从我国的教育目标来看从我国的教育目标来看:现代教育强调: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现代教育强调: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现状来看从现状来看 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调查: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调查:1、有无同情心的测试、有无同情心的测试 2、能否与同伴正常相处的测试、能否与同伴正常相处的

2、测试 3、是否关心他人的测试、是否关心他人的测试 对青少年犯罪人数的调查:对青少年犯罪人数的调查:v根据来自根据来自中国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已经占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已经占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数的70%以上。以上。第一编品德心理第一编品德心理第一章品德的概述第二章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第三章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第四章品德培养的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掌握1.道德与品

3、德的概念。道德与品德的概念。2.品德培养的策略品德培养的策略 熟悉熟悉1.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4.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第一章品德的概述第一章品德的概述第一节品德与道德第一节品德与道德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第一节品德与道德第一节品德与道德一、一、道德:道德:一定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一定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规范的总和。历史性: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4、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特点特点阶级性:阶级性: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而制定的。而制定的。二二、品德: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一一)区别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研究范围不同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属社会现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属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象,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属个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属个体

5、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 2、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 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有明显的社会性、阶级性。有明显的社会性、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制约,还受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制约,还受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体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二)联系(二)联系1 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离开社会道德、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离开社会道德标准,就无法评价个人品德的善恶。标准,就无法评价个人品德的善恶。2 2、个人品德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道德风、个人品德虽然不可避免地

6、受到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但它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气的影响,但它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定的反作用。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第二节品德心理结构一、知(道德认识)一、知(道德认识):对是非、好坏、善恶: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二、情(道德情感)二、情(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举止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三、意(道德意志)三、意(道德意志):是指人在道德行为过:是指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7、意志。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1 1)正确的道德动机能够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正确的道德动机能够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机。(2 2)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作出)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作出的决定。的决定。四、行(道德行为)四、行(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第二章 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第一节 道德认知发展论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论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论一、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皮亚杰的道德认知 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8、),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二、柯尔伯格的道德 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家和德育理论家。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16-20 P16-20)(一)理论要点(一)理论要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总规律:从他律发展到从他律发展到自律自律。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标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标准所支配,即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准所支配,即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5 5、6 6岁岁8 8、

9、9 9岁)岁)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具有主体性。(准所支配,具有主体性。(9 9、1010岁以后)岁以后)5 5岁以前,无律期,难以判断谁对谁错。岁以前,无律期,难以判断谁对谁错。他律期他律期自律期自律期对规则的态对规则的态度度绝对服从,不可绝对服从,不可改变改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变通对责任的判对责任的判断断从行为后果判断从行为后果判断从行为的动机判断从行为的动机判断对惩罚的看对惩罚的看法法抵罪性惩罚(必抵罪性惩罚(必须用强制手段惩须用强制手段惩罚错误的行为,罚错误的行为,以抵偿其错误)以抵偿其错误)报应性惩

10、罚(犯错的报应性惩罚(犯错的人会遭到同辈集体的人会遭到同辈集体的嫌弃作为报应)嫌弃作为报应)公正观念的公正观念的发展发展 服从平等公道服从平等公道(7岁)(岁)(10岁)(岁)(13岁以上)岁以上)v对规则态度的研究对规则态度的研究:问题:问题:“我现在病了,要开车去医院看急诊,我现在病了,要开车去医院看急诊,那我能不能超速驾驶?那我能不能超速驾驶?”他律期儿童马上回答:不能!他律期儿童马上回答:不能!自律期儿童认为,司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律期儿童认为,司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超速行驶。超速行驶。u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对责任的判断上的差异研究儿童对责任的判断上的差异)故事故事A:妈妈喊约

11、翰去吃饭,约翰开门想到饭厅里去,妈妈喊约翰去吃饭,约翰开门想到饭厅里去,但不知道门后有一个盘子,盘子里还放有但不知道门后有一个盘子,盘子里还放有15个杯子,推个杯子,推门时,门碰到盘子,结果把门时,门碰到盘子,结果把15个杯子都打碎了。个杯子都打碎了。故事故事B:一天,亨利的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里偷东一天,亨利的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里偷东西吃,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于是他用手探西吃,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于是他用手探着去摸,结果碰到了旁边的一个杯子,把杯子打碎了。着去摸,结果碰到了旁边的一个杯子,把杯子打碎了。问:约翰和亨利的行为哪个更坏?问:约翰和亨利的行为哪个更坏?他律

12、期儿童他律期儿童:约翰更坏(因为他打碎了:约翰更坏(因为他打碎了1515个杯个杯子,而亨利只打碎一个)子,而亨利只打碎一个)自律期儿童自律期儿童:亨利更坏(因为约翰是无意打碎,:亨利更坏(因为约翰是无意打碎,亨利是因偷东西打碎)亨利是因偷东西打碎)(二)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特点(二)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借鉴及其对教育的借鉴 1 1、认知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认知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2 2、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一)理论要点(一)理论要点1 1、研究方法:两

13、难故事法、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经典的两难故事:经典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故事海因兹偷药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200元制造镭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一共才借得10001000元元,只够药费的一半。只够药费的一半。

14、海因兹不得已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为妻子偷来了药。2 2、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六个、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理论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一: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好孩子好孩子”取向阶段取向阶段水平二:习

15、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遵循权威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惩罚与服从取向。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

16、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为取向。:相对功利为取向。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阶段阶段3:“好孩子好孩子”取向。取向。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阶段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这时个体所作判断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