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行动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深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行动计划一、主要目标1、十四五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 效率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应保尽保,优势矿种保障能力明 显提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采矿权数控制在 3000宗以内,其中砂石土矿控制在1500宗以内。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更加完备,耕地占补平衡 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产矿山全部达 到绿色矿山标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家下 达目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42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 低于59%,森林蓄积量不少于71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
2、稳 定在%左右。高品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 面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度明显提升,主体功能区战略落 地实施,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和国土 开发强度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 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的模式和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单位GDP建设用地 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0%以上。自然资源资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基本摸清, 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基本明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 代理制度初步建立,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自然资
3、源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更 加健全,用地全程一体化监管、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及督察执法保障体 系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获得感更加充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 实现全覆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测绘地理信息服 务水平全面提升。2、2035年远景目标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形 成,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 权益充分彰显。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价格市场决 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现代化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
4、间开发保护制度 全面完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稳固,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 式广泛形成。国土空间品质、生态保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全国 先进水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深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优势,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 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 范区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为导向,依托长江水系,主动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建设中 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引导长江和湘江沿岸资源整合,推进岳阳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引导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5、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展现新作为。三、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动形成国 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第一节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1、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状况调查评价,分区域、分时序、分重点调查 全省生态资源的分布、规模和质量,形成统一的生态本底数据。根据 调查成果,准确识别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 诊断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合理划分生态修复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 主攻方向,选取最优的生态修复措施。依据省级国土空间
6、规划确定的 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统筹编制省、市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保 护修复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生态修复重大工程。2、构建生态修复共同治理体系发挥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部门 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健全生态修复责任机制, 区分界定地方各级事权,明晰生态修复相关责任主体,按照谁开发谁 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激 励,吸引各方投入,推动形成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生态修复模 式。3、完善生态修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建设生态修复监测监 管平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敏感区的变
7、化情况和生态修复 重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鼓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快突破 生态修复技术瓶颈。第二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修复1、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做好与国 家长江重点生态区、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衔接。 区分轻重缓急,组合运用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 修复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重点,提升国家重点生 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功能,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 架。2、实施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保护修
8、复,推进长江大保护。开展洞庭 湖区域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洞庭湖和长江整体 的水利联系,提升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开展武陵一雪峰山区、南 岭山地带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和罗霄一幕阜山区生物 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区域生态廊道建设,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生 态绿心提质,确保生态网络结构完善。统筹四水流域综合修复治理, 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湘。第三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有机衔接乡村建设行动以乡镇或若干行政村为实施单元,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约束目标 和用途管制要求,科学划定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针对耕地细 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 以
9、及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保护 等,实施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有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用地整理,统筹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旱地改水田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 农业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统筹农房建设、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项用地,有序复垦废 弃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零星散乱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其他低效 闲置建设用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和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自然和人文景观功能,改
10、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第四节加强矿山生态修复1、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专项调查,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采边坡综合整治、土地 复垦、地形重塑、地质灾害治理、水资源修复、生态植被重建,恢复 矿区生态环境。探索矿山+生态园区矿山+科普+休闲矿山+特色文 化小镇+美丽乡村、矿山公园等修复模式,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群众生 产生活生态环境。到2025年,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达60%以上。2、强化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对矿山企业落实生态修复责任情况实施全程监管,引导矿山企业 积极落实边生产、边修复责任。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 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矿山
11、可吸引社会资本 参与采矿权范围内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并依法保护投资方合理收益。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着力加强耕地 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第一节编制实施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根据建设占用 计划落实占补平衡指标,并依托村庄规划层层传导和落实耕地保护责 任。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统筹协调 退耕还林还草和耕地开发,科学划定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完善永久基 本农田及储备区划定成果,统筹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 发边界划定工作,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允许以开天窗的形式对城
12、镇开发边界内的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留,对调出的现状永久基本农田 中的非耕地、不稳定利用耕地,在稳定利用的耕地中补足。明确耕地 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 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菜、蔬菜、棉花等农产品生产及饲草饲料生产。 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 品生产并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保好耕地数量稳步上升,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依据 专项规划制定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计划。第二节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耕地数量、水田规模和粮食产能三类指标库,实行建、 管、用相对独立运行。建设用地审查
13、报批时,严格执行无耕地指标停 审批制度,确保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全 面推行耕地动态监测占补平衡,对农民建房、违法用地等占用耕地但 未落实占补平衡的,以县为单位相应扣减或冻结补充耕地指标。依据 新增耕地平均成本和占用耕地质量状况等,适时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 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坚持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 剂为辅,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省级继续按一定比例统筹市县新开发的 补充耕地指标,优先用于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第三节全程监管新增耕地开发健全新增耕地监管机制,对土地开发、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所有新增耕地项目立项和指标确认严格把关。
14、进一 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和复核。全程监管新增耕地开发,实行立项、 验收、核查等全流程监管,确保新增耕地真实可靠。严格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无差 别管理。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规范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建 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第四节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科学核算全省年度用地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建立用地审批 与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后备资源潜力、指标使用进度挂钩制度,进一 步释放存量,严控增量。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落 实建设用地总量、国土开发强度、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的 目标任务,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
15、。及时更新和完善 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禁止和限制使用耕地 名录,对尚未明确控制标准和确需超标准建设的项目,将占用耕地情 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报批前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对占用 耕地超过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项目,必须进行耕地保护专项论证和节约 集约用地评价。准确把握国家明确的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 设项目范围,从严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不可避让性论证和补划工作,强 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农转用审批管理,对已核发用地预审 和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在用地报批阶段,点状、块状建设项目所 占耕地规模和区位原则上不予调整,线性建设项目选址发生局部调整, 占用耕地规模较用地预审
16、时增加超过一定比例的,从严论证选址调整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 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 制。第五节加强耕地保护督察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加大省级督察督办和案件查办 力度,确保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加强自然资源与纪检监察、检察、法 院、公安、审计、发展改革等单位和部门执法联动,推动各类违法乱 占耕地行为的公益诉讼、刑事立案、行政执法、问责追责实现制度化、 常态化。完善滥占、破坏耕地行为全民监督举报奖励制度,巩固大棚 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成果,稳妥推进农村乱 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完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五、建立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 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落实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空间要求, 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