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促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印发贯彻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2、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技能型社会为主线,全力推进“技能*”建设,不断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力推进“技能*”建设,不断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将党的方针政策始终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加强对技能人才政治引领,努力培养一大批对党绝对忠诚、善于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注重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素养。坚持服务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兴市、工业强市,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需要,注重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相配套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专精特新”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打造技能人才供应链,加快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技术攻关、技能创新、带徒传技的作用,以关键群体突破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一一深化职业培训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构建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政府补贴性培训为主要供给,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
4、构和行业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的社会化市场化培训、评价、激励体系。坚持促进就业质量。坚持就业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建立“大培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渠道。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紧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造陕甘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产业链打通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技能人才
5、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与技能人才供应链有效融合,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十四五”期末,打造一批优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一批高质量的社会评价组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8万人。四、工作任务(一)强化效能,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1 .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围绕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
6、体制机制,统筹构建“大培训”工作机制,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市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以普遍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和政府补贴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内容,推进县域层面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融合,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培训方式,向有培训意愿的各类劳动者提供培训服务,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终身学习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 .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培训机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机制
7、,引导培训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依托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信息,健全技能人才需求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定期发布技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促进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技能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导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推进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培训就业信息共享能力,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劳动者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开展“项目制”培训,广泛使用“电子培训券”,鼓励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
8、促进培训就业紧密衔接。3 .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补贴制度。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与就业相挂钩的机制,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紧贴市场需求,提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效能。建立培训项目和培训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培训补贴标准评估论证,根据评估实际,分级分类对补贴标准进行适时调整,市上确定的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可上浮20%o支持按规定采取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培训等方式,可按规定预拨20%培训补贴资金。统筹利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职业培训资金(含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力度,按规定对符
9、合条件的参训劳动者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4 .建设信息化技能培训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大培训”平台运用,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监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广“职业培训券”使用,推动形成全市集约、优化、便捷、高效的职业技能大培训综合服务新机制。动态公布和实时更新培训项目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评价机构目录,方便劳动者按需选择。探索为劳动者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5,健全以覆盖全过程的技能培训监督评估体系。充分发挥12333作用,畅通职业技能培训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强化社会监督。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主体的监督管理,系统评估培训机构开展职业
10、(工种)培训的教学能力和师资水平。探索实行开班备案制,杜绝指定培训机构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自查自评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制度,注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对培训教学、培训质效、结果评价等为重点的培训评估,建立培训机构信用体系,完善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健全完善补助资金审核发放机制,严格履行申请材料审核职责,有效甄别补贴资金发放对象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骗取套取资金等行为。(二)精准施训,全面提升培训质量。1.坚持产业导向,提升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引导各类企、定岗培训和项目制培训。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
11、培训机构作用,引导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发挥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作用,积极同企业协商调整工作及培训时间,依法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支持企业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培训可在6个月内分散实施。鼓励企业与围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广泛开展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网络配送员等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支持平台企业(电商企业)以及新业态企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2.坚持就业优先,提升重点群体就业技能。聚焦我市数字经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乡村振兴、康养服务、快递物流等重点产业链,结合市场急需紧缺工种和新兴职业,精准实施以提升就
12、业技能为导向的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职业人才队伍,改善新职业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结构。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促进新就业形态企业吸纳就业,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3坚持创业带动,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大力培养创业领域专业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配合实施“甘肃省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支持优秀创业培训师资等成立创业指导工作室,提高创业培训服务水平。健全
13、创业创新支持体系,持续开展“创业训练营”活动,帮助支持创业者成功创业和稳定创业;市内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试创业”实践活动,经综合评估后,可纳入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助等政策支持范围。支持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创业。4,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面向全市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职业院校积极承担教育培训任务,提高企业新录用职工和转岗职工的技能水平。支持企业与技工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育。到2025年,全市培养不少于150
14、0名企业新型学徒职工。5.坚持讲传并重,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实施培训讲师素质提升计划,注重培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各县(区)每年组织1-2次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赴企业实践,加快培养一批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完善专兼职教师制度,加大依托企业高技能人才与技能劳动者中培养、充实培训师资力量,建立培训教师执教执训电子履历档案。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创业培训师、讲师和指导师培训规模,建立市、县(区)两级创业培训讲师、培训师师资库,探索实施统一派遣师资开展创业培训。(三)突出重点,大力实施专项行动。1.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按照人社部颁布的数字职业(工种),结合人工智能
15、、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深入开展数字技能职业(工种)培训。积极对接省内外具有数字技能类优势的企业、高校,通过专(兼)职的形式引入师资,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对已制定职业标准的,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增加培训工种,并按照培训课时、实训耗材、培训场租测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及时将培训机构、培训职业(工种)纳入本地“两目录一系统“,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2 .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接康养服务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层次、模块化、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扩大招生和培养培训规模。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家政服
16、务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失能失智人员照护、老年人照护、康复护理服务、饮食起居照料、婴幼儿和儿童照护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陇原妹”等具有我市特色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示范引领,提升康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3 .实施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聚焦16-35周岁的青年群体,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年度毕业生以及其他青年群体为培训对象,面向数字技能、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电子竞技等新职业、新技能和基层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青年群体创业培训、新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培训,打牢技能人才基础。4 .实施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按照退役军人实际和就业需求,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发挥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市场潜力大、“含金量”高的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加强军地职业技能衔接转化,进一步拓宽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质量。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