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永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文本)二。二二年七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Ol条规划范围-1-第02条规划期限-1-第03条规划性质-1-第04条规划依据-2-第二章全域解读-5-第05条基础分析-5-第06条产业诊断-5-第07条对标找差-7-第08条问题聚焦-8-第09条实现路径-10-第三章发展战略-13-第10条指导思想-13-第11条发展原则-13-第12条总体定位-14-第13条品牌形象一 14-第14条发展目标-15-第四章旅游空间布局-16-第15条一核引领-16-第16条一极带动-17-第17条两轴串联-17-第18条六区联动-18-第五章重点产品体系-20-
2、第19条一大龙头项目示范引领-21-第20条一大重点项目引擎带动-21第21条N个精品项目创新提升-22-第六章 旅游要素提升 -24-第22条旅游住宿升级-24-第23条 旅游餐饮升级-24-第24条 旅游购物升级-25-第25条旅游娱乐升级-26-第七章 基础设施配套-26-第26条内外交通-26-第27条服务设施-31-第28条游线提升-32-第29条智慧旅游-37-第八章文化遗产保护-37-第30条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7-第31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8-第九章产业融合-39-第32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39-第33条“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40-第34条“农业+旅
3、游”产业融合发展-40-第35条“教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42-第36条“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43-第37条“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44-第十章城乡统筹发展-44-第38条中心城区建设-44-第39条特色乡镇孵化-46-第40条富美乡村培育-47-第41条城乡统筹发展-50-第十一章软环境提升-50-第42条社会氛围优化-50-第43条服务质量提升-52-第44条旅游安全保障-53-第十二章市场开发营销-55-第45条打造“丝路明珠大美永昌”品牌形象-55 -第46条市场定位与开发策略-55-第47条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模式-57-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59-第48条环境影响预测与
4、评价-59-第49条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63-第50条重点对象及区域保护措施-64-第51条 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67-第十四章旅游发展保障-69-第52条创新体制机制-69-第53条完善政策体系-71-第54条培育市场主体-74-第55条强化人才支撑-75-第56条优化金融保障-77-第一章规划总则第Ol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永昌县行政区域范围,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 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 04 102 43,北纬37 47, 38 39。 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 55公里,总面积 7439. 27平方公里,永昌县下辖9个镇、1个乡。地处甘肃省西北 部、河西走廊
5、中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 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第02条规划期限永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共15年。近期发展阶段:2021-2025年,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阶段。 中期发展阶段:20262030年,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阶段。 远期发展阶段:20312035年,为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提升阶段。第03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2021-2035年永昌县全域旅游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 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旅游规划的总依据。各级旅游主管 部门在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市场推广营销、行业管理时,以及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
6、相关活动时, 均应参照本规划。第04条规划依据1 .国家政策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7、(1997);(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o2 .行业规范标准及文件(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4)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2012);(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7)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
8、2012) 166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9)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林湿发(2017) 150号);(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 发(2018) 1 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 办发(2018) 15 号);(12)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 79号);(13)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2020 年)o3 .相关规划及其他(1)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2)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 发(2016) 8 号);(3)关
9、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 改规划(2016) 2125号);(4)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 (旅发(2015) 182 号);(5)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甘发(2018) 7 号);(6)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若干意见;(7)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 23号);(8)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发展的指导意见(甘旅领发(2017) 1号);(9)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 案案018年);(10)金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
10、-2035);(11)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2)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13)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甘肃省规划;(14)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和金 昌市“紫金花城神秘骊野”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5)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20192030)(16)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17)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18)甘肃省“十四五”乡村旅游规划;(19)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等。第二章全域解读第05条基础分析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上连接内 蒙、青海
11、的重要节点城市。兰新线贯穿县域东西,路网联通甘、青、 蒙三省区,有力支撑了河西走廊中段十字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甘、 青、蒙”区域旅游大环线、河西走廊以北旅游大环线在此交汇。全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AA 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全县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示范 村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全县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禀赋高。丝路文化、长城文化、 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冰川雪山、森林草原、平原草甸、戈壁绿洲 等特色资源交相辉映,骊野文化又使其拥有了国家级资源基因。第06条产业诊断L产业
12、薄弱,拉动力低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2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2.52%。实 现旅游综合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24.67%。永昌县旅游总收 入、旅游接待人数规模与其他旅游业发达城市差距较大,旅游产业 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影响力不强,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一般。2 .龙头缺失,吸引不足目前永昌县缺乏5A级旅游景区支撑,其他旅游景区均为免费 开放景区。骊轩古城景区吃住等基本要素配置不全,骊鼾文化元素 不够彰显。以“FE”字灯俗、永昌小曲、河西宝卷、民俗小吃等为 代表的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不足。乡村旅游低端化、同质化开发造成 发展低效重复,不能形成合力。3 .交通滞后,进入性差“快旅慢游”立体交通网
13、络尚未形成,“最后一公里”亟待打 通。各种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效率不高,枢纽及集疏运体系规划 建设有待加快。永昌县高速公路较发达,但国省干线之间以及干线 公路和农村公路之间衔接不畅,交通转换不便捷、可进入性差;铁 路基础较为薄弱,高铁建设速度和里程落后于周边区域,河西堡火 车站区位不佳,兰张铁路三四线尚未建成通车。4 .要素不齐,配套不足永昌县旅游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与省内其他优秀旅游城市还 有较大差距。旅游传统六要素发展初级,旅游购物、娱乐等环节薄 弱,非标准住宿发展缓慢,星级酒店等高品质服务设施缺乏。从城 区到各景点参观游览不便,旅游专线车匮乏。尚无固定的大型演艺 节目,缺少爆款夜旅游演艺
14、产品。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不足,缺少旅 游购物场所,游乐体验性项目较为缺乏。5 .生态脆弱,开发受限永昌县南部是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一一祁连山,生态环境脆 弱,生态过于敏感而不能进行旅游建设,同时,还存在水资源缺乏、 植被类型单一等问题。第07条对标找差1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概述检查验收标准是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指挥棒,是指导全域 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本准绳。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试行)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的标准和依据。标准中 项目总分1200分,基本项目IoOo分,创新项目加分200分,扣分 项100分。表2-1全域旅游示范区七个基本方面的验收标准序号七类基本项目最高得分1体制机制902政策保障1403公共服务2304.供给体系2405秩序与安全1406资源与环境1007品牌影响60(1)八个创新加分项目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创新、业态融合创新、公共服务创新、 科技与服务创新、旅游环境保护创新、扶贫富民创新、营销方式创 新。(2)七大扣分项目近三年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不予审核;近三年发 生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