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版参考文献 (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藏版参考文献 (37).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焦虑的终极根源以及人生“魔法”原创:核聚核聚1月6日1 .魔术大师理查德特纳(RiChardTUrner)9岁时,因为猩红热得了眼部疾病。他被诊断为“黄斑营养不良”。从那时起,他的视力急剧下降,后来发展到距离最近的光源都看不清。特纳被送到特殊学校(为残障儿童准备的学校)就读。因为视力问题,他感到非常自卑。更糟的是,这种自卑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而雪上加霜。在美国有一种书,字体特别大,专门为残障人士制作的。有一次,特纳把一本超大号字体书拿的很近,对着放大镜看,即便这样,他的阅读仍然非常困难,他的眼睛都快贴到书上了Q特纳的妈妈不耐烦的对他说,“你非要把眼睛靠这么近吗?”其实,特纳的妈妈是个负责有爱的好母
2、亲,为了特纳兄妹操碎了心,特纳的视力障碍常常让她流泪。这句话是劳累之中的情绪之言,但这足以对一个孩子造成长期的心理伤害。妈妈的这句话,特纳记了一辈子,直到他六十多岁的年纪依然能回忆起当时绝望的心情。在特纳心里,这句话等于是说: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很少有人能体会特纳的煎熬。他说,“我拿着放大镜,盯着太阳,试图把眼睛从脑袋里烧掉。把这个毫无价值的眼睛从脑袋上烧掉。”他“诅咒”自己,“诅咒”整个世界。这个十几岁的孩童,面对的何止是压力和焦虑,他正处在绝望边缘。有一天,一位老师给了特纳一盘录音带。这盘录音录制的是一本小书,纸牌大师。特纳每天晚上听着这本小书入睡。录音中的故事,以及书中讲述的纸牌技巧
3、,他反反复复的聆听。渐渐的,特纳觉得,他也许应该练习纸牌,用手的感知来代替眼睛的视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说不定还能琢磨出一点东西。于是,特纳拿起了纸牌。从那以后几十年的时光里,他每天练习纸牌十六个小时(精确数字),每天一万次、两万次的练习。他不但靠纸牌魔术自食其力,而且建立起幸福的家庭,并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之一。2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励志故事,其中蕴含了诸多人生内涵。特纳的纪录片纸牌人生中有一个小细节。这个小细节是我在一遍又一遍连续十几遍“洗脑式”播放的过程中发现的。特纳回忆起十多岁时,在人生绝望之际刚刚练习纸牌的情形,他说:“玩纸牌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在我消除焦虑感的同时,我能够
4、因此研究出一些东西。我是个容易焦虑的人,总是在动。在我抓伤自己、乱晃或是抓住什么之前,我把所有紧张的精力都放在了练习纸牌上。”特纳所说,其实是一个方法,在人生的各种场景,它的用途无处不在。由于这种方法的神奇效力,它也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人生魔法”。让我们再明确一下,这个方法的要点是:焦虑的时候,就去做正确的事情,一遍一遍的重复做。这种重复当然能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重复还能让人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是一个巨大的秘密,有关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秘密之一。特纳所说的话,正是将人生中的焦虑、难耐、无奈的时光变废为宝的方法、技术,乃至魔法。在这个意义上,特纳称得上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魔术师之一。因为,难道还有比
5、改变人生的魔法更厉害的魔法吗?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人不焦虑。绝大多数人在焦虑之中陷入瘫痪状态。冥思苦想的事情想不清,手中的事情没有任何进展,甚至没心思着手。任由时光在焦虑中荒废,人生在焦虑中虚度。再重复一遍,扭转这一局面的要点是:放下那些想不清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正确的事情,哪怕是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一遍一遍的重复做。随着时间点滴的推移,你会恍然发现自己的某项技能提升了,甚至突飞猛进了。那是你在焦虑的时光里为自己积累的人生财富。也许有一天你还会发现,自己不那么焦躁、不那么急躁,而是从容不迫。那是你为自己的人生积累的一笔巨款。那么,人为什么会“焦虑”呢?3 .焦虑的根源如果说,频繁的焦虑是一种疾
6、病,或者某种疾病的征兆和症状。那么病根何在?要在直觉上理解焦虑的起因,我们要回到童年。在大脑中让时光倒流,记起童年时的状态。我们发现,所有正常环境下的儿童都极少焦虑。为了形容孩童时代,许多人喜欢用这样的词汇,比如,“无忧无虑的童年”。罗大佑的童年正唱出了人们对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共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
7、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的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哦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那么问题来了:孩童为何不焦虑(或者极少焦虑)?基本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原因有三。第一,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诱惑,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不多;第二,他们尚未面对复杂事情的抉择,即他们还没有面临生活的严峻,甚至严酷、残酷的抉择;第三,他们尚未进入担负责任的年龄。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他们并不急切的想要得到
8、自己想得到的某种抽象、复杂而难以得到的东西。孩童不急,因为,他们甚至不觉得时光在流逝,对他们而言,时光不是“大把大把的”,而是趋向于无穷。他们沉浸在世界之中,他们无法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更理解不了“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话,只是老师一遍遍念叨所以记住了而已。孩童不焦虑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并不很想得到某种抽象、复杂而又难以得到的东西。在所有这些东西里面,孩童最先领悟到“成绩”这种东西的抽象和复杂。它抽象到可以浓缩为一两个数字,比如成绩单上的数字,或者成绩榜上的排名。可是这个看似单纯的数字,居然能改变老师的神情,变化家庭的氛围。他们很快会发现,成绩还意味着某种“资格”,例如达不到某个数字,父母
9、就不带他们出去玩,不给他们买他们很想要的东西;成绩还意味着某种“权力”(或者“权利”),例如,达不到某个数字,老师就不允许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甚至不允许他们加入某个兴趣小组,或者得不到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临近而坐的机会。此时,成绩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此时,它已经与另外两个无比抽象、无比复杂而又似乎无处不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那就是“资格”与“权利”。其中甚至包含了被关注、被关爱的“资格”与“权利”。而这,只不过是他们步入人生的最初阶段。当他们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正从无忧无虑的童年步入少年。卷子上的大红叉,能让他们掉下眼泪,甚至犹如“刀子扎在心上一样疼”(小学二年级小女孩的原话)。此时,对于
10、好成绩这种东西,他们已经深感急切。正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得到这个东西,非常困难。因为,分数还好,排名却非常让人头疼一一那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与生俱来的排他性的东西。那还是一种由竞争(或者潜在的竞争)而来的独一无二的东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等。并列,是很罕见的事情。此时,他们已经学会了“天天向上”、“力争上游”、“不甘堕落”这样的词汇。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急切,终于随着见识与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逐渐演化成了焦虑。这,就是一切焦虑的根源:急切的想要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某种抽象、复杂却又难以得到的东西,而不可得(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得)。更麻烦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好成绩、好的业绩、金钱
11、、地位、前途之外,这个愿望清单还会一直延长下去。例如,再加上爱情、美满的婚姻与家庭、理想,等等。这些东西不但无比复杂,而且通达这些东西的路径更是纷繁难测。仅仅是考个好成绩,都需要熟悉课本、各种练习册、各种题型、各种思路、各种运算步骤、答题技巧、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战略战术、统筹兼顾等等,更别说爱情、事业、金钱、地位、权力等等之类。于是,“焦虑”就自然成为长大成人的标配。它如影随形。最麻烦的是,人人都想要一个美好人生。特纳说自己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原因就在这里。少年时代,他的视力在逐渐而又迅速的退化乃至步入丧失,他不得不想象,此后他将长久的面对一个看不清、乃至完全看不见的世界该是怎
12、样一番场景。此时,“人生”这个概念进入他的脑际。与此同时,他无比急切想要得到一样东西,一个最最抽象最最复杂而且人人都想要的东西一一他想要一个好的人生(哪怕是正常一点儿的人生)。而什么是美好人生,如何通达美好人生,古往今来无数人都谈论过,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字,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如此看来,焦虑,是人的宿命。它是人生的必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承担各种人生责任的时候,焦虑是不可承受之重。它是人生的深渊。阿兰德波顿说,“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直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一一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
13、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的意思是说,人们幻想通过达成某个目标(比如成为大科学家、大作家、大富翁之类)从而彻底消除效率,是不可能的。克尔凯郭尔说,“如果人是野兽或是天使,那么他就不能感受到焦虑,正因为他是两者的结合体,所以他才能够焦虑”(恐怖的概念)。克尔凯郭尔的意思是说,彻底消除焦虑的道路是有的,要么成为纯粹的“兽”,要么成为纯粹的“神”。4 .生命之结于是,所有人都进入了一种僵局一一僵持对峙的人生局面。彻底放弃那些想要得到的却又非常抽象非常复杂而又难以得到的东西?除非落发为僧、出家为尼,或者远
14、离尘世、六根清净。不行。不放弃,继续求索,却又迷雾重重,艰难险阻,乃至时时徘徊在绝望边缘(有些人终于彻底绝望与世决绝)。与之相比,人生其它情景都是插曲,在这二者之间摇荡才是主旋律。当这个人生钟摆偏向任何一端的时候,都会变得惊心动魄。更麻烦的是,有时候在其中的某一端出现了“吸引子”一一心绪围绕某个端点环绕不停、挥之不去。人的某种心绪就像落入黑洞,被吸了进去,很难出来。而看到的世界,正如迷宫一一纷繁复杂,让人眼晕目眩。所有的抑郁和焦虑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许多个“心结”;这些心结所包含的心思错综复杂,这些心思对应的是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所有这些心结都有根本上相同的本质一一对某种东西的求之不得。于是,
15、我们看到了焦虑、抑郁背后的复杂人生与复杂世界在认知与心绪上的本质,是纠结。既然是“结”,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打开结的方法。人类文明的大部分积累都在于打开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结。甚至是无比复杂、难以解开的“结”,都有对应的办法化解。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我们懂得生命之绳是通过打开生命之结。Welearntheropeoflifebyuntyingitsknots.那么解开焦虑之结的办法是什么呢?波特兰罗素给出的方案是,超然。他说,“通过认识到那些引起焦虑的事物并不重要可以缓解大部分忧虑”(幸福之路)。海德格尔给出的方案是,向死而生。他说,“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存在与时间)。这两种方案可以概括为,成“神”。显然,成“人”难,成“神”更难。露西莫德蒙哥玛丽给出的方案是,忍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获取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远大的抱负值得拥有,但它们却不是轻易可以达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进行自我克制,并经受焦虑不安和灰心丧气的种种考验”(绿山墙的安妮)o忍耐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所有人都在忍耐。正如威尔史密斯(WilISmith)所说,“永远不要低估人们的痛苦。所有的人都在挣扎。只不过有些人更善于掩饰罢了”。把这段话里的“挣扎”换作“忍耐”,其它一字不动,依然可以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