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讲座(1).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0139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讲座(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讲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讲座(1).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典诵读讲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金秋时节,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经典诵读的有关知识,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们中华泱泱大国,自从混沌初开,历经亿万年的生态进化,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一代代古圣先贤们从艰苦实践中创造、积累、总结了浩如烟海的文明成果,形成了光耀古今的国学宝典,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下面,我就经典诵读的内容和经典诵读的方法等问题谈些体会,共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经典诵读的内容(一)经典诵读的方法(三)经典诵读要注意的问题先讲第一个问题一一(一)、经典诵读的内容西方学者培根有一句话:“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

2、人端庄;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经典教育,包罗万象,隐含了这些项目,俨然是百科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诵读文本的选择标准,只要内容健康、浅显易懂、难易适度、语言典范、便于诵读都是可以的。1 .尽量选择古代诗文经典,因为她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是华夏子孙承先启后的精神线索,是最具灵性与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是学习中华文化的最佳语言(这些经典里大多讲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热爱生活、钟情自然等的基本道理,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是教会他们爱国家、长知识、树大志、怎样做人,实在是有百益而无一害。)2 .尽量选择题材风格贴近学生生活、又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着眼的读物。如关于读书,不仅

3、要读文学,也要关注人生、社会与未来,包括做人、自然科学、人类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方方面面都尽量同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使学生读来有亲切感、认同感,以激发兴趣。3 .尽量选择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既有知识性又有思维性的读物,尤其要考虑有语言感受、语言韵味、雨季美感、语言内涵的诗文。以有助于语言积累和丰富语言素养。4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的表层是语言,语文的底层是文化。他们是手心手背的关系,不可分割。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母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使中国的孩子一代一代更像中国人,而不是数典忘祖。广义来说,经典诵读的内容包括所有中华文化与学术。是以先秦的经典及

4、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骄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成果。清代乾隆以前的国学典籍主要包含在纪晓岚等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按照内容分类,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

5、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ft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

6、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

7、著作。除四库全书所收典籍之外,还有历代学者编纂的许多“蒙学”读本,也属国学范畴。如: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增广贤文,等等。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诵读的内容。从文化源流发展来看,近代以来,我们国家所产生的所有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成果,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自然科学成果,都属于经典诵读的范畴。经典诵读对于我们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强国复兴之梦有很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为社会重建精神家园,为民众确立生命价值,为前圣继承经

8、典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基业。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话一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

9、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这段话深刻阐明了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方面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学习、诵读、弘扬国学经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二)、经典诵读的方法

10、和技巧古人与今人的诵读,是有一些差别的。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意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所以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所以它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法宝,是提高学生语文与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概括起来,诵读的意义主要是“在反复诵读中去体味语言

11、的韵味,训练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让词语、句篇进入头脑中的语言仓库;谀反复诵读中,于审美艺术中得到情感陶冶。同时,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指导方针学生解题。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思想内容。(如果有时不一定介绍,但教师必须知道。)识字、释词,不必进行分析讲解,只着力朗读、背诵,让学生从字面读出感受(感知诗的音调与诗中特定的氛围,读多了,有时还能引发想象、联想,甚至产生共鸣)。让学生从想象领会意蕴。(古代诗歌常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形成寓意于象的表现手法,如古人喜欢用月亮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夕阳、白云表达无言的思绪,把松、梅、竹、

12、菊当作品行高洁,借长亭叙惜别,借西楼抒愁思,借折柳写送别等,柳就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从字词悟出妙处,观测感情。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一些精美的词语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妙语。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意蕴。“花溅泪一种解释为人见花触景生情而落泪;一种解释为花似有知,亦感伤国家的时艰而落泪。“鸟惊心”则为听到鸟鸣,想到离别,感到心惊肉跳。作者用“花”“鸟”这种词语组合表达出唐代“安史之乱”,自己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让学生从语言中品味,初步认知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这个概念对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只要在诵读品味过程中粗知一些技巧性的表现手法,如联想

13、、想象、象征、衬托、对比、首尾照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意于象之类。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深入诗的意境。诗贵意境。诗的意境是指把诗人的思想感情熔铸在他所描绘的生活图画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如李白的赠汪伦就是融景于情,将作者自己感情的倾诉,主观的情志与他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谐结合,情景交融,以“送我情”比拟“桃花潭水”,以“不及”二字,汪伦的情意成为只可想象不能计数的无穷深。意境非常完美,富有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从内容、色彩、语调揣摩主旨。如果说诗篇的题目是诗文

14、的眼睛,那么主旨就是诗篇的灵魂。主旨就是作者的见解与主张,也就是立意。诵读训练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诗篇内容来看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从感情色彩来看作者的爱恨;从诗句语调、语气来看诗人的思想倾向(有的诗篇还可以联系作者与时代背景来揣摩其写作意图)。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借景明理的诗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游庐ft时身在庐ft之中在各个位置看到的只是庐ft的各个局部,而不是庐ft的真面目。如果要看庐ft的全貌,就必须从ft中走出来,站在庐ft之外来看它。这种身在ft中却看不清ft的真正面貌的情况,用现成的话说,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具体事物引出普遍规律,哲理缘景而发,写得深入浅

15、出,明白晓畅;既给人美感,又能启人心智。由此成为千古佳作。引导学生从诵读中吸取其精华。精华和糟粕都是就思想内容而言。区分标准主要是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从诗歌的选材看,我国古代诗歌经典有很多是ft水田园、咏物言志、思乡怀亲、怀古咏史、边塞征战、惜别念友、反战爱国之类的。这些内容大多是健康积极具有进步意义的,都属于自由发表意见的民主性精华,应予以启发引导,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师要把加强课堂诵读教学与学生课外自由诵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指导,提高实效。尤其要制订重在参与的诵读策略,开发经典诗文的诵读资源。下面以古诗词为例,来谈谈诵读的方法:首先是字词句篇的理解。例: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泡轻尘

16、,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的诵读基调,前两句要读得沉稳,后两句是高潮,应该读得深沉感人。解读这首诗,首先是了解人物“元二”,以及对地名的J解,对于“渭城”、“阳关”学生脑海里没什么概念,那么在出示地图后,就比较好理解了,就能理解到王维这一送可能就生离死别了,是生死之别。还有另一层意思,当时诗人客居渭城,是客中送客,更是感伤。再看这句“渭城朝雨泡轻尘”,“朝雨”对于“渭城”这个西北地区的地方意味着什么?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渭城”这个西北地区的地方自古就干旱少雨,所以,这里“朝雨”对于“渭城”来说是多么的令人爽朗、令人喜悦呀!“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为什么选“柳色”?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留”取其谐音,暗含送别之意,表示挽留。此外,还有一层意思,“柳”是从中国传统的语言原素流淌出来的,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