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育学原理》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育学原理》课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64教材信息项贤明等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简介教育原学理课程是教育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核心课程。本课程为研究教育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及其他教育工作提供基本的教育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类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育及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并形成一定的教育观念。通过对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师与学生、教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的系统课堂学习和自学,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
2、撰写等教学方式,将学习、研究和创新贯穿于教学全程。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掌握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师与学生等的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师生观;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动态。2 .深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理解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能运用相关教育知识评价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建议。3 .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意义、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
3、学生,信任学生,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为学生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情。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探讨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掌握教育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教育内涵及其本质。使学生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教育要素合力育人”的综合育人观和“遵循社会发展育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育人观。通过学习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
4、响。让学生树立“教育发展受外部社会条件制约”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领悟教育和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感受教育的社会价值,增强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认同感。通过研讨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使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发展观;树立学生发展受综合因素影响的学生发展观;领悟教育和个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感受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价值,增强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认同感。通过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确立“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想和信念。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及其发展历史的学习,树立“学校演变与社会历史演变相互制约”的历史辨证唯物主义学校发展观;树立各
5、级各类学校联合育人的综合育人观;建立学校育人的规范意识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意识。通过学习课程及其相关理论的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和“设置各类课程综合育人”的大课程观;领悟以师生为主体课程开发创新理念;确立课程改革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教师与学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教师观教育职业观和学生观;萌发热爱教育工作、热爱教育职业和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感;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意识。通过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价值观,形成“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规则科学教学”的教学实践意识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三、案例课信息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内容
6、:教育目的知识目标:理解教育目的内涵和功能;了解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和社会基础;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解我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目标、内容及相互关系。思政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领悟五育“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和“综合育人”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分析教育问题的综合素养,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学会用普遍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分析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期待,反映的是教育者的教
7、育需求,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期待。(一)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一种课程的目的(课程目标);一单元、一节课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二、教育目的确立依据教育目的确定依据,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所以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原因就在于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因而产生了
8、不同的社会需求。因此,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三、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揭示的人的发展观,为教育目的的确定提供了方法论,指明了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历史制约性。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素质
9、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的呼唤;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课堂组织与实施先引入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从阐释事件来引导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激活,进而展开本章内容的理论学习。事例: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百度百科)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电子情报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口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为捍卫我领海,其中一架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
10、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牺牲。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战斗飞行员,光有技术行不行,光有体力行不行,光有知识行不行,光有设备行不行?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为国争光的责任,没有军人的担当,情况会是怎样的?引起学生讨论。总结和概括讨论意见,并进行点评。然后,再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讲解和举例,阐明学习教育目的及其作用和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熟悉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并辩明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之间有什么关系?教育为
11、什么是必须具有目的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实质内涵是什么?这些都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育理论中,对这一关乎教育本质属性的问题是通过对教育目的的阐释来回答的。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学习,使同学认识到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成长,而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只有认清了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学生就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成效。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和课后作业,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较好,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认识问题有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