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及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全流程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及其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11头部防护安全帽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6095坠落防护安全带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20653防护服装职业
2、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24543坠落防护安全绳GB24544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62坠落防护挂点装置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8451呼吸防护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有限空间confinedspaces又称受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或探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有限空间作业workinginconfinedspaces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作业单位workingunit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单位。发包单位contractissuingunit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作业单位实施的单位。作业负责人workingsupervisor由作业单位确定的,在作业现场负责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作业人operator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监护人attendant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职监护的人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conditionsforworksafetyinconfinedspaces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
4、产所需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教育培训I、设备设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各种因素及其组合。4安全管理d1通则4.1.1鼓励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水平。4.1.2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A0管理台账4.2.1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管辖区域内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4.2.2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应包括有限空间名称、位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事故后果、防护要求、作业形式、审批责任人等基本情况。有限空间管理
5、台账示例见附录A。41警示标志4.3.1辨识出的有限空间,应在其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标牌。有限空间标牌示例见附录B。4.3.2有限空间集中布置场所,还应在其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见附录Co4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4.1作业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其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至少包括作业审批、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等内容。4.4.2发包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至少包括安全培训、作业审批和发包管理等内容。d6安全培训1. 5.1作业单位和发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有限空间作
6、业安全培训,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4. 5.2作业单位应对本单位审批责任人、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5. 5.3发包单位应对本单位审批责任人、现场监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6. 5.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每年至少1次的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7. 5.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b)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c)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d)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e)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f)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g)紧急情
7、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8. 5.6作业单位和发包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参加人员、考核结果等情况如实记录并归档保存。AA设备设施配置和管理9. 6.1作业单位应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并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附录D和附录E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存在爆炸危险的,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照明灯具、通讯设备等电气设备应符合GB/T3836.1的规定;b)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GB12358的规定,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值的设置应符合
8、:1)氧气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报警值,缺氧报警值为19.5%,富氧报警值为23.5%;2)可燃性气体、蒸气报警值为爆炸下限(LEL)的10%;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报警值为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选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报警值见附录F;d)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每年至少检定或校准1次,量值准确方可使用。日常使用时还应确保零值准确;e)呼吸器的气瓶应每3年至少检验1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f)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24Vo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作业时,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
9、Vo4.6.2作业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的采购、维护、保养、检验、检定、校准、报废和更换等工作,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有效。4 7应急管理4. 7.1作业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符合GB/T29639的规定。5. 7.2作业单位应组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dA发包作业管理6. 8.1发包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作业单位,并对作业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和归档保存。7. 8.2发包单位
10、应与作业单位签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职责分工应覆盖常态下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8. 8.3发包单位应对作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作业前应进行发包作业审批,作业过程中应指派现场监督人开展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及时督促整改。5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5 1作业风险分析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A5作业审批5.2.1 作业前,作业单位应进行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经作业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签字审批。涉及发包作业的,
11、作业审批表还应经发包单位审批责任人签字审批。5.2.2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至少包括有限空间名称、作业单位/部门、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相关作业人员、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负责人意见及签字项、审批责任人意见及签字项等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示例见附录G。5.2.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归档保存至少1年。41安全交底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分工、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KA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5.4.1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5.4.2夜间
12、实施作业的,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着符合GB20653规定的高可视警示服。5.4.3占用道路实施作业的,应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交通安全设施。IiA设备设施安全检查作业前,应按照附录D和附录E的要求,对所配置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齐备性、安全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补充、修复或更换。RA开启出入口自然通风5.6.1作业前,应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及其他与外界大气环境相连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若开启时,人员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或喷溅液体冲击,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防护镜等个体防护装备。5.6.2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出入口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13、i7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物料、能量及设备设施时,应在作业前采取封堵、关闭、移除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EA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可能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空、清洗或置换。K。初次气体检测5.9.1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连通管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害气体种类。1.1.1 9.2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害气体进行针对性检测,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5.9.3 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作业单位不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5.9.4 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
14、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使危害气体充分释放。5.9.5检测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检测人员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5.9.6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方向进行。竖直方向由上至下、水平方向由近至远。检测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竖直方向检测的,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b)水平方向检测的,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近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0.5m,远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
15、入口不应小于2mo5.9.7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与采样管通气时间之和。5.9.8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测位置、检测时间、气体种类和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应经检测人员签字确认,并归档保存至少1年。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见附录H。耳m作业环境判定5.10.1 除特殊工艺要求氧含量不能达到19.5%的情况外,初次检测结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时,方可实施有限空间作业:a)氧含量为19.5%-23.5%;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10%,涉及动火作业的,还应符合GB30871的规定;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选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10.2 除特殊工艺要求氧含量不能达到19.5%的情况外,检测结果不符合5.10.1所有条件的,不应实施作业,应进行机械通风。11机械通风5.11.1 应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5.11.2 移动机械通风设备应与风管配合使用,并满足下列要求:a)有限空间仅有1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通风,且不应触及有限空间底部;b)有限空间有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