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9330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 .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阅读和作文至少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把阅读和作文单拿出来各搞一套的大有人在。几年来,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并探索:在高年级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文字的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到达语言感悟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丁有宽老师早早就提出了读为根底,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读写全程结合,同步改革,同步开展。在读了丁老师的论著之后,我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于是在努力探索一条

2、属于自己的读写结合之路。我理解的读写结合,不一定是在课堂上读过一篇课文,马上仿写为一篇短文。而是在读的过程中至少有一半的目的,是为写作去效劳。这就包括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这种训练和一般课堂的区别是:每一项训练更有针对性,它的教学设计直接指向写作所需要的全过程。比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观察顺序、真情实感一般来说,读写结合至少要经过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练语言如我刚刚执教的这篇装满昆虫的衣袋,在初步激发兴趣之后,提出了一个让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词语的问题:在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十分着迷的学生到文中去读、画、议各类词语的表达效果。有的学生说: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法

3、布尔三天前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ISqUo;歌唱家rsquo;o从ISqU0;三天前rsquo;我可以想像到法布尔居然花三天时间来捉这只虫子,如果是我,就未必有毅力能坚持三天去捉一只虫子,从这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很着迷。这样的表达恰恰是对语言文字很好的理解和训练。他将会知道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准确的词语去表达自己内在的感情,同时也是对写作语言的一种很好的积累。二、练思路我在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前,一直在想,这样一篇课文可以教给学生哪些精要有用的写作知识课文通过二三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结构层次不太明显,可人物形象却十分

4、鲜活。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我想这恰恰是我训练学生观察、描写人物的起点。所以在课堂上我这样设计:把课文第五自然段以填空的方式出现在大屏幕上,挖出对人物描写用得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进一步细细地品味:读了括号里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通过细心地观察,我体会到法布尔不是随便地看一眼就完事,而是非常认真地观察,可以看出他对昆虫非常的着迷。还有的学生说:他把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法布尔把甲虫当作小宝贝,只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才会当作宝贝一样看待,可以看出他十分喜欢昆虫。而且法布

5、尔不是很随便地把小甲虫装在衣袋里,而是把它放在蜗牛壳里,再小心地包上,装进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赏,这些动作都说明法布尔怕伤害了心爱的小家伙,看得出他对昆虫的迷恋。从学生的发言里我能感受到他们已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理解人物的品质,我急忙话锋一转,让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如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学生能零碎地分析出描写人物的根本规律,我接着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归纳出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地描写,才会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就这样逐渐引导学生把读书的思路转化为写作的思路,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三、练思想感情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告诉我

6、们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情感,或赞美一项事物。那么在学习理解每篇课文之后,一定要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中心是什么从而牵移到自己的作文:作文要有中心,而且是一个中心。所选材料、语言都要为这个中心效劳。这是写作起码的章法。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赞美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使他走向了科学的殿堂。而在开篇我就以在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十分着迷的这个中心问题统领全篇,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更容易抓住中心,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眷恋,我应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此时,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彻底地理解了法布尔,为

7、法布尔精神所感动。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又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文以载道,写文章也是在学做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写文章是善莫大焉。总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要把握读写结合的质量。在每篇阅读教学中设计出最正确的读写训练点,文章的写作亮点在哪哪是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哪处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哪是作者的写作重点为什么在这埋下伏笔叙事作品中的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知好的文学作品所具备的众多特点,为他们的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奠定好的根底。如果说以上三方面训练多数是在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积累、感悟,那么输出在读写结合中一定必不可少。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中,我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语言训练点。既可

8、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在即将下课的最后五分钟里,我在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式: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学生的答复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塞满了石子、贝壳、蜘蛛也有的说:塞满了蝴蝶、蜂螂、甲虫还有的说:塞满了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就在于每堂课点点滴滴的扎实训练。小到词语、句子,大到段落、篇章,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地关注、启发、引导。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获得高效开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所研究的不是要不要读写结合,而是如何让读写结合得更有实效,更有前景!附: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法布尔

9、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贫穷的农家,他的童年是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同度过。大自然那迷人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去探索自然万物的奥秘的渴望。灿烂的阳光使这个六岁的男孩心醉神迷,我是用嘴巴、用眼睛来享受这灿烂的光芒吗初生的科学好奇心提出了这个童稚的问题。小法布尔受好奇心的诱惑,在无意中锻炼自己,他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大自然的真相。昆虫世界是那么神妙莫测,童年的法布尔总是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警觉地注视着虫儿和花草,好奇心唤起了他探索昆虫世界真相的欲望。这种欲望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至死不渝。贫穷困惑着法布尔的一生。法布尔的童年时代,家里多一张吃饭的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家里没有面包了,法布尔不得不突然辞

10、别学校,辞别他热爱的蒂迪尔和墨纳尔克,连中学都不能正常上完。当一个人整天都要为每日的面包一愁莫展地操心时,在旷野里为自己准备一个实验室是何等的艰难。没有设备,他就动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螂同居一室;他不怕邻居嘲笑他把家变成了虫宅。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极少研究活生生的昆虫。他们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或者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颗、翅膀、足,却从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法布尔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到昆虫的生活之中,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死亡。法布尔说

11、,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那么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法布尔精神已经烛照世界一个世纪,我们终于有了一本昆虫记的中文全译本(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使我们能够透过法布尔的著作领悟法布尔精神之精髓。如果这种精神能够唤起了我们关爱生我养我的大自然、敬畏生命哪怕是微小如昆虫的生命,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美好;如果这种精神能够策励我们的学子耐住清贫和寂寞,在大师收获过的田野里耕耘,他将拾到价值连城的麦穗,其功德将善莫大焉。内容总结(1)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感言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这就包括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3)我想这恰恰是我训练学生观察、描写人物的起点(4)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眷恋,我应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5)如果说以上三方面训练多数是在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积累、感悟,那么输出在读写结合中一定必不可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课外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