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83977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DB52ICS65.020.99B65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2023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StandardforconstructionofforesthealthtraiIs(报批稿)2023-*-* 发布2024-*-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 .建设原则14.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14.2 以人为本,突出体验14.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24.4 科学设计,合理利用25 .功能和类型25.1 步道功能25.2 步道类型26 .步道建设36.1 现状调查36.2 建设要求36.3 建设内容37 .附属设施47.1 标识标牌47.2 咨询服务

2、与休憩设施47.3 3活动平台57.4 安全设施57.5 生态厕所57.6 垃圾箱57.7 附属设施主要建设技术要点5附录A6附录B8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旅游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令君、丁章超、姚建勇、胡兴平、郭金鹏、徐施为、高昆、罗惠宁、方飞燕、蒙士春、毛贞红、冉景丞、许才万、成凯、吴帆、张丽、左琛、张文凤、谢云忠Ill贵州省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1范围本

3、文件规定了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步道功能、线路布局、新建与提升、附属设施等。本文件适用于森林康养步道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205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GB/T50939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1.Y/T2790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1.Y/T2934森林康养基地质量

4、评定1.Y/T2935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DB52/T1198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森林康养Foresthealthandwellness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和教育等活动的统称。3.2森林康养步道Foresthealthtrails在森林康养区域内修建以促进身心健康等为目的的康养空间。4建设原则4.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执行林地保护相关法规规定,强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导功能管

5、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确保绿色发展。4.2 以人为本,突出体验DB52T*2023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需求,以步道为载体,围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融合的理念,设置包含森林生态科普、森林康养知识、自然教育、森林作业疗法、森林生态文化等自导式解说系统和森林康养步道配套体验系统等内容,提供丰富的康养活动。4.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人文历史、区域经济水平等条件,科学适度建设,因地制宜,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就地取材,突出地域特色。4.4科学设计,合理利用步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等设施,合理利用

6、生态环保材料,有利于建设施工及后期维护管理。5功能和类型5.1 步道功能5.1.1 森林康养利用森林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植物芬多精等康养因子,开展森林浴、森林冥想等自然疗愈类康养疗法。5.1.2 森林游憩利用森林康养步道沿线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环境等因子,开展恢复体力、获得愉悦感受为目的的游览观光、健身养生、徒步放松等游憩活动。5.1.3 森林教育利用森林康养步道沿线的森林环境、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展森林教育、湿地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情感认知等活动。5.1.4 森林体验利用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引导人们调动自身感官,感受森林、认识森林,促进身心健康的近自然体验方式。5.1.5 连接

7、项目有机联接森林康养基地中的森林浴场、疗愈花园、观景台、森林健康管理中心等康养设施。5.2 步道类型5.2.1 康复疗养步道应选址在森林环境优越、群落结构完整,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设施应有利于调适机能及促进慢性病康复,服务对象应以术后康复类患者、身心障碍类患者、自理长者为主。5.2.2 保健养生步道应选址在空气质量良好、植被层次丰富、季节变化明显、乡土文化浓郁且能够满足多种感官体验,利于保健养生活动的区域,与康养服务设施结合而建,步道建设及配套设施应有利于健康养生、休闲放松及释放压力,服务对象以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为主。5.2.3 运动健身步道DB52T*2023应选

8、址在山地、河畔、田园、康养服务设施周围等区域,空气质量较好,依地势结构而建,主要开展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山地运动、快走、慢跑等项目。服务对象以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为主。5.2.4 自然教育步道应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适合开展自然知识科普教育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设施应有利于自然认知、观察、体验、教育等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未成年人为主。6步道建设6.1 现状调查根据步道穿越区域的自然资源、康养资源、设施条件、社区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对步道区域现状进行调查,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进行科学规划。现状调查详见附录A。6.2 建设要求6.2.1穿越区域6.2.1.1步道全长郁闭度

9、介于0.30.6,通视距离宜超过50m。6.2.1.2步道穿越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空气细菌含量、地表水质量等环境条件应符合LY/T2934的要求。6.2.1.3步道应优先穿越具有康养功能的区域,可充分利用森林、湖、河、瀑、溪、沟等景观特色,增加景观空间舒适度和“五感”体验的康养效果。6.2.1.4步道不应穿越法律法规禁止穿越的区域和不适宜开展康养活动的区域。6. 2.2步道设置6. 2.2.1步道线路选择应避开野生动物种群的迁徙通道,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长地保持安全距离。7. 2.2.2步道起点、终点应结合康养需求,与现有的道路系统相连接,通讯设施完善,通信信号覆盖,易于救援、救护

10、,方便到达。8. 2.2.3步道设置应顺自然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和曲直变化。可按形态分为线形、环形、网状三类形状;按类型分为主线和支线两个类型结构,统筹建设森林康养步道综合体系。9. 2.2.4步道应按DZ/T0286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环境安全,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6. 3建设内容7. 3.1步道提升7.1.1.1 对现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巡护步道等道路设施及步道沿线森林景观和康养附属设施进行提升建设。7.1.1.2 对步道路面破损、参数不符合要求及路基存在安全隐患的步道进行提升。对步道沿线裸露地表进行针对性康养林补植补造。对风速较大路段应种植乔木降低风速,

11、对温度相对较低路段的植物进行修剪,保证阳光充足,提升人体舒适度。7.1.1.3 应在步道沿线景观空间舒适度较好和乡土文化浓郁的路段设置自然疗法平台和活动休憩平台。DB52T*20236. 3.2步道新建1. 3.2.1新建步道应就地取材,以天然木材和石材为主,路面和形式富于变化,注重安全,自然、简朴、舒适、最大化减少对森林环境的扰动。步道两旁边坡应以亲近自然的生态工法为主,宜采用软底铺设,同时配备排水及边坡稳定设施。2. 3.2.2参照DB52/T1198-2017第7.1.4项要求,步道宽度宜为1.2m2.0m,应减少台阶设置,避免坡度过陡,铺设路面宜适宜残疾人员及康复类患者游览需要。步道纵

12、坡宜7%,步道宽度分为三级,低强度以0.6m0.8m为宜;中等强度以l.2m1.5m为宜;高等强度以1.5m2.0m为宜。6. 3.2.3新建步道长度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不同康养人群的运动体量进行布设,如康复类患者及残疾人员应设置散步路线V2km为宜,步道平均坡度3。;亚健康人群应设置2km8km的长度路线,平均坡度57;健康人群及运动爱好者可设置IOkm以上供自由选择多样化路线进行搭配体验。7. 3.2.4新建步道若为木栈道,应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使用年限一般5年至7年。8. 3.2.5步道若需架空铺设,架空高度应V80CnU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架空处路面

13、宽度宜为1.2m2.0m,并与相连路段保持一致。9. 3.2.6步道在合理间距上应设置自然疗法平台和活动休憩平台1.3. 2.7步道植物配置优先选择康养功效较高,具有五感体验的乡土植物,可配置当地道地中药材植物及具有驱蛇、驱蚊虫等作用的植物。6. 3.3生态与景观保护6.1.1.1 保持步道沿线生态原貌,依山就势,不进行地形改造。6. 3.3.2对步道系统生态承担能力进行评估,限定步道系统单位时间内使用人数。7附属设施6.1 标识标牌6.1.1 步道标识标牌系统参照DB51/T26442019要求,结合基地内地形条件和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布设标识标牌。标识标牌至少包括指向标识、解说标识、警示标识

14、,详见附录Bo7.1.2在步道转弯或分道处设置步道系统指示牌、方向指示牌等。按平均距离400m500m设置解说牌,解说牌内容包括沿途地形地貌、里程及主要设施配置;在邻近休憩点设置解说标识手册,通过解说员、折页等方式进行提示。6.1.3 标识标牌材质应以天然材质为优先选项,设计造型应做到醒目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6.1.4 标识标牌设置应避开强风、地质滑动等危险地段。步道沿线的人工挡墙、天然岩壁,可用于康养文化建设和标识,减少新建标牌设施。使用树木悬挂标牌时,金属钉不应直接钉在树木上。6.2 咨询服务与休憩设施7. 2.1步道起点宜设置咨询服务点。7. 2.2步道沿线适当位置应设休息座椅。7.2

15、.3步道沿线设置休息点,按平均距离1km2.0km,应设置洗手台、饮用水设施及康养商品销售点。7.2.4休息设施宜就地取材.,设施色彩、体量、布局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7. 3活动平台在地质稳定、视野开阔、有景可观、便于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区域,设置活动平台,开展观景、冥想、健身、瑜伽等活动。7.4安全设施7.4.1 沿步道合理间距设置双向沟通应急报警设施。设施应颜色鲜明,易于发现。设施上应有求助电话、报警点编号、临近路线指示等基本信息。7.4.2 步道沿线合理间距设置监控摄像头,监控康养人群及步道设施设备实时状况,对受损步道,及时维护,确保康养人群生命安全。7.4.3 步道沿线合理设置双向沟通应急报警设施、安全警示设施、野生动植物警示牌。设施应颜色鲜明,易于发现。设施上应有求助电话、报警点编号、临近路线指示等基本信息。7.4.4 步道沿线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并在环境容量承载基础上制定旺季疏导方案。7. 5生态房所厕所应服务半径合理、卫生文明、干净无味、有效管理,符合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Java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