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学之道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大学之道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5.2*大学之道一、单选题1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C.致知在格物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虑而后能得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B.定而后能静三子者出,曾皙后C.先治其国家齐而后国治D.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臣之所好者,道也4 .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
2、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二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5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宗旨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亲近爱抚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心不妄动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知:知道6 .下列对大学之道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善
3、: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B.格物: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J(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C.庶人:周代国人中的下层,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D.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二、默写7 .大学之道: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7,0(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
4、,_O(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三、翻译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四、语言表达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有些地方变成了“一阵风”。甚至孩子们还没摸到传统文化的皮毛,这反映出一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不到位
5、。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也许初衷是好的,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但要能进得去,_。如何留下来?既可以融入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也可以融入老师的日常教学。10 .根据所给名句,结合现实及所学,阐释你所理解的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要求:观点有理有据,语句通顺,逻辑严密,不少于80字。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J子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J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6、亦可以为成人矣!”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7、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节选自
8、礼记大学)1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明明德彰明B.先齐其家使整齐有序C.如恶恶臭厌恶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偏爱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夫晋,何厌之有C.食而不知其昧人而不仁,如礼何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周礼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庶人”原意是指众多的人,后来用以称谓“平民二D.“大学之道”的“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
10、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为根本。六、写作15 .怎样修身?课文大学之道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工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A.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B.古今同义:根本始末。句意: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C.古今同义:认识、研究事物。句意: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D.古今同义:指平民百姓
11、。句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掌握这些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感彩变化、词义弱化强化等现象。分析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语境推断法: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2)语法分析法: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3)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
12、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或相近(相同)。(4)联想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5)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16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实词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
13、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彰明美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17 【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D两个“道”都当规律”讲。A.处事合宜,得到;B.以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在后面;C.动词,治理,形容词,治理好,
14、太平。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18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引申为弘扬;第二个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德”在这里是品德,故排除C项。“在亲民”中的“亲”通“新”,是使动用法使民新”,引申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据此可知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5、。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9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二D.“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二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6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解说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应该是: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