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
2、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国家特别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与保障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确保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成效。(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拓展创新创业训练范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学校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
3、业教育目标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融入专业总学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深度融合。创新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维,探索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坚持协同联动。进一步健全体系、创新机制和完善支撑,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立校内院系部联动、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S)总体目标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实现创
4、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院系一品,一院系一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学校努力建设成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二、主要任务(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定位,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使创新创业教
5、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专业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企业生产实际紧密对接,为学生创新创意、就业创业提供学习与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学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督导局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专业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的基本要求,修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围绕启发意愿、提升能力和创造条件3个关键环节,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要求纳入学校评学、评教和评管的指标体系,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
6、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S)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互联网+”手段,掌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与规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支持教师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小组式、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和动手能力。(四)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在专业总学分中设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6学分,其中就业创
7、业类必修课程4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必修学分2学分。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竞赛项目和实验室项目、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实施灵活的学籍管理方式,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在校生休学创业学籍最多可保留8年。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五)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健全由通识+专业+模块、选修+必修+专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开展校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与评选工
8、作。加强通识教育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创新思维训练、我赢职场等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模块;开设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必修课课程模块。加强专业教育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基于专业的项目训练、竞赛实训、创业实务等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模块,开设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必修课课程模块。鼓励教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打造一批专创融合的特色示范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结合黑龙江实际和专业类别特点自主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含专创融合类、思创融合类等)教材,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发设计和教材编写建设费,建设费
9、从学校教学经费中列支,每门课程5000元至10000元,每部教材IOOOO元至20000元。组建创新创业教研室。加强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建设与管理,自主建设或引进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特色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案例库。(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启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即累计百项竞赛、百支团队、百个基地,千个训练项目,万名师生参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全覆盖。实施大学生竞赛参训计划。建立院系部、校、省、国家、国际五级大学生竞赛和参赛管理机制,规范竞赛和参赛流程。学校适时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通识性和专业性竞赛,包括学科竞赛、专业(职
10、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和专项竞赛等,累计达到百项赛事。加大对重点赛事的支持力度,实施学院“挑战杯”和“互联网+”参赛项目培育计划,计划每年培育3至5项,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目的。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结题和推荐管理机制,规范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流程。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立项和结题工作,拓展基地实践项目、企业委托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等,累计达到千个训练计划项目;不断扩大项目覆盖面,推动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优先支持学生拟
11、创办企业或已创办企业的创业实践类项目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实训计划。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和对接三大平台,累计建设百支创新创业团队和百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创新创业培育平台,依托院系现有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教师工作室等,挂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育学生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和竞赛成果。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和院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精准帮扶学生项目团队成长、创业企业运营与市场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孵化率。搭建创新创业对接平台,依托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平台,向行业企业推介师生项目成果
12、、竞赛成果和创业成果,帮助项目成果转化。学校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基地,同时挂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支持教师以项目工作室形式构建众创空间,建立教师牵弓1+学生创新创业的共创模式。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松北校区设立3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园,鼓励支持师生主持或参与科技研发类、文化创意类、信息产业类和社会服务类等项目研究或企业运营。学校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并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为师生创办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机制。建立百名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校内外教职工、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和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竞赛项目和基地
13、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学校创新创业园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有愿望有潜质创办企业的学生提供公司注册、市场拓展和法律咨询等持续帮扶和全程指导;构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对应届毕业生创业者开展“一生一策”的精准帮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最佳指导教师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组建由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聘请校外企业家、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兼职教师,形成育人合力。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开展校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与评选工作。提
14、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启动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相关培训纳入教师年度培训计划,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师资培训基地为载体,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培训、课程观摩、教学能力评比和校际师资共享等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开发、设计与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和专创融合类课程教学设计大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与指导水平。(A)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政策保障。在学生奖学金评审发放中,增设创新创业奖学金;在优秀大学生表彰中,评选创新创业优秀大学生;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加分,学生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
15、告和商业计划书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过程可作为获得专业实践学分和毕业实习学分的依据。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竞赛项目等工作量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绩效考核和教学评优等条件之一。宣传保障。充分运用学校网络、广播等多元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与校内外创新创业典型和先进经验。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设立“创新创业论坛”,邀请企业家、创业者、教学名师和优秀大学生等做客论坛。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研科研,在校级教研科研立项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教改
16、立项和科研立项,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形成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强化教研科研育人功能。经费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费从学校教学经费中列支,用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创新创业教研室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竞赛管理,创新创业园与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宣传等。学校设立创业种子基金20万元,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帮扶学生创办企业和初创企业成长。(九)探索“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深化专创融合、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校将通过设立“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或创新试验区的方式,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融合、知识体系融合、教学方式方法融合、实践平台融合等探索;通过设立“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或创新试验区的方式,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新工科和数字经济、智慧经济背景下新文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