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73439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伽梵歌》的平等观.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谢1喷歌的平等咧薄他梵歌(TheBhagaVadGita)(I)薄伽梵歌现有四种中文译本,分别为古印度瞰耶娑:薄伽梵歌,张宝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古印度毗耶娑:薄伽梵歌,徐梵澄译,教徐梵澄:徐梵澄文集第8卷,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8页;古印度毗耶娑:薄他梵歌,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古印度毗耶娑:薄伽梵歌,美罗摩南达普拉萨德英译并注释,王志成、灵海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其中黄宝生先生的译本较适于学术研究,故本文采此译本。(以下简称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组成部分,是印度人耳熟能详的诗化哲学作品。德国著名学者威廉洪

2、堡(WiIhelmVOnHUmboldt)称之为“存在于所有已知语言中最优美的,或许是唯一真正的哲理之歌”(2)EJ度阿马蒂亚森:正义的理念,王磊、李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名篇描绘了传说中发生在印度上古时代婆罗多族两大部落之问的战争,并对战争的正义性以及个体在生死抉择时刻所应服从的法则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独具印度特色的正法(dharma)文化。自作品诞生以来,无数思想家梆睛为这部作品作注或专门解说,从中汲取思想灵感和行动力量*对印度人而言,梵歌发挥着近乎“圣经”的作用。(3)印度宗教学家辨喜认为,奥义书的地位相当于圣经,而薄伽梵歌的地位

3、类似于新约o参见印度斯瓦米辨喜:论薄伽梵歌,载印度斯瓦米辨喜:行动瑜仙,闻中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27页。本文将结合这部作品,从法史学视角探究这一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提炼梵歌义理中的平等观,并讨论这种平等观在印度实现现代转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薄伽梵歌故事与历史背景关于摩诃婆罗多成书的时间,学界有不同看法。据刘安武先生对各种意见的归纳,这部史诗最早在吠陀文学的后期,即公元前10世纪就有了雏形,而形成最后规模的最晚年限则在公元4、5世纪。(4)相关研究的介绍详见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版,第24-27页。散初,摩诃婆罗多主题的原始形式只是作为一部英雄颂

4、歆而流行,但经过民间歌人数百年的加工,以及有地位的上层婆罗门的增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达到十万硕,是一部印度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5)参见季羡林、刘安武编: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3页。梵歌是史诗第六篇毗湿摩篇中的一小部分,计18章,700硕。相对于摩诃婆罗多的鸿篇巨制,梵歌属短小精悍的作品,却凝结着史诗的哲理精华.为后世所称硕。但与摩诃婆罗多很多篇目的故事性情节有所不同,梵歌偏重于哲理叙说,其中容纳了古印度六派哲学中数论、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核心义理。从史诗形成的规律来讲,这种偏于哲理的叙述应是较后期,由富有知识的婆罗门在成型故事的基础上加工的产物,甚至可

5、能是后来插入的作品。故印度教研究专家朱明忠认为,这部经典作品是在公元2-3世纪方才定型。(6)参见朱明忠:印度教,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邱永辉认为,薄伽梵歌大约于公元初至公元250年之间成书。(7)参见邱永辉:印度教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83页。我们想要把握梵歆的基本意旨,须首先对史诗所讲述的故事及其历史背景有所了解。(8)故事详见古印度叱耶娑:摩诃婆罗多(16卷),金克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较简略的改写参见印度拉贾戈帕拉查理: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唐李雍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故事发生在上古时代居住于恒河上游亚

6、移纳河(丫amuna)流域的婆罗多族。该族首领福身王有三个儿子,为持国、般度和维杜罗。由于持国先天失明,般度维承王位。持国一支生有百子,难敌为首,为俱卢族;般度一支则生有五子,分别是坚战、怖军、阿周那、无种和偕天,为殷度族。般度因仙人诅咒而猝死,持国代政,其子难敌希望继承王位,故想方设法迫害般度五子.般度五子星屡退让,却抵挡不住难敌的步步紧逼。最终在双方谈判破裂之后,大战一触即发。梵歌所描述的情节发生在大战伊始。在俱卢族与殷度族的动员下,当时印度的所有部族和王国都卷入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其中俱卢族组织11支大军,般度五子则集结了7支大军。俱卢族占优势,但般度族得到了作为毗湿奴化身的黑天支持。黑

7、天作为般度族的大英雄阿周那的御者出战。在战场上,当阿周那来到阵前,远望敌人都是昔日亲友和师长,预见同族相残的惨况,怜悯和困惑在心中油然而生,以至于无法投入战斗。黑天则以哲理相开导,鼓舞他正视战争后果,履行刹帝利的正法,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战争。印度著名史学家一罗米拉塔帕尔(RomiIaThaPar)认为,史诗所记载的故事虽或许发生在公元前100O年到前700年之间,但不能将后世文本视为故事发生时代的真实史料。(9)参见印度R.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因此,梵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并非摩诃婆罗多故事最初诞生时期的历史状况,而是该部作品定型时期的历史情景。在

8、朱明忠看来,这是古印度继孔雀王朝(MaUryaDynasty,公元前324年至公元前187年)灭亡之后,至茨多王朝(GUPtaDynasty,公元320年至公元550年)期间,旧婆罗门教向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传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法律、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意识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孔雀王朝以非婆号门教作为统治意识形态的趋势得到了扭转。由于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MaUrya)出身微寒,其后的君主,特别是阿育王,先后以耆那教、正命派和佛教作为统治意识形态,这给奉行婆罗门至上的旧婆罗门教带来冲击。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覆灭之后,继之而起的

9、巽伽王朝(SUngaDynasty,公元前187年至公元前75年)和甘华王朝(KanVadynasty,公元前75年至公元30年),奉行尊崇婆罗门教的国策。与此同时,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兴起的案达罗王朝(AndhraDynasty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0年),也把婆罗门教奉为国教。但这些王朝的规模和实力都无法与孔雀王朝相提并论,婆罗门教并未找到使自身与帝国紧密配合的良好形式。一直到了公元4世纪初蝇起的笈多王朝,这一问题才获得部分解决。(10)参见同前注(6),朱明忠书,第5152页。君主对婆罗门教的崇奉扭转了孔雀王朝时期奉行沙门思想的政治态势,为婆罗门教的复兴打下了政治基础。笫二,外族入侵为婆罗

10、门教转型提供了外部刺激。在孔雀王朝时期,特别是阿育王时代,佛教思想与君主集权的紧密结合创造了近乎统一全印的帝国,有效抵御了西北地区希腊化国家的侵略。在阿育王的推动下,佛教传播四方,不仅传入现今的斯里拦卡及东南亚地区,而且渗透进印度西北的希腊化国家。大夏国王弥兰陀便受到影响,皈依佛教。(11)巽你王朝时,弥兰陀王曾率军从旁遮普一带南侵,直达中印度,详见印顺:印度之佛教,载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2021.Q3,Y33,no.31,p.170a1-2南传巴利文经典中留有弥兰陀王问经,北传汉译像典中有那先比丘经,记载了弥兰陀王与佛教徒的对话。但随着孔盖王朝的覆灭,印度核心地区再次失去了抵御西北部

11、外族入侵的军事屏障。公元1世纪初,来自中亚的大月氏人侵入印度西北部,后扩展到恒河中下游,建立起贵霜王朝(KUShanEmPire,公元30年至公元375年)。作为异族人,贵籍王朝历代君主都奉行宗教宽容政策以笼络人心,降低了婆罗门教的政治地位。特别是著名的君主迦赋色伽崇信佛教,推动了大乘佛教的发展与传播。这进L步给婆罗门教迨成冲击和影响。对婆罗门教而言,抵御外漆入侵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蕴。异族与异端的结合给旧婆罗门教带来刺激,迫使他们在自我革新的基础上,寻找使教义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新形式。第三,到了爱多王朝时期,婆罗门教复兴,其文化空前繁荣。在君主的保护和支持下,婆罗门教成功抵御了沙门

12、思想的冲击,编纂出许多新的经典:著名的法论逐步定型,包括摩奴法论祭言法论和那罗陀法论;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包括薄伽梵歌完成其最后形式;讲述神话故事的往事书相维出现:婆罗门教正统的六派哲学各自形成体系。到了这个阶段,一种新型婆罗门教已经形成。从法律的内容来看,法论的出现代表着古印度的法御发展经由宗教化和伦理化,进入了政治化的阶段,开始形成独立的法律渊源。(12)参见高鸿钧:古代印度法的主要内容与桥征一以摩奴法论为视角,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2942页。而从法文化角度来看,政治、法律实践也寻求与新型婆罗门教的哲理相衔接,以获得意识形态支持。薄伽梵歌恰恰就是在这个历史阶

13、段,实现这种衔接的智慧结晶。第四,新型婆罗门教寻求与帝国的紧密结合。在古代社会,帝国是广土众民的社会实现政治整合的主要形式。而与佛教相比,旧婆罗门教在与帝国结合的能力上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首先,旧婆罗门教具有1祭祀万能”的特点,存在大量杀生的献祭活动和繁琐祭仪,不利于帝国经济运营,遭到生产者阶层一吠舍们的强烈反对;其次,旧婆罗门教主张婆罗门至上,抬高祭司阶层地位,客观上压制作为武士阶层的刹帝利的作用,导致宗教压制政治,祭祀压制武功,不利于印度政治生活的发展;复次,旧婆罗门教崇奉多神,不利于社会团结。早期吠陀经典中存在诸多神格,不同地域、族群与社会阶层各有其崇拜,导致思想意识多元性突出而统

14、一性不足。它更适应一个部落联盟,或者由松散邦联组成的社会,而不适于中央集权的帝国。再次,旧婆罗门教强调种姓分隔,造成阶层流动受粗,社会不平等加剧,潜藏分裂危险,这与帝国统御广土众民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与旧婆罗门教相比,佛教反对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对“正法的崇拜取代对神的崇拜,提出“众生平等”(13)郭良婆: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7页。的主张,更易于与帝国相结合。为了应对佛教的挑战,婆罗门教作出重大调整: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取代旧婆罗门教的诸多神灵;削弱旧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将祭祀转化为注重个人修行的瑜何实践;以新产生的“古鲁”(GUrU),即宗

15、教导师、有知识的学者代替婆罗门祭司,通过他们重新加工宗教经典,重获文化主导权:古鲁们借助法论和史诗,分别通过学理和故事形式,将新型的政治、法律观向普罗大众渗透,以取得政治主导权;吸纳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使之与固有的种姓制度相结合,以减缓民众对不平等社会安排的不满。通过这些转变,到了爱多王朝,新型婆罗门教基本实现了与帝国的紧密结合。从此背景看来,薄伽梵歌作为一部哲理诗,不仅有极高的哲学与文学价值,而且由于蕴涵着使新型婆罗门教与帝国结合的意味,具有极高的政治与法律价值。薄伽梵歌是新兴的“古鲁阶层对古老战争故事和当时印度北方的毗湿奴信仰进行综合加工的产物。他们借助作为蹴湿奴化身的黑天之口,向刹帝利武士阿周那宣讲义理,隐喻着知识与权力的新结合。而在这种结合中,平等思想显得非常突出,与婆罗门教所奉行的种姓之法形成鲜明对比。二、薄伽梵歌义理中的平等观在梵歌中,黑天从四个方面劝导阿周那,令他拿起武器,投入战争。第一,战斗是刹帝利的正法。梵歌中写道:“即使考虑自己的正法,你也不应该犹疑动徭,因为对于刹帝利武士,有什么胜过合法战斗?”(14乂古印度J毗耶娑:薄伽梵歌,2:31前面的数字代表章”,后面的数字代表“硕-(节),下文同,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1页。那些放弃战争职责的利帝利,不仅抛弃职责与名誉,而且会犯下罪过,违背正法。而根据摩奴法论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