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OL【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三个单元是按照家庭、社会、国家的螺旋上升次序安排的,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立足于社会,其主题是“我们的社区生活北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三课。从什么是公共生活,逐渐过渡到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最后立足于“我参与我奉献”的责任担当。教材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具体图
2、示如下:公共生活靠大家共同分享和维护公共利益4我们的公共生活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共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6我参与我奉献二、内容分析第二单元聚焦公共生活,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教育内容。教材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正确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教材通过事实呈现、概念认知、价值认同
3、、生活践行的逻辑逐渐展开,体现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统一,价值引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在低、中年级阶段,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认识。随着学生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概念。熟悉是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要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对如何构建有序生活缺乏全面认识。四、素养落实点本单元所
4、对应的核心素养有两个方面:“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对应“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个人品德”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对应“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公德”部分,“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好公民”。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要让学生了解社区成
5、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将小善汇聚成大爱。其对应“责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中的“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体图示如下:课题核心素养素养落实点4我们的公共生活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好公民)6我参与我奉献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同时,本单元还参照了青少年法
6、治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要求:“了解规则制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和“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五、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公共生活,能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重要。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的享受公共生活。引导学生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2 .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激发学生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的思想,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
7、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3 .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明确构建和谐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本单元目标的确定参考以下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政治认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法治观念了解生活中的规贝II,知道在生活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
8、权利中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树立平等意识,互相尊重。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健全人格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敬畏生命,掌握基本的面对灾害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02.【单元梳理定位】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本单元素养要求有直接关联的单元内容如下图:册序单元素养要素二上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三下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五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认识到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自
9、觉遵守公共秩序。二、逻辑梯度:本单元的三课从共同分享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到共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逐步递进,最终获得“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核心概念。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不文明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享有美好和谐的公共生活应有“为别人着想”的概念,这是一种公共生活思维的方式,也是公共意识、公共教养的体现。03.【单元教学建议】任务一:我们的公共生活编写目的: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公共生活,明确公共生活与每个人有怎样的关系;知道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有权利使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也有义务对其进行维护,做到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才能保障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10、。活动一: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公共生活,了解公共生活及公共生活与自身的关系,知道“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区别,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建议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兴趣。活动二:维护公共利益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设施和资源为人们的公共生活提供了保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享有个人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强化学生的公共意识。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抓住“公共生活”这一关键词展开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经验,课前让学生就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再根据具体的生活事例进行分析说明,突破教学难点。任务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编写目的:引导学生形成
11、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的理性认知,激发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基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从个人、社会、国家等不同角度,形成对构建有序生活的综合认识,使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集体和国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共建有序公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活动一: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序的公共生活既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更多美好,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活动二:共同建设有序生活帮助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有序生活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以及社会各方的群策群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法治的保障。教学中,教师
12、要基于教材中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来,初步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由于本课的内容涉及一些理论知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活动园、阅读角等栏目,创设有感知、有参与、有思考的教学情境,在尊重学生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推进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有序的公共生活。任务三:我参与我奉献编写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中的陌生人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将学生对文明有礼的认识从个体修养延展到公共生活建设层面,进而引导学生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建立联系,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同时产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活动一:友善相待引导学生认识到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平等友善,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激发学生关爱社会的优秀素养。活动二:文明有礼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缺乏公共意识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活动三:服务社区让学生理解构建美好社区不仅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社区事务,而且还需要社区成员相互帮助、互相支持。活动四:参加公益让学生体会到公益事业是能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将小善汇聚成大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服务社会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萌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