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计划一、建设目标(1)建设一支高水平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通过对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意识、专业能力、思政方法进行认知培训,并按照“强、深、新、广、严、正”六维度(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培养出具备良好人文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和文化综合设计素养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学和育人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团队形成“博学”与“专通”融合互动发展模式打造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互动发展、互相协作、课程交叉共建的“成员互助”合作发展模式,实现的建设效果。思政教师负责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挖掘思政
2、元素和环节的设计,通过合作互助、小组交流、深度会谈、示范学习等方式,形成课程思政课程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教学团队成员尽快实现“博学”课程与“专通”项目的深度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与知识教学经验传授的良性互补,最终能够实现教学团队总体绩效的成果增量。(3)建设一个丰富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思政目标,建设一批优秀案例,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4)建设一个灵活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引导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载体,利用课堂主讲、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参观体验等方式,把知识传授、
3、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一个灵活且可辐射推广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5)助力打造本地美丽乡村示范点助力乡村文化内涵建设;助力乡村电商人才培训;助力乡村农产品包装设计及农产品推广;定点帮扶惠阳区永湖镇虎爪村革命老区乡村建设,挖掘东江纵队的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为该村村民在不断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提供帮助。处烟道德素养7思政放学素养德育目标思政专业素养j多维培训体系艺术类专业“课,美育西人素养程思政教学团挖掘思政元案创新实践意识创新靖方法j队建设思路Rfir与才盲的双考核科学的考评制T-与学的双面评价图I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二、困境与
4、难点(1)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结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师资结构上,艺术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教授治学、骨干支撑、专兼结合为主,缺乏课程思政名师,教师团队多元化尚未形成。意识形态上,教师对诚信立德,德法兼修树人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不够。内容上,习惯于“授业、解惑”,传授专业知识,精于职业的工具性,缺少“传道”,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能力上,艺术类专业教师思政元素挖掘能力缺乏,思政元素挖掘全而不深,教师对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能力有待提高。思政融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寓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2)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融入不精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根据专业课程知识逻辑、理
5、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挖掘思政元素缺乏深度、广度的理解与研究。在思政元素融入方面,基于新时代背景,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为前提,对理想信念、人文精神、科学价值和道德情怀的有机切入精准度不够。艺术类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从知识内涵、课程特色、专业定位等方面,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精准契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而非思政元素的粗放堆积。但是,教师往往也会囿于知识迭代、技术更新、挖掘能力、设计时间等限制,难以完成。(3)多元协同、融合互动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专业方向、同行育人、校企合作、科
6、学评价等方面整合育人资源,协同各方主体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当前思政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专业教育资源之间的鸿沟尚未彻底被打破,学校、教师、教学之间的信息资源分享不对称,实时共享具有滞后性和分散性。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需全程的配合与沟通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三者之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课程思政过程和成效的难以量化,也缺乏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同时对应的考核评价也未同步,课程思政外部激励与驱动缺失。三、建设机制(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专项技术团队规范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团队负责人任组长,以艺术类专业和思政育人为两条主线推选两位团队骨干成员为副组长,组成团队领导小组,按照
7、学院既定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为目标,统筹落实团队建设任务。(2)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团队通过实施定制化项目,搭建教师研修平台,组织教育教学研修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艺术+思政”的主题教学培训,以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增强一线教师自身的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意识、师德师风素养及教师专业美育艺术风范,使广大中青年教师对高校课程教育思政、专业教学思政以及新型专业教育思政模式问题有了基本认识和整体把握。通过以赛促学、观摩课堂等模式,团队成员对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相互学习借鉴,再由具体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究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3)建立教学实践机制通
8、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赛促学等实践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设计理论和研究方向以及艺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教育并积极引导着当代艺术学子们坚持并立足于当今这个特殊时代,树立一种十分正确的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人文艺术观和创作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践行和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当代中华民族国学美育精神,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和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有效地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文学综合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强化文化自信。(4)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组织的考核评价制度,着力推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改革,实现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的全面
9、考核转变。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四、创新举措(1)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特色培训以团队成员为核心,建立全体团队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培训机制,根据不同教师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的特色培训活动,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愿进一步增强,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更加清晰,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得到提升。图2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2)加强“专业教学”与“以美育人”的有机结合,拓宽教学实践路径课程建设中融入美育思政元素、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
10、动、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合作等一系列特色教学活动,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艺术修养、提升民族自豪感。通过专业采风的思政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的志愿者工作、组织学院师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感知美、传播美、践行美。开展“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等一系列学生课余活动,积极推动学生的美学素养提升。教学团队通过将美育有机融入学生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课余活动中,倾力打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特色的示范教学团队。(3)多主体联动,构建多动力支持系统,从移植到创新多元化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充分吸纳企业专家、劳模、校友等人员加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集聚各种育人主体的
11、优势和资源。以岗位标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重大项目合作、企业文化建设等为纽带,校企联动加强课程思政教科研;以技能大师、劳模等宣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营造良好氛围等。五、支持保障措施(1)学校、学院的监控机制借助学校、学院监控机制作为团队建设的保障措施,并在其基础上制定更加符合本团队特点监控措施,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重要依据。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作为学校组织的一员,同样受到上述学校监督、监控体系的制约。(2)以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最终目标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团队建设的
12、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专业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3)加强团队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艺术类专业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积极推进课程育人,积极落实质量监控措施,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立团队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程育人水平。及时了解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反馈教学信息,
13、监控教学质量。积极分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风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六、团队建设研究计划及实施步凌序号起止日期阶段性研究进展阶段性目标12023.1-3023.6总体策划,拟订研究方案;总结讨论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邀请专家探讨、指导建设。分析报告22023.7-2023.12通过合作互助、小组交流、深度会谈、示范学习等方式,形成课程思政课程集群,实现资源共享。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互动发展、互相协作、课程交叉共建,形成“博学”与“专通”融合互动发展模式。32024.1-2025.6深入挖掘课程内部的思
14、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思政目标,建设一批优秀窠例。建设一个丰富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42024.7-2024.12引导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载体,利用课堂主讲、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参观体验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建设一个灵活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52025.1-2025.9助力打造本地美丽乡村示范点2-3个。助力乡村文化内涵建设;助力乡村电商人才培训;助力乡村农产品包装设计及农产品推广;定点帮扶惠阳区永湖镇虎爪村革命老区乡村建设,挖掘东江纵队的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为该村村民在不断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提供帮助。62025.10-2025.12回顾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和创新举措。整理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全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