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70190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发明创造名称: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尊敬的审查员:本次答复,申请人修改了申请文件,并进行下述答复。一、申请文件修改说明1 .将原权利要求1删除,在原权利要求2的基础上,增加技术特征“排水沟(3)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隔水板(15)向排水沟(3)倾斜布置”以及“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3)的侧壁”,再作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增加的技术特征的依据:说明书(CN112252115A)第26段末句、第24段第三行,以及第24段末行。另外,对于其他权利要求进行了适应性调整。2 .将说明书第25段第二行“下垫层16为下垫层16为厚20Omm的C15细石

2、现浇混凝土”中重复的“下垫层16为删除,此为对明显错误的更正。上述修改符合或可视为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规定,也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二、关于创造性的答复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CN209873997U)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区别技术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为:(1)人行道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面层、砂垫层、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隔水板、下垫层和基土层,面层下侧为过滤结构层,过滤结构层的底部为隔水板,隔水板向排水沟倾斜布

3、置,隔水板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的侧壁,排水沟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2)排水沟可设置在人行道的一侧;过滤结构设置在雨水篦子的顶部;地下蓄水池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取水井道的顶部位于绿化带并通过盖板封闭。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确保道路结构的过滤、排水及防渗性能,以及如何方便灌溉。是否显而易见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从人行道路面结构的组成来看,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根据说明书第34段以及图12,人行道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21、砂层22、种植土层23、阻根层24、排水板25

4、以及玻纤布层26。对比文件I中的人行道路面结构与本申请的人行道路面结构不同,本申请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不含有种植土层,也未设置阻根层。对比文件2(CN109958018)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强降雨城市道路透水性路面结构,根据说明书第3337段以及附图12,路面本体包括土基1、透水碎石层2、基层3和透水混凝土层4,透水碎石层2作为垫层铺设在土基1的上方,透水碎石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大粒径碎石层21和小粒径碎石层22,大粒径碎石层21和土基1之间铺设有无纺土工布作为反滤织物5,基层3铺设在透水碎石层2的上方,基层3采用砾石和钢渣的混合料。比较来看,本申请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并不存在反滤织物5,对比

5、文件2中的基层3与本申请中的砂垫层和碎石垫层也不完全相同。对比文件2中,透水碎石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大粒径碎石层21和小粒径碎石层22,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该结构层的储水量,参见说明书第36段。本申请并不考虑人行道的路面结构本身的储水能力,而是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过滤降水即可。因此,从用途上看,对比文件2的路面结构不适于解决本申请的问题。对比文件1的路面结构包括种植土层,并且种植土层中含有保水剂,可以吸收存储大量水分,参见说明书第27段。对比文件2的透水碎石层2具有较高的储水能力,假若将对比文件1中含有保水剂的种植土层替换为对比文件2中的透水碎石层2,显然这一容易想到的路面结构与本申请

6、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仍然不同。对比文件3(CN205893843U)不涉及路面结构,因此区别技术特征(1)中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根据对比文件1和2不容易想到。对比文件1未详述排水沟渠3的侧壁、底板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在隔水板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的侧壁,排水沟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其目的在于充分收集过滤后的降水,避免降水的下渗,使降水流入排水沟,再汇集至地下蓄水池,这是根据对比文件1不容易想到的。将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进行比较。从对过滤后的降水的处理方式来看,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38段公开了下述内容:地表土层11与地下蓄水池5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0.

7、5m,地表土层11与地下蓄水池5之间连接有多个直径15-30cm的棉绳6,棉绳6的表面包覆有透Zl遨;当地表土层11中水分较低时,通过棉绳6的吸附作用,地下蓄水池5中的水通过棉绳6逐步传递到地表土层11,增加地表土层11中的水分。由于棉绳6表面包覆的是透水膜,因此地下蓄水池5中的水通过棉绳6不仅向地表土层11中渗透,同样会向基土层1进行渗透。可见,对比文件1的方案对于过滤后的降水,一方面收集至地下蓄水池5,另一方面也创造条件使降水直接下渗至基土层1内。对比文件1在排水板上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仝排Zl维,排水槽与排水渠连通(参见说明书第六段末行),而不是像本申请这样设置连续的隔水板阻断过滤后的

8、降水下渗,并降水充分收集,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过滤后的降水向基土内1渗透。对比文件1对过滤后的降水采取了收集+下渗的处理方式,而本申请则是对过滤后的降水进行充分收集。因此,根据对比文件1不容易想到本申请对过滤后的降水进行充分收集,避免其下渗的方案。对比文件2公开的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透水性道路排水速度慢、下渗量小、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参见说明书第5段。对比文件2不涉及对降水的收集,对比文件3也不涉及对降水的收集,因此根据对比文件13均不容易想到本申请的阻断降水下渗的理念及其人行道路面结构。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根据对比对文件1说明书第32段,喷灌机构4包括通过管道与地下蓄水池5连通的水泵4

9、1、铺设于人行道2两侧地面上的水管网路42以及设置在水管网路42上的喷头43,其中水泵41位于地表(参见附图1-2)。地表土层11与地下蓄水池5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0.5m,参见说明书第38段。对比来看,本申请在地下蓄水池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取水井道用于放入水泵,地下蓄水池的埋深更大,例如埋深不低于60cm。区别技术特征(2)从总体方案上根据对比文件1不容易想到。从整体方案来看,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回收系统实现了降水的过滤,但同时也创造条件使过滤后的降水向地表土层11和基土层1内渗透,因此地下蓄水池5的埋深浅。本申请中,人行道路面结构除了形成人行道的作用外,主要作用在于对降水进行过滤,并导流至排

10、水沟内,再汇集至地下蓄水池,其中排水沟选用现浇的防水混凝土,避免降水下渗。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虽然都可以实现对降水的过滤、收集和灌溉利用,但其并不一致,根据对比文件1不容易想到本申请的方案。由于对比文件2涉及的是一种强降雨城市道路透水性路面结构,而对比文件3涉及的是一种排水路面砖,因此根据对比文件1即使与对比文件2、3相结合,仍不容易想到本申请的方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和(2)没有在对比文件13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中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是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够得到的,是非显而易见的,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有益效果方面,修改

11、后的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能充分地收集降水,降水在隔水板的阻隔、引流作用下流入排水沟,排水沟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可避免降水渗漏问题;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便于施工,造价低。可见,本申请的方案是具有有益效果的,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显著的进步。综上所述,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3.调整后的权利要求28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也必然具备创造性。最后,申请人认为修改后的申请文件符合专利法及相关规定,克服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缺陷,希望审查员在考虑了申请人的上述意见陈述后,同意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审查,给予本发明专利申请早日授权为盼,如果审查员认为上述论述或修改后的文件仍然不符合专利法及相关规定,恳请再给予一次补正/陈述意见/修改/会晤的机会。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联系电话:028-85237240转80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