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我校初中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初中教育教学新生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我校特制定本制度规范。第二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条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书育人,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四条树立公平的教育观
2、和科学的质量观,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重教书走向重育人,实施面向个体的教育,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内生动力。第五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督导考核等,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二章课程管理第六条完善课程方案。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课程设置,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应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第七条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
3、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缩减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课时,保障艺体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和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的开设质量。要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周参加课外艺术活动2次,掌握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第八条开发校本课程。制订校本课程建设方案。支持教师进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整合与实施,鼓励教师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国家课程的师本化、生本化实施;支持教师开发艺体类、实践类、素养类等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学校要重视法治教育、书法教育、生涯规划
4、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实施,重视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九条加强实验教学。学校要建设标准化学科实验室,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实验教学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规律研究,制定系统的、符合实际的实验教学指导意见。学校要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实验教学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学校要积极探寻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方式方法。第十条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鼓励教师在各级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建设包括教学
5、配套资源、教师生成资源(微课、教学设计、课件、课例、评测练习等)和校本教研资源(说课案例、观评课报告、教学研究案例等)等为内容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构。打破传统的管理机构模式,突出管理创新,建立符合现代学校发展的管理机构,探索扁平化管理等机构建设新模式。设立以课程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信息化、教学研究等为支撑的教学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作用,促进课程实施质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第十二条建立完善学校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
6、重大教育教学决策,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参与和监督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第十三条构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校应当制定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办法等,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建立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对应的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教师根据学校规划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包括个人发展的阶段、中期、长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学习实践计划。第十四条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推荐选用国家和省定目录之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配套练习册通过政府采购
7、随教材发行。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严禁以学生会、班委、家委会等名义统一订购教辅材料,严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允许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不得在省定教辅材料之外的任何教辅材料上布置作业或作为作业批改。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各学校要将推荐选用的教材教辅材料品种、版本、数量、定价等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五条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建立完善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周一至周五无书面作业。双休日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作业,每天作业量总体控制在L5个小时之内,其他学科不布置书面作业
8、。假期作业由各学科主任牵头,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设计合理布置作业,每学科作业量不多于县主管部门要求作业量。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住宿制在学校的住校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OOo第十六条建立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学校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分级分类界定教学事故,加强督导检查,对因教师教学过失造成学生学业损失或身心伤害的教学事故予以相应级别的追究,作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红线,促进正常教学秩序的形成tO第十七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开发家长社会
9、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弥补学校教育不足;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支持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支持家委会对学校及教师行为进行监督。第十八条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利用学校网站、公示栏、公共信息平台、致家长的信、校讯通或区域教育网站等多种渠道,落实学年、学期教学工作十大公开:教学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课程方案公开、学科教学计划公开、学科评价方案公开、课外活动方案公开、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情况公开、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方案公开、学校考试安排公开、学生节假日安排公开、学生作业和作业量公开。第十九条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根据工作职责和学科特点,分析探讨教学
10、工作形势和任务,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制定学科教学常规实验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作业设置与批阅规范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第四章教学实施第二十条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分级制订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三级教学计划。学校教学计划包括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旨在对学校主要教学安排、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做出统筹安排。教研组(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包括: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安排、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等具体安排。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包括: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确立,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措施制订及课外实践活动设计。第二
11、十一条加强备课管理。完善备课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相关制度、监督检查相关机制,要坚持规范教案与特色教案相结合,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重视集体备课,让集体备课成为常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教学目标设计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预设;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力求“教、学、评”一致。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
1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突出教、学活动设计,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与合作,体现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第二十二条建设现代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突破模式束缚,改造教学流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策略,力争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教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学科德育,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关注人文学科中人文元素的挖掘,关注自然科学学科中科学精神、思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引领学生形
13、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尊重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重视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与教学内容的链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落实差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运用,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化与拓展。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法体验,关注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关注课堂文化形成。坚持把学生独立思考品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营造积极互动、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基于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逐步形成平等、关爱、互动、创新
14、的课堂文化。探索课堂新形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鼓励教师基于技术手段实施小组一案、甚至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最大化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基于技术应用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师生技术素养,适应未来教学变革。第二十三条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合理运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工具与媒体辅助手段。重视实验操作,理化生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禁止“以讲代做二学校要不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装备的更新与完善,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积极
15、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推送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资源,提供一对一师生交流平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第二十四条规范作业设计与管理作业设计与布置。树立科学作业观,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提倡作业设计层次性,作业布置可分为必选与自选;创新作业内容和方式,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使用明确、实用的批改符号,运用激励性评语。
16、学校要根据学科实际确定批改方式与要求,注重作业批改的实效性,禁止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提倡教师作业批改有记录,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保障师生互动的及时性,评价反馈的有效性。第二十五条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关注学生学习心理。让学生养成自觉参与、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重视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预习、听讲、思考、探究、自习、作业、复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搭建学生学法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关注技术素养培养。鼓励学校提供硬件支持,搭建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获取资源、选择资源支持学习的能力。第二十六条规范教师课堂行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