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大气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与大气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龙文教育学科老师辅导讲义课题大气与天气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了解大气层的分布及对流层、对流的形成;4、理解天气的概念,学会气温测量,了解气温与人和其他生物的关系。重点、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特点;2、气温的测量;3、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考点及考试要求了解大气组成及对流层的特点,天气的概念,会测量气温。教学内容学问回顾及考点分析:一、大气:1、定义:地球四周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氢、强、氮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2、组成成分自然状态下,大气是
2、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78.09%的氮,20.94%的氧,0.93%的嬴。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99.96%,其它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0.1%,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氯、氢、氯、债等稀有气体。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化的,称为恒定组分。在干洁空气中,易变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O2)、臭氧(03)等,这些气体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正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20km以上明显削减。大气中组分是不稳定的,无论是自然灾难,还是人为影响,会使大气中消失新的物质,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地超出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值,或某种
3、成分含量削减,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给人类造成危害,这是环境爱护工作者应讨论的主要对象。二、大气层:1、大气层的形成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淡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觉有淡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长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3%,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气溶胶及大粒度悬浮颗粒。由于地磁场的爱护作用,使得大气层在太阳风及宇宙高能射线流的刮蚀作用下得以保存。依据
4、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头依次分为对流层、臭氧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层序高度温度分布变化对流层017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175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提升中间层508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暖层8050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提升外层500100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提升在宇宙行星中都有大气层,大型行星比地球的大气层厚,成分有的多,有的少。2、大气层的分布及特点对流层是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提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2km,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
5、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总质量占大气层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现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剧烈的对流运动。该层有如下特点:(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该层不能直接汲取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汲取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而从下垫面加热大气。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每提升Ikm,气温约下降6.5度。(2)空气对流:由于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对流,又由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凹凸之差,因而不同地区温度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空
6、气的水平运动。(3)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匀称:大气与地表接触,水蒸气、尘埃、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空气层,故该层中除气流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外,化学过程特别活跃,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平流层在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爱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攻击。中间层是平流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
7、,叫做“中间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在这两层内,常常会消失很多好玩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由于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复合机率又少,形成电离层,能导电,反射无线电短波。该层的下部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很小,上部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提升。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汲取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汲取,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四周的温度约为190度;空气分子汲取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
8、电离,习惯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有时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黄昏时有夜光云消失。物质组成:氮气和氧气为主,几乎没有臭氧。该层的60-90公里高度上,有一个只有在白天消失的电离层,叫做D层。暖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又叫暖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耀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汲取,因此温度提升,故称又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该层特点是:层中的氮(N2)
9、、氧(0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剧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F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消失,高度大致为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剧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IOO(TC以上,虽然比铅、锌、锡、睇、镁、钙、铝、银等金属的熔点可能还要高,但由于这里空气淡薄并不会真的感到很热。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头始终
10、伸展到约IOoo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转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汲取。在电离作用产生自由电子的同时,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碰撞复合,以及电子附着在中性分子和原子上,会引起自由电子的消逝。大气各风系的运动、极化电场的存在、外来带电粒子不时入侵,以及气体本身的集中等因素,引起自由电子的迁移。在55公里高度以下的区域中,大气相对稠密,碰撞频繁,自由电子消逝很快,气体保持不导电性质。在电离层顶部,大气特别淡薄,电离的迁移运动主要受地球磁场的掌握,称为磁层。电离层的主要特性由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碰撞频率、离子密度、离子
11、温度和离子成分等空间分布的基本参数来表示。但电离层的讨论对象主要是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电子密度(或称电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随高度的变化与各高度上大气成分、大气密度以及太阳辐射通量等因素有关。电离层内任一点上的电子密度,打算于上述自由电子的产生、消逝和迁移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三者的相对作用和各自的详细作用方式也大有差异。外层又名散逸层,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长至距地球表面IOoO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淡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究和追求,对大气层的熟悉越来越清楚了。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儿
12、个层。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淡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特别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在80千米以上,至J5OO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暖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头,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漂亮的极光就消失在电离层中。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状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四周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淡薄。通常把IOOO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I(XX)千米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