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国家安全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与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国家安全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与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合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国家安全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与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合集同志们: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的行动指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要居安思危,坚持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在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吸足理论之“氧”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安全从预防做起、
2、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高度的安全敏锐性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率先发挥维护国家安全主力军作用,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营造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全体人民树牢“国家安全无小事”观念,全面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家喻户晓,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与大家作简要交流分享。一、坚持把政治安全放首位,用“赤胆忠诚之心”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要求系统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包括“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党的领
3、导,国家安全才有主心骨,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在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吸足理论之“氧”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胆忠诚之心,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安全从预防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以高度的安全敏锐性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主动涵养落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锐心,仔细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坚决不做国家安全的“局外人”,坚决扛起国家安全责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坚持谨言慎行,凡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事坚决不做,凡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话坚决不说。要率先发挥维护国家安全主力军作用,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营造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全体人民树牢“国家安全无小事”观念,全面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家喻户晓,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努力形成抓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时刻做到
5、国家安全警钟长鸣,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自觉行动、习惯行为,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持之以恒维护国家安全。二、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用“滴水穿石之心”维系人民安全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深刻回答了国家安全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人民安全理念和实践,鲜明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
6、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支撑。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历史明鉴,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是有机统一的:人民越有安全感,国家安全就越有依靠;国家越平安,人民就越有安全感。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需要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党旗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家安全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全力维护人民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
7、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既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国家安全工作因而具有极其鲜明、极其强烈的政治属性。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提出和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指出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受益者;同时也明确了实现国家安全“依靠谁”的问题,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的最强大的依靠力量。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战略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不
8、容忽视。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坚持内部安全是基础,用“见微知著之心”维护好内部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发展和变革的路上,始终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这需要党员干部走好走稳每一条路。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又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是推进国家安
9、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特点和优势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专门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人员队伍建设,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各种资源化险为夷、打好主动仗的能力水平,使专门机关成为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能力,锻造一支维护国家安全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本领特别高超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从抓基层党支部建设入手
10、,大力实施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工程,推动工作重心、资源力量下沉,维护国家安全基层更有力、基础更牢固。要持之以恒抓基层、固基本、打基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落实到最基层工作、延伸到最前沿。必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维护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必须突出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大众“三类群体”,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领域覆盖度、群众知晓度、社会参与度,筑牢坚如磐石的社会堤坝。前进道路上绝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
11、记使命,阵厉奋发、笃行不怠,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市域既是国家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节点,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
12、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立足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始终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道路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o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
13、质就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之地,是多元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权力结构进行调整的政治社会场域,客观上要求市域治理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经济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定社会秩序、美丽生态环境、高效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城市发展面临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等复杂严峻形势。市域社会治理在承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刚性任务时,又融入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为本和民生导向等包容性治理任务。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所有工作,必须始终坚
14、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更好地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社会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确保人民群众能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一致的社会治理体制。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既是国家社会治理大政方针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又是基
15、层社会治理的指导者和推动者,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一致的社会治理机制是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结构短板问题的关键举措。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纵向发展中,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强化和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社会治理机制,使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贯穿于市域治理的全过程,着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出发,把党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和基层的统筹谋划、实践发展科学对接。各市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处理好省市间的上下联动关系,融入省情社情,
16、充分发挥省级党委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配套以及制度跟进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市域社会治理造优质的行政生态。另一方面要树立市域治理“一盘棋”的理念,完善权责明晰、上下通畅、层层递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治理链条。同时,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横向发展中,必须有效发挥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充分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各主体的活力,打造全域协同、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横向治理结构。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市域作为社会突出矛盾的聚合地,市域内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化解防范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之间的一种合作与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构建社会各方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平台和载体,扩大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优势、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优势结合起来,凝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