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导入:同学们,应当说每个人都经验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挚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受的,免不了要讲些祝愿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假如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好像有些平凡,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究竟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我们一首诗,附有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你会实行什么方法来分析对于诗歌的分析观赏,其实孟子很早就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种主要方法,同学们也常常用,只是不知道详细名称而已。所谓的知人论世,是指要想理解某诗人的诗,
2、就必需先要了解该诗人的性格、思想、身世、经验,同时还要了解该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深刻的理解其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必定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亲密的联系。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要依据诗歌本身的内容“意”去推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志”。但是这两种方法又太过于笼统,在详细的分析中,我们可能没有详细而全面的资料或者送包晦涩,我们不甚理解,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这节课,我就教大家一种更详细更切合近体诗自身特点的方法“起承转合”法(近体诗定义弄清晰: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指唐代形成的格
3、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生自、杜南、李商隐、陆游等。)“起承转合”分别标记了每联的作用。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详细化的描述。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变更描写方向。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下面,我们就用“起承转合”法来分析这首诗。二: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与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三:师生共同分析:题目:送杜少府之
4、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挚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帮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旧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起:首联,破题的作用,交待诗当中的主要因素,这首诗诗是送别诗,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地点)地点城阙:唐代帝都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https://www.yzwku.com/fileroot_temp1/2023-10/19/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1.gif)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https://www.yzwku.com/fileroot_temp1/2023-10/19/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2.gif)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https://www.yzwku.com/fileroot_temp1/2023-10/19/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4734d924-234b-48b6-8050-c0d0b94aeed1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府 任蜀州 教案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