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县工业集中区始建于*年,*年被省上批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先后被列入全省十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经过多年发展,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仅*家,大都从事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产品竞争力和开发能力较弱,且未形成相应产业链条,附加值不高,对地方经济贡献不大,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县国民总收入的*%。二是配套服务不到位。工业集中区缺乏成熟融资机制,对县级财政依赖较大,园
2、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议道路*条,集中建成仅*条,并已使用多年,亟需改造升级。后勤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理、供热设施等配套设施还停留在规划层面,仅有*条*千伏供电线路,难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三是招商成效不明显。招商引资机制不健全,全民招商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优惠政策缺乏绝对优势,没有形成“政策洼地”,存在“大企业不愿来,小企业进不来”的困境。四是运行机制不健全。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只有协调服务职能,缺乏对项目、对企业管理的有效抓手,企业落户、项目建设报批程序复杂,人才引进缺少自主权,工业类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二、对策建议一要统筹抓好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修编完善工业集
3、中区规划,按照“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信息平台、一套运行机制”的“多规合一”模式,形成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的高质量规划,引导优势产业向集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真正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全县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加快发展的主阵地。东集中区继续保持棉纺产业定位不变,以棉纤、化纤为主要导向,通过招商等方式填补纺织下游产业链项目;西集中区自西向东规划智能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商贸物流*个千亩片区,推动工业集中区多元化发展。二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推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独立法人的开发公司、投融资公司,整合集中区优质资产进行融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公司融一点、国债资金争一点、建
4、设企业垫一点的方式,完成资金供给,强化公司化运作。设立专项基金。由县财政为集中区投融资公司注入工业专项发展基金,进行抵押融资,向企业担保贷款,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及重大项目建设。争取财税支持。将企业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返还集中区统筹使用,进一步解决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三要着力保障用地供给“单列工业用地指标。将集中区用地布局规模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县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实行单列,并设立纳入土地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储备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加快用地审批流程。对集中区项目用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确保最短时间完成审批供地。推行弹
5、性供地模式。大宗用地项目由自然资源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供地。小宗用地项目按照“增存挂钩”要求,储备不少于*亩的机动土地,集中区根据落户企业建设需求,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地。四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招商方式上,在节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组建招商小分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蹲点招商,并通过专业招商团队,联系符合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公司,进一步精确招商对象。招商方向上,结合地方产业优势,注重招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现有产业发展升级。强化产业优势互补,做到招大引强与招引中小企业相结合、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相结合、本地产业与外地
6、产业相结合、周期长产业与周期短产业相结合。优惠政策上,研究制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严格落实招商奖补政策,引导鼓励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对成功引进项目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个人要及时兑现奖补。对已建成的招商项目实际投资额度进行审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严格兑付优惠政策,提升工业集中区形象,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良性发展。五要持续强化措施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路、水、电、气、房、通讯、排洪、排污等基础设施功能,分期分阶段实施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通过提标改造和新建完善集中区路网建设,配建*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必要设施,实施供水、供气、绿化、亮化、排洪排污工程,不断完善集中区功能。规划建设
7、绿地广场、公租房、商住楼、集中区办公大楼、配备通勤车辆,建成企业家后勤保障服务中心,促进产城融合。简化审批程序。入驻项目按照“一会审批”+“一站式办理”的模式提供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在县政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代办、领办、帮办企业所需服务事项。完成集中区内压覆矿产、文物保护、水土保持等区域化评估,供集中区企业免费使用,单个项目再制定相关报告。履行监管职责。守住“环保、安全”两条红线,集中区规划和建设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空间布局、总量管控、环境准入等方面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对入园企业或项目设定环境准入要求,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定期对所有入园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