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输血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患者输血护理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院患者输血护理技术输血是将全血或某些成分血通过静脉或动脉输入体内的方法。近年来,我国输血事业已有很大进展,例如在输血器材的研究、血液的保存、血液成分的分离、对献血者的检验以及血型自动化检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证。一、血型与交叉相容配血试验(一)血型1.血型依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素把人类的血液区分为若干类型,称为血型。由于相继发现的血型较多,又把多种血型分别归类为血型系统。在人类已发现有十几个血型系统,临床主要应用的有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次之。(I)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是一种染色体特征遗传性血型,它有A、B、AB、0四型。(2)Rh系统:Rh系统在临床上的重
2、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通常是以D抗原的存在与否来表示Rh阳性或阴性,即某人红细胞上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反之称为Rh阴性。汉族中99%的人为Rh阳性,Rh阴性者不足1%,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者占1%7%不等。白种人更高。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血,或由于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从胎盘流入母体,就会产生Rh抗体。当母体再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溶血性输血反应。2.血型鉴定鉴别和确定献血者或受血者血型的检查方法,称为血型鉴定。血型鉴定一般是由血库保存的受血者末梢或静脉血作标本进行的一种实验操作。把受检者红细胞放在含有抗A、抗B血清的试剂内,检测受检者的红细胞抗原,再将受检者
3、血清放于已知A型、B型、O型红细胞试剂内,检测受检者的血清内抗体,两者相符时才可定血型。(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1 .概念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体的方法。输血前,虽已验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为防止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故在确定输血前仍需再作交叉相容配血试验,以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2 .方法交叉相容配血试验包括直接、间接交叉配血。(1)直接交叉相容配血试验: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交叉配合,用来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其结果绝对不可有凝集或溶血现象。(2)间接交叉相容配血试验: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交叉配合,用来检查输入血液的
4、血浆中有无能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ABO血型系统中,同型血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输血;AB型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各型的血;O型人的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这是因为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但在临床工作中仍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用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也有发生凝集反应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在紧急情况下,经过交叉相容配血试验才采用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患者,而且在输血时量不宜太多,速度不宜太快。二、护理评估输血前应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证。一般输血应用于下列状况1 .出血成年人一次出血量在50OnII以内不需输血;大量出血超过100Oml者应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增
5、加心脏排出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压,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供血。同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能促进凝血与促进血小板的产生;输入的电解质可促进钙的正常代谢,神经系统兴奋可使血管壁的紧张性增加,从而达到止血目的。2 .贫血、低蛋白血症成人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人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且伴以无力,皮肤、黏膜、指甲苍白,活动后气促、心悸,下肢浮肿,有明显缺氧症状者(成人血红蛋白在6.0gdl以上者,一般可以不首先考虑输血)。手术前有贫血、血红蛋白过低者,应予以纠正,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3 .严重感染严重烧伤、感染性休克者,通过输血可以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抗感染的能力;通过
6、中和、吸附和吞噬等作用可降低毒素的浓度,具有解毒作用。4 .凝血异常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时常易渗血,输入新鲜血可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三、输入血液的种类及特点(一)全血1 .新鲜血保存血液中原有的成分,可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对血液病病人尤为适用。2 .库存血在4。C冰箱内冷藏,可保存23周。虽含有血液的各种成分,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内某些成分的损失也增多,因此使其酸性增高、钾离子浓度上升。在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应警惕酸中毒与高钾血症。库存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二)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为血浆蛋白。因它不含血细胞,无凝集素,单独输注时不必验血型。保存期长,可发
7、挥与全血相似的作用,适用于低蛋白血症。(三)成分血将血液内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按病情需要补充有关的成分。使用成分血的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经济方便,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成分血可分为有形成分和血浆成分。1 .有形成分(1)红细胞类:压积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2)白细胞类: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浓缩液。(3)血小板类:冰冻血小板;血小板浓缩液;富血小板血浆。2 .血浆成分(1)新鲜液体血浆。(2)冷冻血浆。(3)干燥血浆。(4)白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稳定血浆蛋白溶液。四、输血前准备1 .输血前根据医嘱备血抽取病人血标本2nd,与已填完整
8、的输血申请单、血型交叉配血检验单一起送交血库,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 .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取血护士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认真查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及采血日期。同时须注意检查血液质量,确定无误后方可提取。正常库存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者界限清楚,且无凝块。如血浆变红或混浊,有泡沫,血细胞呈紫玫瑰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较明显的血凝块等,均说明血液可能变质,不能输入。若血容器封口不严、破裂,标签模糊不清或脱落,也不可应用。如有可疑,应请血库人员解释清楚,不可轻易接受。3 .核对回病区后,须与另一护士一同按上述要
9、求核对两次,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4 .在输血前后及两瓶之间,应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前者可避免浪费血液,后者可防止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并须避免与其他溶液相混,如复方氯化钠溶液内含钙剂,可致血液凝固。若PH不同或渗透压不同,也会使血液变质。5 .输血前30分钟注射(肌内)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五、输血途径、方式1 .途径有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前者最为常用。2 .方式直接输血法与间接输血法。六、计划(一)静脉输血1 .直接输血法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3.8%枸橡酸钠溶液、50ml注射器针包数具(按输入血量而定)、注射盘、无菌纱布罐、胶布、血压计、止血带、小垫枕。工作人员准备:操作时需
10、三人配合。2 .间接输血法(1)密闭式输血法:用物准备如注射盘、小垫枕、止血带、胶布、无菌纱布(小包装)、输液架、生理盐水、按医嘱备血液(已经两名护士核实)、形连接管、瓶针、调节器、密闭式输血器(滴管内带滤网)。(2)开放式输血法:用物准备如注射盘、小垫枕、止血带、胶布、无菌纱布(小包装)、输液架、生理盐水、按医嘱备血液(已经两名护士核实)、开放式输液器、无菌漏斗、无菌罐、调节器。(二)动脉输血1 .用物准备除静脉输血用物外,另有两种器具可供选择使用:(1)橡皮球压气法:须备无菌带有玻璃插管的橡皮塞、血压计。(2)动脉输血推注法:须备无菌动脉输血注射器(代替三通法中的三通乳胶管与20ml注射器
11、)。灌注的血以室温或37。C为好,过低可致动脉痉挛。2 .常用部位肱动脉,股动脉;切开插管时多选用梯动脉,一般应用左侧,以免动脉损伤影响右手功能。七、评价输血是一项操作方法精细、难度较大、步骤比较复杂、无菌技术要求极严格的护理技术之一,它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护士在输血工作中应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评价内容包括: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专心。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治疗准确无误。取血时和输血前必须由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按要求逐项查对,不得遗漏与省略;并检查血液质量。4 .注意调节输血速度,开始10分钟内速度宜慢,每分钟20滴,观察15分钟后,如病人无不适,可根据年
12、龄与病情调快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酌减。对年老、体弱、心肺疾患的输血者更应谨慎,速度宜慢。5 .密切观察病人的输血部位有无异常、输血管道是否通畅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如发现严重的输血反应,须保留余血连同贮血瓶一并送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八、输血反应与防治措施输血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输血工作的全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还须明了各种输血反应的表现,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其处理原则与方法。常见的输血反应如下:(一)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1 .原因(1)系由于血液、贮血器或输血器被致热原污染所致,常见的致热原有死菌或细菌产物。(2)操作时违反无菌原则,造成
13、输血各环节不同程度的污染。(3)经多次输血后,在受血者血液中产生了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当再次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产生凝集,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主要在脾脏),即可引起发热反应。2 .症状症状可出现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表现为发冷、发热、寒战,体温突然升高至384UC,发热持续时间不等,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轻者症状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3 .防治方法(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若症状继续发展,应立即停止输血,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瓶一同送往化验室进行检验(2)对症处理:有畏寒、发冷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超过
14、39.5。C时应给予物理降温。(3)抗过敏药物的应用:如异丙嗪、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去除致热原: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并尽量使用一次性输血器,采用密闭式输血方法,以减少污染的机会。(二)过敏反应是输血中较常见的反应。1 .原因(1)输入的血液中含有对病人致敏的物质,如献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2)献血者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了过敏性抗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结合而发生过敏反应。2 .症状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将要完毕时出现症状。其表现轻重不一,往往症状出现得越早,反应表现的越严重。(1)轻度
15、反应:较常见,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尊麻疹。(2)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表现以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为甚,还可发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大小便失禁。(3)严重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防治方法(1)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在危急情况下可作静脉注射。(2)按反应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轻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40mg,异丙嗪25mg,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之后,症状可缓解;呼吸困难者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3)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4)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5)输血前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应注射抗过敏药物,并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症状与表现。(三)溶血反应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1 .血管内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受血者循环系统内输入的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到血浆中而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1)原因1)输入异型血:多由ABO血型不相容所引起,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符而造成。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温过高、输血前将血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染菌等均可造成。3)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使红细胞大量遭破坏所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