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可互参。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宿有癫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桂枝
2、茯苓丸主之。首先提出“漏下”之名和宿有瘤病,又兼受孕,痼害胎下血不止,以及瘀阻冲任、子宫之病机、治法及方药。在同篇的胶艾汤证中,对漏下、半产后续下血不止、妊娠下血三种不同情况所致的阴道出血症作了初步鉴别,并以胶艾汤异病同治之。又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了妇人年五十,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温经汤主之,是冲任虚寒兼瘀热互结导致更年期崩漏的证治。此外,本篇还记载“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和以脉诊断半产漏下。内经论崩和金匮要略论漏下,为后世研究崩漏奠定了基础。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并指出是由于“劳伤气血”或“脏腑损伤”,以致“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
3、”为主要病机,还观察到崩与漏可以互相转化。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中多处合称崩漏。如“崩漏不止,亦由阴阳衰盛,寒热为邪”;“若经候过多,遂至崩漏”。显然,陈自明已把崩漏列入“调经门”中。并合称“崩漏,金元时代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又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二明代医家对崩漏的认识较深刻,如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医家继承并发展了三法的内涵,推陈出新,成为治疗崩漏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值得推崇的是景岳全书妇人规对崩漏论述尤为全面和精辟,明确指出:“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J确立了崩漏属
4、严重的月经病范畴。对病因病机提出“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二尤其认为与五脏阴虚阳搏有关,“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搏”,“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二进而提出“凡治此之法,宜审脏气,宜察阴阳。无火者求其脏而培之、补之;有火者察其经而清之、养之”,并出具了各证型之方药。如“举元煎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若去血过多,血脱气竭者,当速用独参汤提握其气,以防脱绝:这是补气固脱和回阳救逆防脱的崩漏急症抢救的措施。此外,还观察到崩漏发病过程中“崩”与“阻隔”交替出现,即“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的发病特点。清代傅青主女科又提出“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制治
5、疗气虚血崩昏暗的“固本止崩汤“和治血瘀致崩的“逐瘀止血汤”,均为后世常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总括崩漏为:“淋沥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妇科玉尺较全面地概括崩漏的病因“究其源则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从广泛到深化,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范围,并全面论述其病因病机、临床复杂多变的证候特点、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及急救法,尤其是提出了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治崩三法”,这些学术理论和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学术价值。【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导
6、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概括为虚、热、瘀。1.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如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J2.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3,血热素
7、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4.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O综上所述,崩漏为病,虽与所有血证一样,可概括为虚、热、瘀的机理,但由于脏腑相生相克,脏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又病程日久,易于反复,故崩漏的发生和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无论病起何脏,“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肾脏受病。肾有肾气、肾阴、肾阳之分。如阴虚阳搏成崩,病本在肾水阴虚,由此不能济心涵木,以致如女科正宗所
8、云“心火亢盛,肝肾之相火夹心火之势亦从而相煽”,而成为心、肝、肾同病之崩漏证。又无论何因导致崩漏日久,由于失血耗气伤阴,离经之血为瘀,均可不同程度的存在气阴虚夹瘀的病机。此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或崩漏日久,易感邪毒均可影响病情的变化。故崩漏的病机错综复杂,正如女科证治约旨所说:“盖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流行升降,灌注八脉,如环无端。至经血崩漏,肝不藏而脾不统,心肾损伤,奇经不固,瘀热内炽,堤防不固,或成崩,或成漏,经血运行,失其常度。”崩漏病因病机,虽有在脏在经、在气在血之不同,然其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藏泻无度。可归结为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9、诊断】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须询问以往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有无异常,有无崩漏史,有无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此外,还要询问有无内科出血病史。2 .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3 .检查(1)妇科检查:应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2)辅助检查:主要是排除生殖器肿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阴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需要选做B超、MRE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等。【鉴别诊断】崩漏应与月经不调、经间期出血、赤带、胎产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
10、出血、外阴阴道外伤性出血以及出血性内科疾病相鉴别。1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延长。这种周期、经期、经量的各自改变与崩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易混淆,但上述各病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可作鉴别。2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是周期或先或后,即提前或推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3 .经间期出血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4 .赤带赤带与漏下的鉴别要询问病史和进行检查,赤带以带
11、中有血丝为特点,月经正常。5 .胎产出血崩漏首先应与妊娠早期的出血性疾病如胎漏、胎动不安、异位妊娠相鉴别,询问病史做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产后出血病尤以恶露不绝为多见,可询问病史,恶露不绝发生在产后可作鉴别。6 .生殖器肿瘤出血临床可表现如崩似漏的阴道出血,必须通过妇科检查或B超、MRl检查,诊断性刮宫,可以明确诊断以鉴别。7,生殖系炎症出血如宫颈息肉、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其临床常表现如漏下不止,可通过妇科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以助鉴别。8 .外阴阴道外伤出血注意排除外阴阴道外伤性出血,如跌仆损伤、暴力性交等,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可鉴别。9 .内科血液病内科出血性疾
12、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在来经时可由原发内科血液病导致阴道出血过多,甚则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通过血液分析、凝血因子的检查或骨髓细胞的分析不难鉴别。【急症处理】崩漏属血证、急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崩,以防厥脱,视病情及条件可选择下列方法及方药。1.补气摄血止崩暴崩下血,“留得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气者,人之根本也”。补气摄血止崩最常用。方选独参汤或丽参注射液:高丽参IOg,急煎服;或丽参注射液IOnl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或丽参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2.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虚阳
13、妄动,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脉芜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高丽参10g、熟附子10g,急煎服。亦可选参附注射液或六味回阳汤: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熟地、当归。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3滋阴固气止崩使气固阴复血止。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OnII静脉点滴。煎剂方选生脉二至止血汤。4.祛瘀止崩使瘀祛血止,用于瘀阻血海,子宫泻而不藏,下血如注。(1)三七末36g,温开水冲服。(2)云南白药1支,温开水冲服。(3)宫
14、血宁胶囊,每次2粒,日3次,温开水送服。此胶囊为单味重楼(七叶一枝花)研制而成。5.针灸止血艾灸百会穴、大敦穴(双)、隐白穴(双)。6,西药或手术止血主要是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抗体克或激素止血(见功血)。对于顽固性崩漏,不论中年或更年期已婚妇女,务必行诊刮术,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及早排除子宫内膜腺癌,以免贻误病情。【辨证论治】崩漏辨证,有虚实之异:虚者多因脾虚、肾虚;实者多因血热、血瘀。由于崩漏的主证是血证,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故临证时首辨出血期还是止血后。一般而言,出血期多见标证或虚实夹杂证,血止后常显本证或虚证。出血期,当根据血证呈现的量、色、质特点,初辨其证之寒、热、虚、实;经血非时暴
15、下,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止,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者,多属热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难尽,色淡质稀,多属虚证;经血非时而至,时崩时闭,时出时止,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者,多属血瘀证;经血暴崩不止,或久崩久漏,血色淡黯,质稀,多属寒证。临证时须结合全身脉证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崩漏的治疗,多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方法参见【急症处理】。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犯虚虚实
16、实之戒。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治法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各有偏重。目的是使身体恢复正常。治崩三法,各不相同,但又不可截然分开,临证中必须灵活运用。塞流须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三法互为前提,相互为用,各有侧重,但均贯穿辨证求因精神。具体论治崩漏,应当分清出血期和止血后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一)出血期辨证论治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1.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胱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溃;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证候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