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全市文化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在全市文化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在全市文化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文化强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大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而言之,文化是指二十届历次全会提出“四大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包括观念形态、知识形态、艺术形态、制度形态、产业形态、民俗形态六个方面;小而言之,文化主要是指艺术类的文化。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握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服务经济的阶段,即通常说的“
2、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主要是为经济“跑龙套”;二是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发展格局,把文化提到了新的高度;三是把文化作为治理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机制、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工作,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展了“最美XX人”系列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树立了最美爷爷、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护士等身边典型,提升了大爱XX、好人之城的美誉度。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建设,建立了高级论坛、人文讲堂、百姓讲坛
3、、全民学习日、全民读书周、社科普及周等学XXX台和载体,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力保护和弘扬“两子文化”、生态文化、毛氏文化、根雕文化、柚石文化、江源文化、商帮文化、姑蔑文化等,放大了区域特色文化亮点,提高了XX知名度、影响力。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广泛开展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在全省率先启动“农家乐文化大篷车”,率先实施市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率先开展农家书屋建设,提前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四是文化产业初具实力。XX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2019家,从业人员19000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41亿元。文化与经济、科技、
4、旅游的融合发展态势良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全体同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刚才受表彰的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和所有为XX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意见,下面我讲三方面问题。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一个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一个地区的资源和品牌。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
5、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分别作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市第六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文化强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一,建设文化强市是构建核心价值观、打造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担当着价值引领和推动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影响着、改变着、创新着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环境氛围和行为习惯。一方面,当前筑牢社会主义核心
6、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十分必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推行其价值观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必须主动应对、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用不科学的观念推动科学发展、用没文化的方式建设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干部学习上只要“快餐式”、政绩上追求“短平快”、抓工作搞“一阵风”,甚至心理上总是不平衡、对人上带着功利性等等,作为一个人、一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心态上出了问题,这就亟需通过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加以纠正、解决。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时代特征和发展趋
7、势出发,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构筑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共建XX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第二,建设文化强市是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文化是城市繁荣的灵魂,城市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下,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是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软实力”其实是发展的“硬功夫”。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是打造城市特色竞争力、促进城市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于优化城
8、市环境、拓展城市功能、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能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产业本身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美、日、英、韩等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均超过15%,XX、XX、XX、XX、XX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5%,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75%,XX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5%,我们XX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8%左右)。从XX看,我市虽属发展中城市,但文化这一战略性资源却相对丰裕、优势明显。这里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1800多年
9、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全市有各类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926处、非遗名录625个、旅游文化资源438处。这些都是XX的特色优势和潜力所在,犹如一个蕴量丰富、亟待开采的“金矿”。因此,我们要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实行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尤其在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要力求先行、加快发展,努力在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中找到提升城市能级的新途径,创造区域竞争的新优势,探索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科学跨越的新路子。第三,建设文化强市是立足现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根据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
10、求。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IoOo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启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则会出现文化消费倍增态势,文化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群众的消费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求温饱”、“讲物质”,而是更多地转向“求文化”、“讲精神”,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内容越来越丰富,解决“文化饥渴”、满足文化需求、体现人文关怀越来越迫切。这既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一定要顺应广大群众的新期待,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切实
11、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真正使全市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把XX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文化中心,积极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扎实推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到XX年,使XX地域文化更有特色、历史文化更有底蕴、文化服务更有实效、文化传播更有影响、文化产业更有实力,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实现上述目标,要注重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创新
12、为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出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发挥科技带动作用,着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打造更多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城市内涵的文化产业、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二是特色为基。文化的个性和品味决定着城市的个性和品味。缺少文化品味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吸引力和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要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理念,立足四省边际特殊地理位置,依托XX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凸现地方文化个性,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项目为重。无论是公共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
13、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建设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力量,进而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强规划引领,做好项目包装,努力开创文化项目建设新局面,以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四是融合为要。要把“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产品、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让“文化基因”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着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生态等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在重点工作上,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 .着力提升区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构成区域文化个性的核心,是区域形象的“代名词”。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具有XX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人文
14、精神,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以“最美”精神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准。广泛深入开展“最美XX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推动人人学习“最美”、发现“最美”、争做“最美”,努力提振XX“最美城市”的精神力量,大力倡导大爱、责任、奉献、诚信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以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到具体,由抽象到形象,并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二是以深化创建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质。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
15、创建活动,深化城乡文明共建行动、军民警民共建活动、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在完成创建“硬指标”的同时更加重视创建“软指标”的要求,切实通过抓创建活动促进广大群众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区域整体的精神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三是以创业创新提升城市大气开放形象。从XX的发展现状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要以更加宽松的政策和环境,鼓励、支持和推动全社会创业,形成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真正成为“活力创业城”;要以更大的气魄强化创新意识,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业、激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明大气的良好人文环境,使创业创新氛围日益
16、浓厚、城市形象更加大气开放。2 .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城市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场所、环境与资源,文化为城市的发展赋予了个性、品位和精神特色文化。要充分发掘、整合、开发XX独特的文化资源,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培育壮大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文化。一是用打造文化精品理念建设特色城市。要把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有关专项规划。高度重视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坚持聘请专门的设计团队和发挥本地文化、文史、文物专家力量相结合,结合XX城市的人文风情特征,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统筹考虑,系统进行形象设计,培育和打造城市特有的人文风貌,使XX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机融合于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历史街区、重要街道、重点公园、广场、商业中心、主要入城口、汽车站、火车站等改造或建设中,在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尤其是一些地标性项目建设中,要进行重点设计,尽可能显现具有XX特质的“文化符号”,力争完成一个